正史上真实的8大猛将,没有一个是虚构人物,个个武功值十足

笼碧树影斜 3天前 阅读数 10 #推荐

《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八"字的本义是分开,它的字形就像两个背对背分开的形状。

"八"这个字,也可以写成"捌",最早在甲骨文里就能找到它的身影。古代人特别看重数字的含义,尤其是1到10这些基本数字。那时候人们用数字来代表天地,双数象征大地,单数代表上天。《诗经》里《小雅·北山》这首诗说得好:"整个天下都是君王的土地,四面八方的人都是君王的臣民。"数字八象征大地,是偶数里最吉利的数字,深受皇帝青睐。老百姓作为臣民,自然要跟着皇上的喜好走。由于这个原因,古人特别喜欢"八"这个数字。在给名人或事物排座次、提高知名度时,人们经常用"八大"来列举,比如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就是典型例子。

不仅古代人这样,现代人也一样。大家在给事物排名时,常常喜欢用"八"这个数字,比如:八大名酒、八大菜系之类的说法。这篇文章也以"八"为主题,盘点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八位顶尖武将。这些猛将全都确有其人,个个武艺超群。他们到底是谁?实力排名又是怎样的?常遇春在八位著名猛将中位列最后一位。《明史·常遇春传》记载:"常遇春,字伯仁,是怀远人。长相特别魁梧,力气远超常人,手臂像猿猴一样灵活,特别擅长射箭。"从这些描述可以看出,常遇春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才能,难怪能在历史上留名。不过,他后来的成功之路并不平坦。

常遇春生活在元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家里又特别穷,生活十分困苦。虽然他有身好功夫,但在那种环境下根本派不上用场。谁都怕死,常遇春也不例外。为了活下去,他最终选择了落草为寇。常遇春的能耐在家里派不上用场,但对土匪强盗特别管用,毕竟他们就是靠打打杀杀混饭吃的。靠着这身本事,常遇春很快就混出了名堂,当上了小头目。打那以后,他日子过得滋润多了,不仅吃穿不愁,家里还有存粮和闲钱。常遇春原本觉得以后不用再为钱发愁了,可没想到突然出了件事,让他彻底改变了主意。有一次常遇春出门时,撞见头目刘聚带着手下抢劫百姓,做事蛮横粗暴,完全不动脑子。这件事过后,常遇春就特别留意起这个人的举动。

每次看到的结果都让他大失所望,时间一长,常遇春对刘聚彻底心凉了。为了不在山里白白送命,他决定改邪归正,离开盗匪生涯。常遇春投靠朱元璋后,他实现自己的理想了吗?常遇春投靠朱元璋后,很受朱元璋器重。在朱元璋的信任和支持下,常遇春一路势如破竹,成功攻占了龙游城。后来,常遇春为了报答朱元璋的赏识,毫无保留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凭借过人的勇猛,他的仕途更上一层楼。

不过,战况并非完全一边倒。常遇春率军抵达衢州城下时,发现敌方城墙坚固难攻。虽然他组织了好几次强攻,但始终没能取得任何进展。眼看敌军快撑不住了,可常遇春还是没能攻下城池,心里越来越着急。朱元璋得知战况后,并没有责怪常遇春久攻不下,反而提醒他:"打仗要靠胆量,但想赢得漂亮还得靠智谋。"朱元璋的一番话让常遇春茅塞顿开,他静下心来认真琢磨,研究新的攻城战术。《百战奇略》第六卷讲进攻战术时说:"打仗时如果判断出敌人有弱点可以击败,就应该快速出兵攻打,这样没有打不赢的。"

常遇春想出了个新招,他悄悄派骑兵突袭,直接端掉了敌军要害,还从里面把城门打开了。这场仗打得特别顺,给朱元璋帮了大忙。衢州大战后,常遇春转战九华山。他打仗勇猛又有谋略,每次出战都能漂亮地完成任务。到了1356年,常遇春又立下大功,深得朱元璋赏识,成为朱元璋最器重的将领之一。常遇春打了一辈子仗,从打败陈友谅到攻下元大都,这些战功都证明他确实勇猛过人,武力值爆表,能排进八大猛将之列一点都不奇怪。

狄青在八大猛将中排名第七,实力稍逊于其他几位。狄青从小家里很穷,经常吃不饱饭。虽然日子过得艰难,但全家人互相帮助,心里都盼着能过上好日子。意外突然发生,狄青的弟弟因为和人打架惹了祸。得知消息后,他父母天天以泪洗面,虽然他们祈求不要被人发现,但最后还是被官府的人找上门来。眼瞅着官兵要把哥哥带走,爹娘跪在地上不停哀求,狄青干脆心一横,替哥哥顶罪,跟着官兵去了京城。

