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速看】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备考要点解析

教综学习社 2个月前 (02-23) 阅读数 1 #推荐

2025年1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这份文件为中小学科学教育指明了清晰的发展方向,作为备考招教的考生,有必要及时了解文件内容。接下来,就带着大家一起解读下这份文件。

首先第一点文件的总体要求,一是要“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更加重视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更加聚焦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育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二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价值引领、情感培育;坚持遵循规律,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兴趣;坚持守正创新,立足国情实际、改革先行;坚持实践导向,突出综合探究、学思结合;坚持统筹协同,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合力,全面提高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和水平。”

第二点实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重点,“要聚焦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培育,按照科学类课程标准学段目标、遵循中小学生认知规律,有效统筹校内校外资源力量,围绕课程体系构建、育人方式变革、师资队伍建设、评价范式改革等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科学教育生态系统更加完善,推动科学教育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更大支撑作用。”

第三点是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主要工作怎么做,这个文件细分了三个方面要做的工作,(一)教育行政部门、(二)学校、(三)科学类课程教师。

“(一)教育行政部门

1.配齐配优科学类课程教师

(1)根据教学需要配齐配足小学科学教师,确保科学教师具有科学类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证,推动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背景的硕士学位科学教师。

2.配强科学副校长

(1)充分调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青少年宫、博物馆、科技企业等力量,确保每所学校至少有1名科学副校长,鼓励并支持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科研院所等单位的科学家、理工科专家担任科学副校长。

3.做好科学类课程教师培养培训

4.探索建设区域科学教育中心

5.加强科学教育资源对接转化

6.实施科学素养调查

7.将实验等探究实践纳入评价体系

8.数字化赋能科学教育

(二)学校

1.在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中强化科学教育

2.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协同育人

3.提高科学类课后服务比例

4.加强校园科学文化建设

5.紧扣探究实践强化实验教学

6.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教学评价

7.统筹校内外优质科学教育资源

(三)科学类课程教师

1.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

(1)依据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标准,建立具体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之间的关联,设计可评可测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

(2)强化基于真实情境的学段教学内容设计,小学阶段重在激发兴趣和奠定认知基础,初中阶段重在开展实践学习和跨学科素养培育,高中阶段重在培养综合探究能力。

(3)教学活动坚持素养导向,推动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接受与质疑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重点培育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社会责任。

2.聚焦综合实践改进课堂教学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聚焦反映学科思想、体现学科本质的结构化概念、规律和原理,组织教学内容。

(2)整合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项目式等教学方式,实施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探究实践活动,实现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深度理解、有效建构和灵活应用。

(3)整合科学类相关学科的跨学科主题内容,开展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探索综合化实施分科课程的路径,引导学生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和深度思考,解决真实问题。

3.围绕提升评价素养推动“教学评”一体化

(1)更新评价观念,增强评价意识,主动将评价融入教学,提高“教学评”一致性。

(2)积极参加教育评价专题培训和教研活动,通过主题式、模块化、任务驱动方式开展,涵盖学科教研、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命题比赛等内容,全面提高考试命题、作业设计、评价实施等能力。”

以上就是这份文件中的一些重点内容,作为备考考生,尤其是科学类教师,在笔试和面试时务必要理解工作指南的精神,加强科学知识与教学技能的学习,特别是跨学科整合能力。

最后我们再练习两道题目,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练习题1.根据《指南》,中小学科学教育应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哪些品质?

A. 记忆力与应试能力

B. 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

C. 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

D. 体育技能与团队协作能力

答案:B

练习题2.《指南》提出,科学类课程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坚持什么导向?

A. 分数导向

B. 素养导向

C. 应试导向

D. 技能导向

答案:B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教综学习社

教综学习社

教资、招教、综D考试内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