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里皮能够率领意大利队2006年世界杯夺冠?
2006年世界杯意大利的阵容比较独特,有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们的阵容里,只有卡莫拉内西一个边锋。
如果勉强把之前打过边前卫的赞布罗塔、佩罗塔算进去,这支队伍真正能在边路有爆点的球员并不多。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实况足球10这款游戏,也就是PES6,这游戏是2006年出的,里面的意大利队正好就是现实中世界杯球员的班底所组成。
布冯、卡纳瓦罗、内斯塔、皮尔洛、加图索、德罗西、佩罗塔、马特拉济、格罗索等人都在里面。
玩游戏的时候,你使用意大利也会发现一个情况,就是球队会明显呈现出两边弱中间强的状态,球队都是些能拼、能抢的球员,防守特别好,但是边路的突破很弱。
没有一个能在边路掀起波澜的球员,像荷兰队罗本的球星一个也没有。
可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别人要想战胜他们也很不容易。
因为防守太强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06年世界杯的意大利队阵容的防守是在历史上排得上号的。
卡纳瓦罗、布冯这两个,就是历史殿堂级别的球星,皮尔洛的组织和控场,还有德罗西、加图索、佩罗塔的中场绞杀,内斯塔、马特拉济也不弱。
赞布罗塔也是球队的万金油,左路右路都能踢,中锋还有托尼和吉拉迪诺。
再把托蒂和皮耶罗等成名老将算进去,这支队伍可以说是要名气要名气,要实力有实力,没有哪支球队能够轻而易举说能攻破意大利队的大门。
世界杯的舞台,又是小组赛+淘汰赛的形式,这对意大利来讲是再合适不过了。
立足防守,打反击,利用定位球和中锋的支点控制局面,再加上皮尔洛娴熟的控场技术,只要领先意大利就很难输球。
有了这套防守强悍的班底,里皮率领意大利队夺冠就有了夯实的基础,这是球队能够夺冠的原因之一。
谈完阵容,另外我再说说里皮的临场指挥,不得不说他的随机应变也很妙。
在阵容调整上,其实他也有许多变化。
例如扎卡尔多。扎卡尔多本来是可以打右后卫,他可以打这个位置,结果表现异常灾难,状态很差是球队的大漏勺。
眼看扎卡尔多不对劲,里皮立刻就让赞布罗塔打右后卫,即刻就让球队的防守趋于平衡。
从阵容一开始确定的那一刻,其实里皮是想让赞布罗塔某些时候打边前卫的,在尤文里皮就让赞布罗塔打过左右两个边前卫,后面改造成边后卫,由于球队没有太多边锋,他也是有意想让赞布罗塔进攻线上冲一冲。
然而右路防守不给力,那怎么办呢?还是让赞布罗塔打右后卫吧,配合卡莫拉内西去串联起球队的右路,做到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步。
左路那边,格罗索一条龙承担整个防线,佩罗塔等人尽量往中路靠,呈现出右倾主义路线。
配合皮尔洛后场传送,前场托蒂的衔接,这套体系也可以变得稳健。
随机应变对阵容进行变化,并且应对合理,里皮在防守上是下了不少苦功夫。
还有吉拉迪诺这个点。那两年吉拉迪诺是意大利锋线涌现出来的新人,帕尔马、AC米兰时期表现都还不错,呼声很高,被誉为是球队的主力。
托尼也很强,球队是想打442,然后发挥双中锋的威力。
然而经过临场试验,发现吉拉迪诺状态并不好,不仅很难进球,而且与球队的串联、支点方面做得也不太足够,面对硬仗也比较难能够进球。
于是里皮主动求变,让托尼成为球队正选,以他为支点开发出了策应的工作。
后面淘汰赛面对乌克兰等对手时,托尼是真正体现了一名高中锋的价值,怎么样帮助球队取得进球去获得胜利的。
从淘汰赛之后,基本上就确定托尼为球队的主力中锋,吉拉迪诺只能替补上场,利用自己的冲击力和配合来帮助球队。
而这个改变,也让意大利队半决赛面对德国队时尝到了甜头。吉拉迪诺替补上场,多次制造威胁,还打中门柱,加时赛临结束前还给皮耶罗传了个好球,后者绝杀彻底终结比赛,2:0战胜了对手。
用人得当,战术部署指挥也很准确,这是里皮的功劳,他也起到了统帅三军的作用。
如果没有里皮出色的临场指挥,意大利是拿不到冠军的,他的功劳也很大,看过比赛的球迷也能感受到他指挥时的魅力。
时隔这么多年再重新回忆2006年的那届世界杯,不得不说意大利队夺冠还是实至名归。球队虽然有弱点,边路攻击不是很强,但是整体很好,层次感也不错,老中青三代的球员也很团结。
既有因扎吉、皮耶罗这样的老臣在球队随时待命,上场给球队做贡献;也有吉拉迪诺、德罗西这样的新人涌现,配搭中生代的托蒂、皮尔洛、加图索等人,这套阵容也是十分完美。
对于这支意大利队,我非常难忘,也是看球以来难得宝贵的美好回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