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转人工,转人工,转人工!”,AI客服已把顾客逼疯
AI客服的出现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可问题没解决,却“先解决了提出问题的人”。
人工客服,在今天成为了一种奢侈品。
作者: 李 老 白
首发:老白读书
01/
人工客服成为了一种奢侈品
“您好,欢迎致电……”
“人工服务。”
“您可以先和我描述一下遇到的问题……”
“转人工!”
“人工座席繁忙,您可以再和我描述一下……”
“我就是要人工服务!”
“为确保您得到准确的人工客服帮助,希望您再详细描述遇到的问题……”
“人工!”
这样的场景你是不是似曾相识?
一个简单的咨询,消费者竟然要转4遍才能找到人工客服,“难度比以前提高了100倍”。
不知从何时起,人工客服成为了一种奢侈品。
随便拨打一个客服电话,或者购物时找客服咨询与售后,都已鲜见人工客服的影子了。
首先接待我们的,是AI客服。
论是电商平台,还是航空公司、银行等传统企业,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将原本依赖人工的服务,交给AI客服完成。
02/
为什么各大企业都纷纷上马AI客服?
1)首先当然是客服工作的高重复、标准化的特性。
这使得它被认为是最容易被AI替代的岗位之一,而高重复、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又使它成为AI的天然“试验田”。
2)其次的原因则是出于成本的考量。
随着AI产业的发展成熟,边际成本的下降使得AI客服走向商用,成本大幅下降。
以《看世界》杂志的一篇报道为例:
a、人工客服成本:一家电商老板在接入AI客服后,店里的客服团队规模从36人缩减至9人,“每年直接节省人力成本100万元以上”。
相当于每天成本2700多元。
图片来源:游戏《底特律:化身为人》
b、AI客服成本:最基础的“个人版”仅需99元/年,这是使用权;
然后就是购买算力,99元可以充值1万点算力。按照每天接待500人,平均一个客人来回沟通4句算,每天消耗2000点算力。
相当于每天成本不到20元。
20vs2700,是你你也选AI。
3)最后还有个很隐秘的诉求——规避售后责任。
商家可以通过系统自主控制转接人工的时机,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人工客服都“藏得很深”,需要反复申请转人工才能接通。
甚至有个案例里,直到消费者威胁“将投诉12315”,才顺利转到人工。
这是商家的一个很隐秘的诉求,就是为了规避售后责任,让消费者根本找不到人工客服,或者遇到人工客服“踢皮球”的情况。
前两天有个“客服回复将赠送顾客1000元冥币”的新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后来商家回复说是“被盗号”,将来就不必这么回复了,一切锅都是AI的。
03/
AI客服不够智能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AI客服不够智能。
根据艾媒咨询2024年发布的《中国智能客服市场发展状况与消费行为调查数据》显示:
无法解决个性化问题;
回答生硬机械;
不能准确理解提问。
是智能客服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三大缺点。
图片来源:游戏《底特律:化身为人》
一些简单的问题,AI客服或许能够胜任,但一旦涉及到紧急情况或复杂问题,AI客服的回答或许足够“温柔”,但只会令顾客抓狂。
人的需求往往是多变的。
AI客服不会听你的语气,也不会真正理解你的焦虑,它只是按部就班地给你列选项,非要你按照它的逻辑走。
相比之下,人工客服虽然可能不够高效,但至少能够理解人类的复杂需求。
对于商家来说,上一节的3点理由也许足够让他们选择AI客服。
但对于消费者来说,人工智能永远无法真正替代人类。
我们要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要的更是人工客服那独一无二的人性的关怀。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永远比冷冰冰的AI服务要舒适,哪怕AI客服能被训练说出“甜言蜜语”,但它终究无法传递真正的情感。
卡拉除外。
图片来源:游戏《底特律:化身为人》——卡拉
全文完,欢迎关注、点赞、在看,谢谢您!
参考资料:
看世界,《看世界(2025年第8期)》
您可能还想读:
青岛大妈撞人获赔7万:“彭宇案”的教训,你们这么快就忘了吗?
TVB剧法官的白头套,是老年人群体失去的权威
李玫瑾:女生找对象,问他这两个问题就可以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