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异又各自重组家庭,那年大年夜我独自守岁,忽然有人来敲门
小时候,一到年底,别人家欢欢喜喜过大年,我家吵吵闹闹愁满院。我出生在一个小镇,父母没什么文化,当然我并不在乎这个。一个孩子长大后,最在乎的是,他是否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可惜的是,我的童年并不快乐,这种不快乐,是我父母造成的。我父母性格暴躁,一言不合就大吵大闹,他俩针尖对麦芒,谁都不让谁,有时候我会成为出气筒。他们吵过架后,还要冷战好几天。等冷战好不容易结束,他们又为另一件事开始吵架。就这样,新一轮循环开始了。我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痛苦压抑又无法摆脱。他们吵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越到节庆日,吵得越凶。尤其是春节期间,从腊月吵到元宵节。都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例如春联贴得不正,桌子摆放的位置不对,买的年货不好……任何一件事,都可能引起争吵。这让我一直害怕过节,尤其是漫长的春节假期,我神经每天都在紧绷状态,生怕一个不小心,挨一顿骂。我也没想到,偶尔一个机会,我被一个同学带到他家过春节。
这个短暂的经历,成了我心底最亮的光,也成了我成长期最珍惜的东西。那是我上初三那年,我父母终于离婚了,说实话我一点都不难过。我上高一时,父母又各自组建了家庭,我跟着父亲过。父亲再婚的第一年,春节前几天,父亲问我:“珊珊,我们要到你妈(继母)娘家过年,你去吗?”继母在一旁,收拾着东西,看都没看我一眼。我一下就明白了,他们俩都不想让我去。那个年纪的我,自尊心极强,被父亲和继母的态度深深地伤到了。我哼一声,从嘴里吐出两个字:不去!听到我说不去,他俩似乎都如释重负。临出发前一天,我父亲终于问了一声:“那你一个人怎么过?”我生怕他把我送到我亲生母亲和继父那里,我也不愿去那里。为了让父亲心无愧疚,我就撒了个谎:“我去小丹家过啊,我昨天遇见了小丹,她知道我今年一个人,就让我去她家,还说有我陪她玩,正好呢!”小丹是我从小到大的玩伴,又上了同一个小学和中学,我爸也认识她。我爸松了口气,就跟我继母走了,他也没深究一下我的话是真是假。我继母娘家在邻县,我也没问他们去几天。那时我又倔又强,我就是想让他俩知道,没有你们,我一样能生活得很好。他们一走,我就彻底自由了。但我去厨房看了一眼,就傻眼了。家里熟食之类的,煮好的腊肉,还有大包子,通通被他们带走了,就剩下几颗大白菜。那我这几天吃什么?父亲走时也没留给我钱。我在家里翻了个遍,才找到几张钞票。捏着这几张钱,我来到集市上,想给自己准备点吃食。好巧不巧,在一个豆腐摊子前,有人喊我,回头一看,是小丹。小丹满面笑容,一只手挽着她的母亲,另一只手插在她父亲棉服兜里取暖。“你怎么一个人来买东西?你爸妈呢?”我无法回答,只好傻笑一下,掩饰尴尬。我父母的情况,她是知道的。就算父母没离婚时,我也没有挽着父母来逛集市这样温馨的经历。小丹觉察到了自己失言,马上说道,珊珊啊,过年来我家玩啊,我一直在家!我也打了个哈哈,招呼她来我家玩。其实我俩都明白,这是客套话,谁会大过年的,跑到同学家去串门?跟小丹告别后,我买完东西,就回家开始忙碌。和面擀皮,剁肉馅,剁大葱,半天时间,我就包了两大帘盖饺子,放到院子里石桌上冻着。