狄青原以为这次必死无疑,没想到反而因祸得福:他不仅顺利参军,还获得了施展抱负的良机,而他也牢牢把握住了这个机会。《智囊·兵智》里记载:"狄青在泾元打仗时,经常以少打多。"但问题是,他出身贫寒农家,还犯过罪,这样的人怎么能成功?狄青参军当上骑兵后,立刻展现出过人的勇猛。他打仗特别拼命,四年里打了25场硬仗,接连攻下金汤城、桥子谷城等重要据点,立下赫赫战功。狄青立下大功,很快就得到皇帝召见和提拔机会。从此他的官职节节高升。正当狄青决心奋勇杀敌、实现抱负时,范仲淹主动来找他,还教他学习《左氏春秋》这部书。

范仲淹的教导让他受益匪浅,后来他凭借学到的本领,成功平定了侬智高叛乱。在当时那种困难局面下,能完成这样的壮举实属不易,足见狄青的军事才能确实非常出众。狄青能成为北宋八大猛将之一,多亏了范仲淹的指点。范仲淹曾对他说"将领不懂历史,就只是个莽夫",这句话点醒了狄青。后来狄青带兵打仗时,不仅严格治军,还刻苦钻研兵书,始终牢记范仲淹的这句劝诫。《宋史》里就记载了这件事,说狄青把"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这句话当作座右铭来鞭策自己。关羽在三国猛将排行榜上名列第六。

关羽,又叫云长,老家在河东解县。他性子急、爱打抱不平,结果惹了祸事,只好逃到幽州躲起来。他这暴脾气虽然常惹麻烦,但也是他最大的特点。关羽天生豪爽仗义,偶然结识了张飞和刘备,三人意气相投便结拜为兄弟。后来他更是死心塌地追随刘备,为成就刘备的霸业拼上性命也在所不惜。关羽武艺高强,凭借过人的身手,他帮刘备斩杀了敌将颜良,还成功守卫了荆州,可以说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

公元219年,刘备当上汉中王,封关羽做前将军。眼看胜利在望,大好前程就在眼前,可关羽这时候却闹起了脾气。关羽听说黄忠被封为后将军,气得直跳脚,嚷嚷道:"我可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怎么能跟个老头子平起平坐?这种封号我才不稀罕!"大家都清楚关羽的倔脾气,明白要想办成事,就得让他真心服气。众人合计一番,最后决定派费诗去当说客。

能成大事的人,既要心胸宽广,也要懂得用人。现在这么安排你,实在是没办法的办法。你和黄忠能力相当,但身份地位不同。要是你真要推掉这个职位,以后肯定会后悔的,好好考虑清楚吧。费诗这番话正合关羽心意,他不再纠结,爽快地接下了任命。不过虽说接下了差事,关羽心里还是有点不痛快,为了让刘备更明白自己的特殊地位。在樊城这场大战中,关羽打得于禁投降、活捉庞德,连山里的土匪都乖乖归顺,不少官员也主动投奔他,威名传遍中原大地。后来关羽被尊称为"武圣",和"文圣"孔子齐名,在八大猛将中排名第五。

秦琼在隋唐英雄榜上位列第五,是公认的八大猛将之一。《新唐书》里记载过秦琼的生平:他本名叫秦叔宝,老家在山东历城,最早是在隋朝大将来护儿的部队里当兵。其实秦琼不光在来护儿手下干过,由于各种情况变化,他还跟过张须陀、裴仁基这些将领。因为他武艺高强、打仗厉害,很多部队都抢着要他。但英雄也有身不由己的时候。当时天下大乱,秦琼不得不投奔瓦岗寨的李密。他原以为能在瓦岗安定下来,没想到瓦岗军很快垮台,他只好又投靠了王世充。

秦琼虽然是乱世中的豪杰,也有远大抱负,但发现王世充为人奸诈后,便和好兄弟程咬金一起投靠了李唐阵营。秦琼帮李家王朝打天下立下大功,名气特别大,不但是公认的八大猛将之一,还在凌烟阁功臣榜上排进了前二十四位。李靖在八大猛将中排名第四。李靖是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外甥,出身武将世家,天生就有习武的天赋,长得高大威猛。

李靖出身不错,自己也肯努力,学习时特别专注,年纪轻轻就练就了文武双全的本事。不过由于某些情况,他先是靠文采闯出名气,后来才凭借武艺扬名天下。李靖被誉为"辅佐君王的奇才",随着这个名号越传越广,他肩上的担子也变得越来越重。隋朝末年,李靖在李渊手下任职时,曾率军与突厥人正面交锋。李靖一心想着保家卫国,而李渊却盘算着要改朝换代,自己当皇帝。李渊的真实想法最终还是藏不住了。李靖不想背负骂名,便设下计谋暴露对方的野心,最终李渊受到了应有的惩处。尽管一度遭到怀疑,李靖还是获得了重新启用的机会,转而追随李世民,为唐朝效力。

