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建成19年,当初投资的2500多亿回本了吗?寿命还有多久?

梅梅评历史 2天前 阅读数 642 #历史

"一群文人在反对三峡工程,他们懂什么?"、"这工程太贵了,根本收不回成本"、"大坝会带来生态灾难"——上世纪90年代,三峡工程上马时,质疑声可谓不绝于耳。1992年,当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三峡工程兴建方案时,创下了177票反对、664票赞成的历史记录,这在我国重大工程决策中可是相当少见的。

当时,反对声音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2000多亿的天文数字投资能不能收回?二是这么大的水坝到底安不安全,能不能用够长时间?毕竟不少专家当时就预言"中国人根本没这技术造好这么大的水坝"。

如今,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已经19年了。

当年的争论,现在也该有个说法了。2500多亿,到底回本没?这大坝还能用多久?咱们今天就来看一看这座"超级工程"交出的成绩单。

2500亿花哪儿了?回本了吗?

要说这2500亿都花哪儿了,得先看看账本。根据最终财务决算,三峡工程总投资达到2485.37亿元。枢纽工程花了1263.85亿,输变电工程投了364.99亿,移民安置费用则高达856.53亿。

说到移民费用,这点倒是挺有意思,足足占了总投资的三分之一多。有些人老是念叨"三峡太贵了",可能不知道这笔钱里有超过850亿是用来安置124万移民的。

咱算一下,平均每个移民差不多7万块钱,考虑到当时的物价和搬迁重建成本,这钱花得一点都不冤。

那钱回来了吗?

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这啥概念?相当于8个葛洲坝水电站或3个内蒙古托克托火电厂(那可是世界第一大燃煤电厂)的总和。

这么大的发电能力,一年能发多少电?数据相当亮眼。2018年,三峡水电站全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000亿千瓦时,占湖北省全省发电量的40%,这成绩直接创了全球水力发电的新高。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三峡水电站全年发电量更是超过1200亿千瓦时,再次刷新了自己创下的世界纪录。

按照国家规定的上网电价每度0.25元算,三峡大坝现在一年的发电收入已经超过300亿。自打2003年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以来,到2024年已经累计发了超过20000亿千瓦时,直接创造了5000多亿的经济价值。

业内人士分析,三峡大坝在2013年左右就已经完全收回投资了。也就是说,从2003年开始发电,不到10年时间,这2500亿就全部回本了。

现在每年的300亿左右收入基本都是纯赚的。

不过,三峡赚钱的本事可不止发电这一项。

先说防洪。

大家还记得1998年的那场特大洪灾吗?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000亿。如今有了三峡大坝这个"超级水龙头",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年少说也避免了几次大洪水的侵袭。这间接保护的经济价值每年就是上百亿,算下来这些年可就是几千亿了。

特别是2020年夏季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期间,三峡水库拦蓄洪峰,将下泄流量控制在每秒19000立方米以内,有效减轻了中下游防洪压力,据保守估计仅此一役就避免了超过1500亿元的经济损失。

再看航运。

三峡没修之前,长江上游那段航道坑坑洼洼、暗礁密布,大船根本过不去。大坝一建好,航道条件立马改善,船闸货运量从2011年首次突破1亿吨,到2023年已经突破1.8亿吨。

这要是走陆路运输,成本起码得翻好几倍。这笔账算下来又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还不算旅游收入呢。

每年数百万游客专门跑去看三峡大坝,光门票收入就不少,更别提带动的餐饮住宿和周边消费了。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到2024年,三峡旅游区年接待游客已超过300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超过50亿元。

这么算下来,三峡大坝的实际回报率是不是远超想象?有专家甚至认为,防洪的经济价值可能比发电还大。两相加起来,总体经济效益已经远超投入的几十倍了。

大坝能用多久?300年不是吹的

这座大坝还能用多久?根据公开的设计资料,三峡大坝的设计使用寿命超过100年。但很多水利专家认为,它的实际使用寿命会达到300年左右。

300年是什么概念?从康熙年间到现在差不多就是这么长时间。

换句话说,如果三峡大坝建在康熙年间,现在它还能正常工作,这得多结实啊!

为啥三峡大坝能用这么久?答案就藏在它的混凝土里。

三峡集团科技创新部主任李文伟曾解释说:"过去大部分是以强度为主来设计混凝土的,自从三峡开始,我们从强度设计转变为耐久性设计。"

这话啥意思?就是说,过去造大坝主要考虑混凝土够不够硬,现在造三峡大坝不光考虑硬度,更考虑能抗多久的侵蚀。

三峡大坝用的混凝土不仅能抗冻、抗渗、抗碳化、抗冲磨、抗侵蚀、抗裂,而且对混凝土里的碱含量都控制得特别严格。

水泥熟料里的碱含量被控制在0.5%以下,粉煤灰的碱含量不超过1%。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最大含碱量只有2.3kg,比国际标准的2.5kg还低。这些严格的控制,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稳定性和耐久度。

另外,三峡还开创性地搞了个"二次风冷混凝土技术",有效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内部高温问题,避免了温度应力导致的裂缝。这些创新技术,都保证了大坝能安安稳稳地屹立几百年。

