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土办法种红薯成本低,效果一点不打折,绿色环保又实用
巧用土办法种红薯成本低,效果一点不打折,绿色环保又实用;冬季大棚种玉米不简单,温湿度调控得精细,模拟自然好生长
在咱农村,种地可是一门大学问。这红薯和玉米,那可都是咱农民心里的老朋友了。今天就来说说这巧用土办法种红薯和冬季大棚种玉米的事儿。
先讲讲这红薯。以前种红薯啊,大家就遵循着老一套的方法,可慢慢发现,有些新办法既能省钱又能有好收成。就说施肥这事儿,以前不少人都觉得化肥就是好,一袋子一袋地往地里撒。但其实啊,土办法里的堆肥就特别棒。把家里的落叶、杂草还有剩的饭菜啥的收集起来,在角落里堆成一个小堆,时不时地浇点水,让它发酵。等过段时间再看,这堆肥就变成黑黝黝、散发着阵阵泥土香的肥料了。这堆肥用到红薯地里,红薯长得那叫一个欢实。对比那些单纯用化肥的红薯地,用堆肥的红薯藤长得更茂盛,叶子又大又绿。而且红薯本身的口感也更好,用堆肥种出来的红薯啊,煮出来又甜又糯,化肥种的就差了点儿意思。这就说明啊,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土办法在种红薯上真是有它的独到之处。
红薯的种植间距也有讲究。很多人图省事,红薯苗插得密密麻麻的。可实际上呢,红薯是需要一定生长空间的。如果种得太密,红薯之间就会互相抢夺养分和阳光。大家可以去地里看看,那些种得稀疏合理的红薯地,每株红薯都能充分地吸收阳光,块根能充分地膨大。而种得太密的地方,红薯个头往往比较小。这是因为红薯的根系在土壤里也需要伸展,如果周围挤满了其他红薯的根系,它就很难顺利生长。所以我们种红薯的时候,按照合理的间距来,虽然看起来种得少了,但是每株红薯都能长得很好,最后的产量并不会减少,反而质量会更高。
土地的翻整也很关键。有些农户懒省事,只是简单地把地表面的土松了松就种红薯了。但那些种红薯种得好的农户,会深翻土地。深翻土地就像是给红薯准备了一个宽敞舒适的床。这样红薯的根系就能向深处生长,扎得更牢固。深翻过的土地也能更好地保墒,让土壤里的水分不容易流失。对比一下,浅翻土地的红薯地遇到干旱的时候,红薯苗就容易发黄枯萎,而深翻土地的红薯地在同样的干旱情况下,还能多撑一段时间,因为深翻后的土壤锁水能力更强。
再说说这冬季大棚种玉米。冬季种玉米可不像春天或者夏天那么容易。温度这一块儿就得好好琢磨。冬季气温低,没有合适的温度,玉米种子就很难发芽。有些农户只是大概估计一下温度合适就播种了,结果玉米出芽率很低。而那些细心的大棚种植者会用温度计精确测量大棚内的温度。他们知道玉米种子发芽最适宜的温度大概在多少度,在温度不够的时候,会采用一些简单的加热措施,像在棚里放一些装满热水的大桶,或者使用专门的加热设备,让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就这么一点温度的差别,能让玉米的出芽率有很大的不同。出芽率高了,后续的生长就有一个好的开端。
湿度同样是个重要的因素。冬季大棚里很容易出现湿度要么太大要么太小的情况。湿度太大了,玉米苗就容易生病,像一些真菌性的病害就会趁虚而入。很多农户看到玉米苗发黄、叶片上有斑点,以为是缺肥了,其实是湿度太大导致的病害。相反,湿度太小,土壤干旱,玉米苗又会长得干巴巴的,叶子也会打卷。好的大棚种植者会根据大棚里的情况来调控湿度。比如说在湿度大的时候,在大棚两边开个小口子透透气,让湿气散出去;湿度小的时候,就在大棚里放个装着水的容器,通过水的蒸发来增加湿度。这就像是在模拟自然环境下的湿度变化,让玉米苗能在合适的环境里生长。
冬季大棚种玉米还得注意光照的问题。虽然冬天阳光没有夏天那么强烈,但也不能忽视。有些大棚的塑料薄膜用久了变得灰蒙蒙的,这就影响了光照。我们要定期清理大棚的塑料薄膜,让它能充分透光。和那些薄膜脏脏的大棚比,薄膜干净、光照充足的大棚里的玉米苗长得更加茁壮。因为玉米是喜光植物,充足的光照能让它进行更好的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养分供自己生长。
从整地到播种,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小觑。在种植玉米之前,大棚里的土地也要像普通的农田一样好好翻耕、施肥。不过,因为大棚的特殊环境,施肥的量和种类也要有所调整。不能像在外面大田种玉米那样施肥,要更精准一些。而且玉米种子的选择也很重要,在冬季大棚种植,要选择适合低温环境的品种。这和大田种植的种子选择是有区别的,就像运动员要根据不同的比赛场地选择不同的装备一样。
在这两种种植方式里,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那就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出最适宜作物生长的环境。无论是红薯地里用土办法营造的自然生长环境,还是冬季大棚里人为精细调控的温湿度等环境,都是为了让红薯和玉米能茁壮成长。
对于咱农民来说,成本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在红薯种植上,土办法的成本就很低。像自制堆肥,几乎不需要额外的花费,都是家里的一些废旧物品变废为宝。而且这些土办法不需要借助那些昂贵的农业设备。而大棚种玉米虽然需要搭建大棚有一定的成本投入,但是通过精细的调控,可以减少一些种子的浪费,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从长远来看也是划算的。
咱种地就是要追求绿色环保。红薯的土办法种植,没有过多化肥的使用,对土壤的伤害小。将来这片土地上还能继续种其他作物,土壤的肥力也能保持住。冬季大棚种玉米,通过合理的调控,也能减少一些因为生病而使用的农药。这样种出来的玉米也是绿色健康的,无论是自己吃还是拿出去卖,都很受欢迎。
这红薯和玉米的种植啊,都是咱农民生活的希望。每一个小小的技巧,每一个精心的调控,都承载着丰收的梦想。无论是传统的土办法种红薯,还是现代技术辅助下的冬季大棚种玉米,都是在不断地适应环境、利用环境的过程。希望咱广大农民都能从这些种植方法中得到启发,让自己的土地里长出更多更好的庄稼。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