李靖是怎么为唐朝出力的?《旧唐书》里记载:"你在南方平定了吴越之地,在北方扫清了沙漠边患,向西又收服了慕容部落。"从这些功绩就能看出,李靖确实是个难得的将才,他能排在第四名的位置,完全是实至名归。冉闵在历史名将排行榜上名列第三,是公认的八大猛将之一。冉闵能排到这么高的名次,主要是因为他各方面条件都很出众:出身好、长相英武、战斗力爆表,完全符合"猛将"的标准。他是后赵皇帝石虎的干孙子,因为性格刚烈、勇猛过人,特别受石虎喜爱,所以石虎对他进行了重点培养。经过长期历练,冉闵果然没有让石虎失望。更令人惊叹的是,成年后的冉闵身高足有两米多,光看外形就是个威风凛凛的猛将。

冉闵可不是光说不练的主。之前就说过他学得一身本事,那他到底有多厉害?简单来说就是聪明绝顶,无人能比。冉闵这个人特别有主意,打仗时鬼点子特别多,而且身手了得,每次上战场都冲在最前面杀敌。后来他立下不少军功,这些在《晋书》第一百零七卷的记载里都能找到证据。闵家军全力出击,把显均的部队打得落花流水,一路追击到阳平地界,砍了三万多个敌人的脑袋。显均吓破了胆,偷偷派人来求和,表示愿意杀掉袛来表忠心。闵家军这才收兵回营。冉闵打仗特别厉害,可结局却很惨。因为他本事太大让主子忌惮,遭到猜疑。为了保命他干脆造反杀了旧主,自己当上皇帝。但称帝后反而成了众矢之的,遭到各方势力围攻。

公元325年,冉闵兵败被俘,在遏陉山遇害。虽然这位将领已经离世,但他生前的战功足以让他跻身古代八大猛将之列。李存孝在八大猛将中位列第二。这个叫安静思的人原本叫李存孝,他改名字是因为被李克用抓了。虽然当了俘虏通常没啥好日子过,但李存孝反而走运了——李克用把他收作干儿子。从那以后,李克用悉心培养李存孝,使他成长为能文能武的全才,尤其擅长骑马射箭的本事。

李存孝心里记着李克用对他的好,所以每次打仗都抢着冲在最前面。后来他还跟着李克用去许州、陈州救人,又一起打黄巢起义军。李存孝打仗时也常遇到危险情况,但每次都能赢。正因如此,他成了赫赫有名的猛将,人们都说"武将没人比得上李存孝,霸王没人比得上项羽"。这么厉害的人物,能成为天下第二也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已经认识了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七位顶尖猛将,那排名第一的究竟是谁?可以确定的是,这些都不是虚构角色,而最后这位更是家喻户晓的大人物,答案其实已经很明显了。李存孝有个响当当的名号叫"将不过李、王不过项",意思是他的实力差点就能跟西楚霸王项羽平起平坐了。注意这里说的是"差点",说明还是稍逊一筹,所以八大猛将里排第一的,还得是项羽。

项羽为什么能排第一?他究竟厉害到什么程度?《史记》里项羽的故事这样记载:当时汉军找不到项羽在哪儿,就把部队分成三路再次包围。项羽立刻骑马冲杀,又干掉汉军一名将领和上百士兵,最后集合手下骑兵时,发现只损失了两名骑兵。楚国那些老将军们还说过:"项羽这个人既凶狠又狡猾,他带兵经过的地方,没有不遭殃的。"这些事迹都展现了项羽的骁勇善战。他能排在第一位,确实靠的是实打实的战功,像巨鹿大战、彭城战役和东城对决,都是他特别出名的几场胜仗。巨鹿之战中,项羽带领五万多楚军对抗四十多万敌军,以弱胜强打败了对方主力部队,让敌人损失超过二十万兵力。

在彭城大战中,项羽带着3万楚军大败刘邦56万大军,几乎全歼了汉军主力部队。项羽带着28个兄弟在东城跟五千多敌人干仗,硬是杀出一条血路,砍翻了上百号敌兵。历史上那些以弱胜强的战役,都充分证明了项羽超凡的战斗力,他排在猛将榜首位绝对是实至名归。历史上确实存在这八位真实存在的猛将,他们个个武艺高强,战功赫赫,没有一个是杜撰出来的。对于这个实力排行榜,大家有什么看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笼碧树影斜

笼碧树影斜

笼碧树影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