忙完这些,我又去炸了豆腐丸子。我寻思着,这些也够我一个人吃几天了。第二天是年三十,我打扫了院子,把窗户玻璃擦得锃亮; 又烧了一锅热水,把每只碗盘洗了一遍; 最后我还给自己床上换了新床单、新被罩。我努力营造一种“辞旧迎新”的氛围,但当夜幕降临、鞭炮声此起彼伏时,我还是绷不住了。我从这屋走到那屋,冷冰冰的,一点人气都没有; 我走到院子里,冷门冷户的,徒增凄凉。这一刻,那个假装坚强、假装什么都不在乎的女孩,彻底绷不住了。我趴在床上,倍感伤心和委屈,眼角也湿了。哭了一会,我觉得好没意思,家里就我一个人,那我哭给谁看呢?于是抺抺眼泪,去厨房煮了一盘饺子吃了,然后边嗑瓜子边守岁。我开大电视声音,但电视里面说什么,我一个字都没听进去。此时听到有人敲我家院子大门。我还以为听错了,关了电视机确认了一下,那敲门声越来越急,还有人唤我名字。这让我吃惊不小,这个时间,会是谁来呢?我急匆匆奔过去,开门一看,原来是小丹,身后站着她的父亲。我叫了一声“小丹”,便愣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这实在太意外了。小丹一巴掌拍在我的肩膀上,说道:“你这家伙!昨天也不说一声!要不是我奶奶晚上来我家,说她昨天看到你父亲和继母拎着大包小包去坐车,我还不知道你一个人在家……”“走,现在就去我家,晚上就住在我家!”我反应过来后连忙拒绝:“不不,不去了,小丹谢谢你啊,我一个人挺好的……”小丹父亲突然插话进来,“珊珊,怎么,我这么大岁数的人了,来请你去我家过节,你还不给面子啊?珊珊你架子可真大!”我急忙解释,“不是,叔叔,我不是那个意思,我……”“那你什么意思嘛?你看我爸一路走过来,冻得嘴唇都紫了,你还不领情!”小丹故作生气,补了一句。我一下懵了,再拒绝,就显得我太不知好歹了。就这样,我锁上了门,跟着他们去了。小丹家也不远,我们走了二十分钟就到了。一进她家的院落,小丹的母亲系着围裙就迎了出来,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小丹父亲招呼我进屋,然后就去厨房帮忙了。小丹把我按在沙发上,她的奶奶给我抓了一把花生。我们坐在一起,边看电视边聊天。小丹家的炉子里,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我周身的阴冷之气;桌上摆着一盘苹果,又大又红; 墙上贴着年画,喜庆又吉祥。
这一切,让我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跟做梦似的,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感动。这才是节日啊!这才是过年啊!喜庆又温暖;这才是团聚啊,屋子里孩子老人围着看电视,厨房里父母忙碌着……年夜饭很丰盛,热凉荤素都有。小丹一家人不停地给我夹菜。吃饭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桌上的菜,小丹父亲一口也没吃。于是我问了一句:“叔叔你怎么不吃?”小丹抢着回答:“我爸有胃病,这几天胃胀,他晚上不吃东西的。”我“哦”了一声,心中感动。他不舒服还要坐在一旁,给小丹和我夹菜,陪一家人尽兴,活跃节日气氛。不知怎的,我就想起我父母还没离婚时,我家大年夜的情形。只要我父母有一个人不舒服,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那全家人都别想舒服,家里的气氛肯定是阴云笼罩的,我也格外小心,生怕惹火烧身。