更厉害的是,三峡大坝还装了数千个各类监测仪器,24小时不间断监控大坝的运行状态。根据最新数据,目前三峡大坝安装了超过12000个监测仪器和传感器,构成了全球最复杂的大坝安全监测网络。

一旦发现哪里不对劲,马上就能处理。有了这套"体检系统",大坝的安全性就更有保障了。

不过,得强调一下,30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不是说到时候就必须报废。实际使用寿命=设计使用寿命(300年)+加固大修延长的使用年限。只要定期维护和适当加固,三峡大坝完全可能服役500年甚至更久。

当然,长期运行也会面临一些挑战。

比如泥沙淤积问题,长江上游每年带下来大量泥沙,这些泥沙在水库里堆积,可能会减少水库的有效库容。好在设计时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通过特殊的泄洪方式,能有效减少泥沙淤积。

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通过科学的调度运行,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速度比设计预期要慢得多,截至2024年,水库淤积量仅为预期的60%左右。以这样的速度,水库有效库容可以维持更长时间。

除了泥沙问题之外,气候的变化也会影响大坝的使用年限。

比如,全球变暖可能导致长江流域的降水模式改变,洪水和干旱的频率和强度可能增加。

这对三峡大坝的调度运行提出了新要求。不过,三峡大坝的调节能力足够强大,完全能应对这些变化。最近几年长江流域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三峡大坝都成功应对,充分证明了其适应能力。

总的来说,这些挑战都在可控范围内。只要管理得当,三峡大坝安安稳稳用个300年绝对不成问题。

三峡大坝能否抗住外来武力打击?

说起三峡大坝的安全问题,很多人可能也会好奇:除了自然灾害,要是遇到什么外来武力打击,这么重要的工程能扛得住吗?

这个问题可不是杞人忧天。

毕竟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基础设施,三峡大坝的安全关系到长江中下游数亿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个问题还真得认真掰扯掰扯。

先看看三峡大坝是啥结构吧。

这可是名副其实的"巨无霸"——混凝土重力坝,坝体厚度最大处达到115米,坝顶长2335米,宽约40米。大家想象一下,这相当于几十栋高楼并排放在那里,厚度差不多有30层楼那么厚。这么厚的"墙",要是打不穿,那攻击就白费力气了。

这还不算完。

三峡大坝用的可不是普通混凝土,而是强度达到C180(180兆帕)的高强度混凝土。这啥概念?普通民用建筑一般用C30-C60的混凝土,三峡的混凝土强度是普通建筑的3-6倍。这种材料硬度比一般的军事防御工事用的还要高得多呢。

这跟咱们前面说的"耐久性设计"是一脉相承的——不光要抗得住自然侵蚀,还得经得起外来冲击。

有意思的是,大坝不是整块浇筑的,而是分成了几十个独立的坝段,像"积木"一样拼起来的。这样设计有个好处:即使某一块被打坏了,其他部分还能独立支撑,整体不会垮。

这就像现代航母有很多密封舱一样,挨了鱼雷可能就漏一个舱,不至于整艘船都沉了。

那么,面对不同类型的武器,三峡大坝能抗住吗?

先说常规武器。

普通炸弹、火箭弹对这座大坝来说就像挠痒痒。别说打不穿那100多米厚的混凝土,就是打出个坑来,对整体结构的影响也微乎其微。有军事专家曾经分析,就算是2000磅的航空炸弹,打在三峡大坝上最多也就是表面伤害,根本不足以威胁大坝安全。

再说精确制导武器。

巡航导弹、制导炸弹确实厉害,精度高、威力大。但问题在于,这类武器的战斗部重量一般就几百公斤,对于总体积达1500多万立方米的三峡大坝来说,简直就是"大象皮上的蚊子叮"——即使叮一下,也就是局部皮肉伤。

至于更厉害的武器,比如核武器,理论上确实能对大坝造成严重伤害。

但别忘了,三峡大坝的地位等同于国家级战略设施,周围的防护措施绝对是顶配。据公开资料,大坝周边有专业武警部队24小时巡逻,配备有现代化的监控和防空系统。

这些装备的具体型号和性能自然不会公开,但绝对不会比保护其他重要战略设施的差。

更重要的是,三峡大坝的设计考虑了极端情况下的应急措施。大坝有多个泄洪通道,包括23个深孔泄洪口和22个表孔泄洪口,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降低水位,减轻大坝压力。

即使在最坏情况下,也能最大限度减少下游的灾害影响。

据水利专家透露,三峡大坝的设计不仅考虑了自然灾害,还特别加强了"非常规威胁"的防护。

虽然具体细节属于国家机密,但从工程角度看,大坝的"冗余度"足够高,也就是说,即使部分结构受损,整体依然能保持稳定。

从国际经验看,水坝确实是战争中的潜在目标。二战期间,英国轰炸机曾经轰炸德国的几座大坝,造成了一定破坏。

但那些大坝无论规模还是结构强度都远不及三峡。而且,那是在没有现代防空系统的年代。更别说,三峡大坝的国际影响力使得任何对它的攻击都会面临全球的强烈反应。长江是国际通航河流,大坝的安全牵涉到多国利益。

