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人的华野步兵师,除了3个步兵团外,还有哪些特殊部队?

战史风云 2天前 阅读数 452 #推荐

在解放战争初期,华东方面的我军有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主要由新四军主力和山东解放区的留守八路军组成。

当时我军的编制尚不统一,所以两个野战军之下纵队、师、旅的编制类型比较多;其中既有辖旅、团编制的纵队,也有直接辖团的纵队;既有辖旅、团的师,也有直接辖团的师。

在大兵团作战中,当然是番号统一最好,有利于调兵和部署。

因此到1947年初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时,就进行了编制番号的统一。

当时野战军主力辖第1纵队到第10纵队(缺第5纵队),以及特种兵纵队,后来又组建第11纵队和第12纵队。

其中除了后两个纵队是坚持苏中、苏北敌后斗争,实力跟其他纵队不同,而采用旅、团编制外;别的主力纵队均采用“三三制”的师、团编制。

而且华野在刚诞生时,是全军兵力最强的野战部队;不计第11纵队、第12纵队,全军野战部队达27万人。

(注:东北我军到1947年5月时,野战部队兵力为23万人)

以主力野战纵队的情况而言,当时各纵队的兵力平均可以到两万零大几千人;除了纵队直属单位外,每个师的兵力有大约七八千人。

因为当时东北我军的步兵师普遍尚未充实到上万人的水平,所以华野初建时的步兵师兵力基本就是全军的第一档了。

以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第10师为例,在整编之后全师的兵力达到了将近8000人(7906人),可以说是我军当时第一档的步兵师了。

我们知道,华野第4纵队在整编前为华中野战军第1师,采用的是旅—团建制。

咱们所说的第10师,就是原先的第1师第1旅;因为当时的直属队主要都在师级,所以下面的旅级基本就只有指挥机关,而比较缺乏直属队。

到编制大规模调整后,第1旅改为第10师,因为采用“三三制”编制,所以第10师当然还有3个步兵团,即第28团、第29团、第30团。

因为要充实师机关,所以整编后完善了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的建制,另外还新成立了特务营。

这个特务营是一个战斗营,主要辖特务连、九二式步兵炮连、侦察连、通信队。

其中特务连其实就是师部的警卫连,侦察连由原先侦通连中的侦察排扩编而成,而通信队则是由原侦通连中的通信排扩编。

而九二式步兵炮则由军部调配而来,使得第10师有了直属的“重型”火力。

当然,九二式步兵炮只能算小炮,肯定不是啥大炮、重炮。

但我们要知道的是,在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的火炮并不充裕,山炮、步兵炮这样的炮都是核心武器。

当时第4纵队已经有了直属的山炮营,所以步兵炮就下放到了师级;当然,到后来缴获越来越多,步兵炮也就要换成山炮了,这是后话。

而就当时的情况而言,除了师机关和特务营外,机关直属队的规模并不庞大,所以占用不了太多兵力。

以第10师的情况来说,基本每个步兵团的兵力都能有2000余人,可以保证各连队的基本满编。

由于第10师在此前的作战中,接连取得苏中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的胜利,所以武器装备是比较好的。

比如步兵团直属有迫击炮连和机枪连,而步兵营里还有机炮连,相对来说重机枪和迫击炮是比较充实的。

而步兵连的步枪肯定不缺,此外还有不少轻机枪和冲锋枪。

甚至因为打胜仗较多,该部配备的钢盔数量也不少;基本的兵力和武器配备,可能也就次于国民党军的嫡系部队,跟旁系部队相当,而可以超过杂系部队。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战情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