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民警一把枪,死磕44名悍匪!真实案件改编的《大风杀》太狠!

久看好剧 2天前 阅读数 3190 #推荐

你敢信吗?一个越狱的悍匪头子,带着43个亡命徒,开着推土机冲进废弃小镇,就为挖出价值4.4亿的22箱黄金!而挡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三个民警和一把快生锈的老式手枪——这不是游戏副本,是真实发生过的大案,更是五一档最炸裂的电影《大风杀》!

豆瓣7.1高分,票房却垫底。

五一档最硬核的国产片《大风杀》,

你真的懂它吗?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档电影大战中,这部片子让人看完久久不能平静,不是因为多好笑,也不是多煽情,而是它太“真实”,真实到让人不舒服,真实到你怀疑自己是不是错过了一部很重要的电影。

可偏偏,这部豆瓣7.1分、天坛奖最高分的电影,上映三天票房才刚刚2600多万,在八部新片里垫了底。对比一下,马丽的《水饺》卖了4个亿,刘德华的《猎金》也冲到3.2亿,连炒冷饭的《哪吒2》都有2.8亿的成绩。

那么问题来了:观众不看好电影,只看热闹?

一部让人窒息的国产西部片

很多人冲着“天坛奖最佳”走进影院,结果被开头那股浓烈的“西部味”整懵了。

背景设在1995年的茫崖——中国最孤独的城市,戈壁滩、旧警局、锈迹斑斑的破车,空气里全是黄沙。导演把这座城市拍得像个西部法外之地,寂静、荒凉、压抑。

白客演的瘸腿警察,独守空城,仿佛等死;辛柏青带着一队土匪浩浩荡荡进城,像一场末日的仪式。就这设定,谁还敢说国产片没想象力?

这不是《让子弹飞》,这是中国式“老无所依”!

三个男人撑起的血腥寓言

白客的角色太狠了,他是个退伍后患上PTSD的警察,拄着拐杖站在正义和疯狂之间。辛柏青,是个江湖规矩崩塌后变得疯魔的匪首。而张本煜,演了一位“一心为大哥”的小会计,结果一转身就卷款跑路。

是不是很眼熟?这不就是90年代市场化初期的缩影吗?规矩变了,人心散了,忠诚和信任变成了笑话。

那场土匪围警局的戏,真是国产片近年最紧张的30分钟。子弹打光了就抄家伙,没家伙就肉搏。白客把空枪拍桌上那幕,全场鸦雀无声。

这哪里是拍匪警对峙?分明是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阵痛,拍成了一部血淋淋的寓言。

被观众“嫌弃”的三大原因

为啥口碑这么高,票房却不行?不是电影不够好,是它太不“讨好”。

1. 片名劝退

《大风杀》听起来像个山寨网大,完全不像一部高级片。你看《猎金》《水饺》,名字就很“有画面”,爽片、亲情、热热闹闹,观众一看海报就知道能看什么。

2. 节奏跳跃

前半小时像文艺片,一堆空镜、铺垫、沉默,突然就变成血肉横飞的暴力美学,很多观众根本适应不过来。你要说这是《疯狂的麦克斯》?不,这更像《杀戮战场》。

3. 隐喻太密集

南巡讲话、下岗潮、国企改制、证券所开业……导演塞进了太多90年代的历史信息。观众没点时代背景知识,根本get不到那些台词后面的含义。

这不是一部电影,是一面镜子

当辛柏青那句“现在谁都不能信了”响起的时候,我真的被震住了。

那不是一句台词,那是整个90年代人心崩坏的写照。那个年代的中国,旧秩序正在瓦解,新秩序还没建立。每个人都像漂浮在黄沙里的小虫子,拼命找个方向,却不知道风从哪儿来。

白客最终一个人坐上去往深圳的大巴。那不是逃离,而是一种“投降”。他终于明白留在那座空城没有意义,未来不在那里。

我们真的配得上《大风杀》吗?

说实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果这部电影在韩国上映,能不能拿青龙奖?如果在戛纳,它是不是也能进主竞赛?

结果在中国,它连票都卖不出去。

我们天天喊要支持好电影,可一到影院,还是冲着流量和爽片去买单。《大风杀》就像戈壁滩里的一棵胡杨树,逆风而立,最后淹没在流量的沙尘暴里。

观影小贴士(想二刷的请注意这些细节):

警局墙上的挂历永远停在1995年3月

土匪分赃用的计算器是日本“夏普”品牌

女主反复哼唱的《春天的故事》,背景就是邓小平南巡

这些细节全都是导演埋下的“时代密码”。

中国电影不是没好片,是我们不看

别再说“中国电影不行”了,真正不行的可能是我们这届观众的耐心和判断力。

当电影院被“速食电影”霸屏时,《大风杀》这样的作品就只能靠边站。但它留下的那些镜头、那些隐喻、那些沉默,比任何主旋律喊口号的片子都来得真实、有力。

下次再抱怨国产片没深度的时候,先问问自己:你愿不愿意为一部真正好的电影买一张票?

写在最后:

《大风杀》让我想起一句话,“真正好的电影,不是让你爽,而是让你痛。”它拍的不是过去,而是我们正在遗忘的历史。希望你看到这篇文章后,能给它一次机会。不为票房,只为它值得。

关键词:#大风杀票房、#大风杀影评、#五一档电影、#国产西部片、#白客电影、#辛柏青、#大风杀豆瓣评价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久看好剧

久看好剧

专注电影解说,每日更新持续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