看到这你也明白了,三峡大坝的抗打击能力相当强悍。

一方面是因为其超大体量和高强度材料,另一方面则是多重防护措施提供了额外保障。虽然没有绝对的"刀枪不入",但想要对三峡大坝造成致命伤害,难度之大可以说是极高的。

在现代战争中,即使是最先进的武器,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摧毁这样一座庞然大物。即便发生最坏情况,大坝的分段设计和应急措施也能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影响。

三峡大坝的意义:远超"回本"的国家利益

搞明白了上述这些,现在再看三峡大坝的价值,就知道,它远不止账面上那些数字。

它对国家整体发展的贡献,才是最值得说道的。

先说能源安全。作为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三峡大坝年发电量超过1200亿千瓦时,在全国总电力供应中占据重要位置。

根据最新能源数据,三峡大坝的发电量约占全国水电总发电量的10%左右,相当于3座大型核电站的年发电量。在全球能源价格动不动就暴涨的今天,有这么个"超级发电站",对国家能源安全是多大的保障啊!

再说环保价值。

据最新统计,三峡大坝20年来发出的超过2000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相当于节约标准煤6亿多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亿多吨。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三峡大坝每年为中国减少的碳排放量相当于植树造林1亿亩的效果,这份贡献可真不小。

技术积累方面更是了不得。

三峡工程创造了100多项世界之最,相关科技成果拿了200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获专利数百项,建立工程质量和技术标准100多项。截至2024年,基于三峡工程的技术创新成果已经超过300项,其中不少已经应用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水电项目中。这些技术积累让我国在国际水电建设市场上有了真正的话语权。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水电建设的领头羊,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三峡工程。

越来越多的国家邀请中国企业去建设大型水电工程,这背后的技术自信,就来源于三峡的成功经验。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海外水电项目装机容量已超过7000万千瓦,合同总额超过2000亿美元。

此外,三峡工程还深刻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布局。

它促进了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优化了全国能源结构,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最新研究表明,三峡工程对长江经济带GDP的贡献率超过2%,这一数字看似不大,但考虑到长江经济带占全国GDP的40%以上,这一贡献的绝对值是相当可观的。

这些宏观效益虽然难以用具体数字衡量,但价值无可估量。

30年前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他们的担忧确实不无道理。任何重大工程都有风险,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三峡工程在生态环境、文物保护、移民安置等方面确实也面临挑战。但从今天的结果看,大部分风险都得到了有效控制,总体来说利大于弊,而且很多当初的担忧也没有变成现实。

如今,三峡大坝一边默默发电,一边为国家挡洪水,护航长江黄金水道,同时还源源不断创造着经济价值。

这2500多亿的投资,已经是"赚大了",而且还会继续"赚"下去!

评论列表
  •   奔跑的小柠檬  发布于 2025-04-21 19:49:04  回复该评论
    不讲带动附近省份及国内经济发展,就三峡地区及附近经济发展足亦回本了
  •   顶级评论员  发布于 2025-04-21 21:54:15  回复该评论
    三峡是核捆绑战略。如果敢于攻击三峡大坝,就等同核战了呀。
  •   排骨ci  发布于 2025-04-22 14:06:15  回复该评论
    回收了多少钱???说了半天等于没说!
  •   tuuur  发布于 2025-04-22 14:13:17  回复该评论
    回不回本不是事,利国利民是好事,比起恒大
  •   福尔摩格  发布于 2025-04-22 14:26:27  回复该评论
    三峡大坝即便不回本,他的贡献也是不可比拟的,建成前,每到雨季,全国都要动员抗震救灾,国家每年要拨款多少Q,建成后这种情况基本没有发生。
  •   拟见  发布于 2025-04-22 16:40:22  回复该评论
    100万三峡移民,每个人10万成本的话,这就是1000亿
  •   南波万  发布于 2025-04-22 02:14:05  回复该评论
    三峡大坝最少投资了几万亿,但每年保守赢利五百亿,关键问题是长江下游在也不会被水淹了。
  •   尔。  发布于 2025-04-22 04:39:06  回复该评论
    对上游防洪意义不大吧,主要是长江中下游的防洪。
  •   就ski  发布于 2025-04-22 06:00:14  回复该评论
    我们老佰性都出了钱的也要回报一点吧
  •   ?two  发布于 2025-04-22 03:32:54  回复该评论
    回本不回本,最起码人民在生活上贏得了一个方便,这就体现它的优越性!值得[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   一比和天才叔叔  发布于 2025-04-22 07:23:18  回复该评论
    [点赞][点赞][点赞]三峡大坝的建成!是中國历史的象征!好比万里长城!永存千史![点赞][点赞][点赞]
  •   韩凯  发布于 2025-04-22 16:43:39  回复该评论
    利国利民重大世纪工程。风洞用电。军事实验用电
  •   林硫氯  发布于 2025-04-22 15:18:59  回复该评论
    收回不收回成本我们不关注,自从三峡开始发电浙江,江苏,安徽,上海都不停电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梅梅评历史

梅梅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