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粟关系到底如何?1958年陈毅为何痛批粟裕?粟裕:陈毅同志伟大
陈粟两人之间到底咋样?1958年陈毅为啥严厉批评粟裕?粟裕却这样说:陈毅同志真的很了不起!说起来陈毅和粟裕的关系,很多人都好奇。特别是在1958年,陈毅对粟裕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这事让人挺纳闷的。但粟裕呢,他非但没记恨,反而还称赞陈毅同志非常伟大。这其中的缘由,或许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但不管怎样,从粟裕的话里,咱们能感受到他对陈毅的敬重。
陈毅和粟裕俩人的交情,一直是军事迷们爱聊的话题。
有人讲,陈毅和粟裕那是形影不离,陈毅的成就里粟裕占了很大一份功劳,反过来,粟裕要是离了陈毅独自带兵,指挥起来恐怕也不那么顺手。
有人觉得“陈不离粟,粟不离陈”这话不靠谱。你看,就算是在他们合作最紧密、战功最耀眼的解放战争时期,其实两人也是经常见不着面,聚在一块儿的时间少,分开的时间多。所以说,谁也离不开谁这种说法,根本就不存在。
有人翻出陈毅和粟裕过去的一些不同意见,说他们俩关系其实挺僵。特别是1958年,粟裕受到批评时,陈毅第一个站出来指责,这让粟裕处境很尴尬。他们就想拿这事儿说明,陈毅和粟裕别说私下交情好了,就连工作上配合都不顺畅。
要说陈毅和粟裕他们俩关系咋样?在解放战争那会儿,他们偶尔有意见不合,这算不算是工作上的正常小摩擦呢?还有,到了1958年,陈毅为啥突然头一个站出来批评粟裕?这中间到底有啥故事?
其实,要搞明白这些事儿挺简单的,重点是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去看,别光盯着表面现象不放。
陈毅和粟裕在正式联手之前,其实已经打了好多年的交道了。
陈粟两位将领的认识已经很久了。那是在1927年的南昌起义时,粟裕是叶挺将军麾下的一个警卫班长,他跟着部队一起参与了那次起义——南昌起义,可以说是我们军队里很多高级将领的共同经历。
起义军按照计划一路往南去广东,陈毅在半路上赶上了大家,然后他就成了第11军25师73团的指导员。
但那时候,粟裕仅仅是个部队里不怎么起眼的小干部,而陈毅已经算是小有名望了。他在法国那会儿,就已经和周恩来并肩作战,成了革命战友。陈毅的到来,让周恩来心情大好,正好那时候蔡廷锴带着一个师叛变了,陈毅很爽快地说:“那帮家伙跑了,我陈毅可来了!”
之后,朱德和陈毅带着南昌起义的队伍,先在湘南搞起了起义,接着就上了井冈山,跟毛泽东的队伍合了并。陈毅跟毛泽东、朱德一样,都是最开始那支红军——红4军的创立人。在这个过程里头,粟裕一直都在队伍里。
之后,陈毅和粟裕一同前往了中央苏区。那段时间,粟裕进步神速,等到长征快要开始的时候,他已经坐上了红7军团参谋长的位置,成了红军里头的重要将领。
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陈毅和粟裕都没能跟上队伍。陈毅是因为受了伤,只能留在中央苏区。粟裕呢,他是跟着红7军团去找方志敏会合。结果,他们俩都留在了南方,成了那边八省红军游击战里的头面人物。不过啊,那时候的环境太糟糕了,虽然都在南方,但他们却不在一块儿。
1939年冬天,陈毅和粟裕开始携手合作,那时候陈毅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头儿,粟裕则是他的得力助手,担任副指挥。
陈毅的经验比粟裕丰富多了。在南昌起义那会儿,陈毅可是个顶梁柱。要不是他帮朱德把队伍整得井井有条,还带着大家发动湘南起义,最后跟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合,南昌起义的火苗能不能延续下来,还真是个未知数。
后来到了井冈山,陈毅跟毛泽东、朱德一起,被人们称为“井冈山三大领袖”之一,他还短暂地当过红4军的头儿,就是前委书记。