小丹家如此不同,那其乐融融的氛围,给了我莫大的安慰。也不知怎么了,这一对比,让我流下了眼泪。当晚我跟小丹挤一张床。那晚我睡得特别踏实,外面震天的鞭炮声都没把我惊醒。第二天我是被小丹闹醒的。她掐我的耳朵,说珊珊快起床,跟爸妈讨压岁钱了!我心想,小丹跟她父母讨压岁钱图个喜庆吉利,我哪有那么大的脸,跟人家要压岁钱啊?于是我故意磨磨蹭蹭的,到了小丹父母房间,我站在一个角落里,假装没有注意正在发生的事情。小丹学电视里古人那样,对她父母作了一个揖,然后就开始了“表演”:“爹娘在上,小女给你们拜年了,祝爹娘新年快乐,福寿安康……一天吃三餐,一餐三碗饭……活到九百九,赛过龟鹤寿……”小丹念念叨叨,油腔滑调的,说了一大堆,表演色彩浓厚,把她父母都逗笑了,我也笑了。她父母各自拿出一个红包,给了女儿。小丹喜颜悦色,高兴得脸上放光。然后她就喊我:“过来啊珊珊,该你了。”我只好挪着步子到了小丹父母跟前。我知道我应该说几句吉祥的话,但一紧张,什么都说不出来。由于成长经历,我性格木讷,笨嘴拙舌,尤其是场面话,我不怎么会说。小丹看出了我的紧张,过来挽着我的胳膊说道:“你就说叔叔阿姨新年快乐,乐天乐地乐消遥,乐得老鼠哈哈笑。”我不加思索,鹦鹉学舌般照着说了一遍。说完我才反应过来,这话显得我不够尊重。我白了小丹一眼,小丹对我吐了吐舌头。没想到,小丹父母满脸笑容,俩人都要给我红包。我坚决不要,小丹一把抢过红包,不由分说地塞到我兜里。她用手指点点我的额头,说道:“不许不要,你要敢退回去,我就真生气了,知道不?”
我点点头答应,感动、欣喜、快乐的情绪交织着,充满了全身每一个细胞。吃完早饭我想着该告辞了。小丹父母拉着我不放,说道:“你这孩子也太见外了!今天初一,你就在叔叔阿姨家过,别觉得难为情!你回家冷锅冷灶,有啥意思?”小丹也插嘴进来,“就是就是,你就当自己家里一样,别拘束。你是觉得会吃穷我家还是怎么的,非要今天走?”小丹开了一个玩笑。我知道,小丹一家人诚心诚意,我最终留了下来。并非我这个人矫情,非要别人一遍遍地挽留;而是我自幼敏感,长期在父母面前小心翼翼应对,猜测大人的心思再行事,这已形成我的习惯。我留下来在小丹家过初一,然后我带着小丹,去了我家一趟。我俩带着我包的那两帘盖饺子,回到小丹家。午饭的桌子上,有几盘饺子。小丹父母很喜欢吃,他们一个劲夸我,说我能干手巧,又顺带“贬低”了一下小丹,说他们的女儿是“废物”,只会吃不会做。我知道他们都在夸我,但我却想哭。我小学时就会做饭,上初中时饺子馒头也会做,复杂的菜也会几个。并非我天生喜欢,而是……我没办法。当父母不懂事时,小孩便被迫提前长大。那时父母吵架后,他们“罢工”,我便被迫进入成人角色,包括做饭。次数多了,什么都会做了。我的早熟,并非自愿;我其实希望自己像小丹一样,是个只会吃不会做的“废物”。那一天快乐又短暂。傍晚的时候,小丹5岁的堂侄跑过来玩。小男孩拿着肥皂水吹泡泡玩。小丹也想玩,堂侄不让,俩人闹来闹去,小丹一个不小心,一屁股摔倒在井台边的水渍里,棉衣湿了。小丹母亲连忙拿来一件外套,给小丹换上。小丹父亲忽然过来,递给我们一人一瓶肥皂水,说道,你们俩个也去玩吧!我迟疑一下,接过瓶子,心想,我上高一了,还吹泡泡玩,多不适宜啊……一回头,却见小丹已吹出一个个肥皂泡。泡泡在院落里缓缓升起,在夕阳的光照下,那些泡泡格外绚烂多彩,小丹的脸上也异常放光……
