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马景涛回东北老家,去街边饭馆吃饭,主动和粉丝合影
深秋的绥中县城笼罩在金色晨光中,六旬男星马景涛漫步在早市青石板路上,黑色皮衣在晨雾中泛着哑光。这位曾以琼瑶剧《梅花烙》中咆哮式演技风靡两岸的演员,此刻正俯身观察着木桶里翻涌的豆浆,店家将刚成型的豆腐脑舀入青花瓷碗时,他忽然用东北腔感叹:"这手法跟我姑妈做的一模一样!"归乡探亲的温馨时刻1962年生于台湾台中的马景涛,祖籍实为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
这个渤海湾畔的县城承载着马氏家族跨越海峡的记忆,其父马世忠曾任台中县警察局局长,却始终保持着东北人豪爽的性格特质。每年清明时节,马景涛都会跨越两千公里,回到这个布满红砖瓦房的老街区。在堂妹经营的农家院里,八仙桌上摆满了酸菜白肉、小鸡炖蘑菇等地道东北菜。
马景涛熟练地用铁勺敲开榛子,边剥壳边聊起家族往事:"我爷那辈闯关东过来,后来时局变动才去的台湾。现在每次回来,总觉得这院子里的老枣树在讲古。"墙角悬挂的家族合影里,泛黄照片记录着1998年他首度携母返乡的场景。
街头巷尾的美食之旅清晨五点的中央大街早市,马景涛戴着棒球帽穿梭在热气蒸腾的摊位间。在挂着"老绥中面茶"布幡的摊车前,他掏出手机拍摄老师傅制作过程:小米面糊淋上芝麻酱的动作行云流水,最后那勺炒黄豆犹如画龙点睛。"要趁热转着碗喝",他边说边示范,面茶的热气在镜片上凝成白雾,逗得围观群众笑声不断。
水豆腐摊主王大姐回忆:"马老师非要自己点卤水,结果手抖加多了,豆腐脑结成块他就哈哈大笑。"这种用海水结晶制作的盐卤,正是绥中水豆腐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灵魂。马景涛在社交媒体晒出制作九宫格时配文:"原来美食里藏着地理密码,海水卤遇到绥中黄豆,就是游子回家的暗号。"
与粉丝的亲密互动在百年老店"三盛永"糕点铺前,五十岁的李女士握着马景涛的手红了眼眶:"我奶奶看《青青河边草》时总说,这小伙像咱老马家人。"马景涛闻言立即挺直腰板,用剧中经典台词回应:"咱们东北汉子,到哪都是顶天立地!"围观人群爆发出掌声,几位银发老人跟着哼起《梅花三弄》主题曲。
面对要求合影的年轻人,他主动调整站位寻找最佳光线。当发现粉丝举着九十年代剧照时,他指着《倚天屠龙记》剧照打趣:"张无忌要是生在东北,光明顶得改成热炕头议事!"这种毫无架子的互动方式,让现场始终洋溢着欢快气氛。
文化体验与手工制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师傅的豆腐坊,马景涛换上粗布围裙体验古法制作。当他拉动百年石磨时,突然转头问:"这磨盘是不是该顺时针转?我爷爷说过'推磨要顺天时'。"
张师傅惊讶点头:"老辈讲究磨转三圈半,正是应了节气变化。"两人关于传统技艺的对话,被制作成15分钟纪录片上传网络,点击量当日破百万。作坊墙上的老黄历旁,马景涛注意到1948年的生产记录,泛黄纸页记载着当年黄豆产量。
他轻抚册页感慨:"这些数字背后,都是家族记忆的温度。"随后在抖音直播中,他举着刚做好的豆腐笑道:"今天才知道,我咆哮式演技的底气来自东北大豆蛋白!"家庭与近况2017年与演员吴佳尼结束十年婚姻后,马景涛现独居台北。
客厅墙上"天心兄弟"的书法作品尤为醒目,长子马世天与次子马世心的名字暗藏父爱。每周视频时,他总爱给孩子们看东北老家的雪景:"等你们回来,爸带你们在炕头吃冻梨看冰雕。"最近与童星金铭的重聚引发怀旧潮,两人在直播中再现《青青河边草》经典片段。
马景涛特意换上中式立领衬衫:"当年剧组盒饭要有酸菜炖粉条,我能多演二十集。"这种将人生阅历转化为幽默的智慧,正是他保持年轻心态的秘诀。绥中县文旅局工作人员透露,马景涛正在筹备纪录片《根在渤海湾》,计划用五年时间记录东北老工业基地变迁。
夜幕降临时,他常独自坐在浑河岸边,听着潮汐声在笔记本上记录:"当海水裹着辽东湾的风撞上台中港的堤岸,我就知道该回家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