到了中央苏区后,陈毅虽然地位没以前那么高了,但他还是江西军区的头儿,也管着西方军,算是个重要人物。反观粟裕,他就只是个小部队的参谋长,说话的分量轻得很。
新四军那会儿,陈毅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明面上,他只是新四军四个支队司令员里的一个,但因为他还是军委新四军分会的副书记,所以在军队里头,他的话分量重得很,就差项英那么一点儿,算是新四军里的二把手。
1939年11月份,上头做了个决定,要把新四军在江南的部队都归到一个指挥下。所以,就把第一支队和第二支队合并成了一个新的指挥部,叫做江南指挥部。这个指挥部的头儿是陈毅,他当司令员,而粟裕呢,就是副司令员。
陈粟两人正式开始搭档干活了,从那以后,这对组合的名声慢慢传开了。他们成了朱毛、刘邓之后,又一对响当当的革命伙伴。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他俩还在华东地区继续一起努力。
陈粟搭档:名声在外,一下子打下了东南大片地区。
陈粟搭档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顺利地把新四军的主要战场从皖南转移到了苏北。
新四军转移战略重点是大环境决定的。你看,皖南那块地方,国民党军队扎堆,从武器装备、地形条件到老百姓的支持,咱们都不占优势。所以,毛主席早就心里有数,想让部队把主要力量放到苏北去。
陈毅很快就懂得了中央的那个大战略,并且立马行动起来。他和粟裕费了好大劲,把苏北那一带的乱摊子给整理顺了。他们瞅准日军、伪军和那些顽固军队的窝里斗,对韩德勤、李明扬、李长江这些地头蛇,采取了不同的对付办法。到了黄桥那一仗,新四军一下子就站稳了脚跟,在苏北的发展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皖南事件过后,新四军临时由陈毅担任军长,刘少奇当政委,俩人在江苏盐城重新搞起了新四军军部。这回的新四军,那可是经过大火锻炼,变得更牛气了。人数已经窜到了7个师,9万多号人,跟刚开始成立那会儿比起来,整整翻了9倍!
这时候,粟裕是第一师的领头人,也就是师长。
陈毅和粟裕在解放战争时期打下的战绩,那可是历史书上都大大写了一笔,真的太牛了!
一开始,大家伙儿都碰了点钉子。后来,华东野战军成立了,陈毅当上了总指挥,粟裕管军事。从这以后,华野就像开了挂一样,打了一场又一场让人惊掉下巴的大仗。
从孟良崮到济南,再从淮海到渡江,粟裕一步步树立起了战神的形象,他指挥的战役一次性就歼灭了55万敌人,这个纪录到现在还没人能破。说到渡江战役,那是第三野战军、第二野战军,还有第四野战军的一部分联手干的漂亮仗,一下子就把国民党在南京的政权给掀翻了。东南那几个大城市,南京、上海、杭州,全都是粟裕领导的第三野战军给解放的!
陈毅和粟裕打仗时有过不同意见,这事儿恰恰显示了粟裕在军事上的过人之处,同时也让大伙儿看到了陈毅的胸怀坦荡。
陈毅和粟裕在打仗那会儿,有过好几次意见不合的时候。不过,现在咱们能找到的文章,大都是讲战术上的事儿,尤其爱提陈毅在泗县那次没打好,还有粟裕连赢七场、怎么在内外线打仗,以及两淮保卫战这些。
上面提到的那几次意见不合,确实显现了粟裕在战术上的高超,相比之下,陈毅尽管军政能力也非常出众,但要是和粟裕这位军事奇才相比,那还是要稍微差那么一点。
说到陈毅和粟裕之间的不同,我觉得粟裕南下江南的举动最能凸显他们俩的个性,这可是关乎整个战略大局的关键事儿。
刘邓大军快速挺进大别山之后,虽然中原的情况有了些变动,但他们还是顶着巨大的压力。要知道,中原可是敌军重点防守的地方。刘邓、陈粟、陈谢三股大军一起杀向中原,战斗打得难解难分。毛泽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想了个挺妙的招儿:让粟裕带着华野的三个主要纵队去江南,执行大范围作战任务,再来一次像刘邓那样的快速挺进,把江南的敌军防线给搅得一塌糊涂!
