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印度人钟情素食,身体却在悄悄拉响 “警报”

歪果人千域拾趣 1周前 (05-07) 阅读数 4 #推荐

当你漫步在印度的街头,会发现这里的美食摊位大多被色彩斑斓的素食占据。对于不少中国游客而言,印度街头美食虽独具特色,却因缺乏肉味而让人难以钟情。在印度,猪肉和牛肉的踪迹难觅,这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与宗教渊源。印度人尊崇牛为圣洁的生灵,对牛满怀敬畏,自然不会将其作为盘中餐;而猪,在他们的观念里是低等动物,食用猪肉被认为会影响自身。所以,鸡肉和鱼肉成了印度相对常见的肉制品。

事实上,印度约 70% 的人口可归为素食者。当然,这并非意味着他们完全与荤腥绝缘,只是素食在他们的饮食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那么,为何印度的素食文化如此兴盛呢?其一,印度气候炎热,洪水频发,这使得肉食供应时常不稳定,相比之下,蔬菜水果更易种植与培育;其二,从经济层面考量,吃素成本更低,有助于养活庞大的人口;其三,宗教信仰倡导不杀生,极大地推动了素食文化的传播。并且,在印度,社会地位与文化程度似乎和对素食的偏好成正比。像孟买这样的商业与金融中心,纯素食备受追捧,人们认为吃素能让自己身心更为纯净。因而,种姓越高、地位越高、经济越优渥、文化素养越高的印度人,越倾向于成为素食主义者。

虽说吃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压力,支撑起庞大人口的生存,但长期坚持素食,意味着蛋白质与多种微量元素的长期匮乏。这直接导致印度人身体素质普遍较弱,免疫力下降,亚健康人口数量位居全球之首。同时,肉类物质的缺失,使得印度的脂肪肝和胆结石患者数量居高不下。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研究数据令人忧心,印度成年人的糖尿病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预计到 2045 年,患者人数将飙升至 1.3 亿。深入探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印度人的素食中碳水化合物比例过高,每餐常见的米饭、谷物、薯类富含大量碳水,这极易致使体内血糖失衡,持续攀升,刺激胰岛素过度分泌,进而影响胰腺健康,大幅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另一方面,蛋白质摄入量严重不足。多数印度人对肉类兴致缺缺,而肉类恰是蛋白质的重要来源。长期处于高碳水、低蛋白的饮食结构中,身体能量供应不足,人们便会摄入更多碳水来增强饱腹感,这无疑进一步加大了糖尿病的发病几率。

此外,长期吃素还易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国外曾有一位健身博主,为追求瘦身效果,坚持吃素 3 个月,结果却出现月经不调甚至停经的状况。这是因为严苛的素食难以提供人体所需的优质脂肪与脂溶性维生素,从而引发贫血、营养不良等问题。同时,长期素食还可能诱发脂肪肝。人体依靠肝脏储存能量,长期素食导致脂肪摄入不足,肝脏就会不断堆积脂肪,最终形成营养不良性脂肪肝,严重损害肝脏功能。不仅如此,常年吃素的人患胆结石、肾结石的风险也更高。植物性食物大多含有草酸,草酸会使血液中草酸水平升高,在肾脏中与钙质结合,形成草酸钙,进而诱发结石。

由此可见,印度的素食文化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与宗教背景,但从健康角度审视,长期单一的素食饮食结构已给印度民众的健康带来诸多挑战。如今,印度也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大力呼吁并普及饮食均衡的理念。吃素本身并无过错,但长期坚持单一的素食习惯,绝非明智之举。保持饮食的多样性,确保各类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才是维系身体健康的关键所在。

希望大家能从这篇文章中有所收获,记得点赞关注,愿大家都能收获健康与财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歪果人千域拾趣

歪果人千域拾趣

收集千域趣味,分享世界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