那一刹那,我明白了,在小丹父母那里,没有“适宜不适宜”,只有“我的孩子快乐不快乐”。他们不会看什么都不顺眼,不会骂女儿疯疯癫癫,不会骂女儿弄脏了衣服,不会骂她“你多大了,还玩那个”……而这些,我都经历过。我更不敢带女同学回家住,因为我自己在家都战战兢兢,无法预见带同学来玩,会发生多糟糕的事情……想起往事,我不由得落泪。不知怎的,这短短几天时间,小丹父母和小丹相处的场景,我总拿来和我父母相对比。也许是特定的场合和时间,让我的感受格外深刻。直到大年初三,我父亲和继母回来了,我才回到自己的家。我父亲一边从包里往外掏东西,一边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怎么样啊,你过的?”我头放在枕头上,枕头下藏着两个红包。我轻轻回了句:“挺好的,从来没这么幸福过。”父亲闻言一怔,他放下手里的东西,特意来我房间,想从我脸上寻找什么。我脸上表情平和,笑容轻松,是那种发自内心的轻松感。小丹父母给我的红包,我一直珍藏到今天。高中毕业后,我去省城读大专,小丹去南方读大学。我们一南一北,平时通过电话网络连系。寒暑假返乡后,我们会见面,有时候我会住她家几天,有时候她来我家住几天。总的来说,我去她家住的时候多。我有私心,我想多感受一下她家那种氛围。小时候,我总羡慕小丹,羡慕她母亲给她做的裙子、织的毛衣、给她送到学校的饭菜;如今大了,我才明白,我最羡慕的,其实是她和父母之间融洽的关系。
小丹一家人之间,没有大声的呵斥和责骂,没有那种让人无处可躲的阴郁之气。这对我来说,是稀缺的。大专毕业那年,我在入职之前,去了一趟小丹的学校。当时她在准备考研究生,暑假也没回家探望。我问了一句:“小丹,你爸妈怎么样,一切都好吧?”一提到父母,小丹眉眼弯弯,嘴角含笑。她打开电脑给我看她父母的一张张照片。那时候还用数码相机,小丹用打工挣的钱,给老两口买了一个。小丹给我点评她父母的每一张照片:“看这张,真搞笑哦!”“这俩个老顽童呀,越老越淘气……”“这张是我和爸妈去年照的,我穿着我妈年轻时的毛衣,我妈穿的是我的牛仔裤……哈哈,真有意思,真好笑……”在我看来,这里面并没有好笑的成分,小丹却笑得四仰八叉,笑得抱着枕头倒在床上。我看着小丹快乐的面容,若有所思。那时候我也有个男朋友,他也提到过结婚,但我一直惧怕。因为我知道一旦进入婚姻,就会考虑生育下一代。我呢,在童年时期,是个不快乐的小孩。所以我对自己有疑惑,我是个心中有阴影的人,我能给我的孩子带来快乐吗?如果不能,为何要结婚?看着笑得四仰八叉的小丹,我豁然开朗:我眼前就有良师和益友,有模范的榜样,我为何要惧怕?小丹的父母就是我的良师,小丹就是我的益友。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和男友结婚了,次年我们有了女儿月月。
我结婚时小丹和父母都来了,我女儿出生后,认了小丹当干妈;这样,小丹的父母也成了我女儿的外公外婆。月月七、八岁的时候,越来越难管。有时候,我实在难压心中的戾气,真想对月月暴躁一回,一出胸中的郁气。小丹父母的身影总会在那时出现。我想起了小丹母亲那平和的眼神,小丹父亲那和蔼的语气;想起多年前天空飞舞的泡泡,想起小丹父母带给我的幸福感……于是,我平静下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小丹父母给了我正面的影响,那就是做个情绪稳定、内心柔软、性格平和的父母;我亲生的父母则给我树立了反面的例子,那就是如何毁掉这些。幸好有小丹和她的父母,幸好多年前的大年夜,小丹和她父亲来敲门。小丹父母是我的傍样,我希望我的女儿月月,多年以后,提到父母的时候,也会像小丹一样,眉眼弯弯,嘴角含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