粟裕一开始可是全身心投入到这次战略任务的准备中。但在准备时,他心里也有自己的想法:这次去江南,主要是想把敌军往南引,好让中原那边轻松点。可经过一番琢磨,他发现中原那儿的两支国民党亲信王牌军压根不会往南走,桂系的两支王牌也因为蒋介石不让他们南调,怕放虎归山。再说了,要是咱们三个主力纵队都跑到东南去,中原的兵力就得被扯散,那样反而更糟糕。
所以,粟裕觉得,在中原地区打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更为合适。
陈毅不赞同粟裕的观点,一来,这个战略计划是他跟毛泽东等中央大领导一块儿商量出来的;二来,经过这么多年的革命斗争,他心里对毛泽东那是相当佩服。
在红4军“八大”会议之前的那段时间,陈毅跟周恩来、李立三在上海一块儿忙了两个多月,他们主要是在写“九月来信”。这个过程对陈毅来说特别重要,让他深刻认识到了毛泽东的了不起。从那以后,陈毅打心底里佩服毛泽东的领导。
肯定的是,粟裕把自己的主意跟陈毅说完以后,陈毅也觉得挺有道理,所以就赞成他给中央发电报说说自己的想法。结果,毛泽东听了陈毅和粟裕的意见,决定不集中兵力去江南,而是把厉害的兵力都放在中原,打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这就是淮海大战一开始的打算。
1958年的时候,陈毅为啥会在批评粟裕的会上第一个站出来说话呢?
1958年的时候,粟裕遭遇了“个人主义”的指责,在那次会议上,第一个站出来说话的人,竟是陈毅!
所以不少人讲,陈毅和粟裕之间有很大隔阂,说陈毅在关键时刻不帮老战友,反而让他的处境雪上加霜,他的话让粟裕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还有不少人,读了些网络小说和将领的生平故事书后,竟然把这些小说当成了真实历史,自己脑补了一堆情节。特别是说到陈毅的儿子陈小鲁和粟裕的女儿粟惠宁后来结为夫妻这事儿,竟被传成了粟裕“收留”了陈小鲁的荒唐话……
虽然陈毅在世时曾遭遇过不少难关,但毛泽东还是出席了他的葬礼,这相当于给了他一种别样的认可。反观粟裕,活着的时候一直没得到平反。说到粟裕曾收留过陈毅的儿子这事儿,听起来真是有点离谱。
陈毅批评时抢着先开口,其实是为了给会议指明方向,免得有人趁机捣乱。等粟裕检讨完,陈毅又头一个拍手赞成。这事儿已经很明显了。
陈毅和粟裕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他们从华东地区调回北京工作后,碰面的机会就变得少了。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俩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工作岗位。陈毅呢,成了国务院的副总理,虽然名义上还挂着军队的职位,但实际上不怎么管军队的事了。粟裕则不一样,他全身心投入到军队工作中,当上了新中国的总参谋长。这样一来,一个主要管地方事务,一个专心搞军队建设,两人没有工作上的直接联系,交集自然就少了,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要是粟裕和陈毅关系真那么差,他干嘛还在回忆录里猛夸陈毅呢?直接不提不就完了嘛。再说了,陈毅走了以后,他还把宝贝闺女嫁给了陈小鲁,这不就是他们战斗友谊最有力的证明嘛。
粟裕的大度和包容真是让人佩服,陈毅对革命的那股子执着劲儿也是一点没变,这或许就是他俩能互相欣赏的深层原因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