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之畔的“六国”,“演义”中国肥料新传奇

农视网 6小时前 阅读数 4 #推荐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近日,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主办的“《肥料大咖谈》——单产提升,我们在行动”在北京举办,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云,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秘书长李光参与访谈。

(访谈现场画面)

六国化工,何为“六国”?俞云介绍,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量进口磷铵。一个拥有世界最多人口的大国,如果化肥大量依赖进口,意味着中国人无法端牢自己的饭碗,而这正是六国化工成立的初衷。80年代,中国引进的第一套大型磷铵装置,就落地在坐拥长江之利、拥有丰富的硫资源的“六国化工”本部安徽省铜陵市。现在,我们依旧可以透过“六国化工”这个名字,觅到历史的印记。俞云解释:“‘六国’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公司一期工程集成了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原西德、罗马尼亚、中国等六个国家的设备和技术。”

中国第一套引进的大型磷铵装置;中国磷铵生产企业第一股;中国最大的酸肥结合生产基地;投产38年来,累计为中国农民提供化肥超10亿袋……一连串亮眼的标签背后,是“六国化工”全员接力奋斗的答卷。俞云介绍,2004年,六国化工在A股上市,成为中国大型磷铵生产企业中第一家登陆资本市场的公司,开磷复肥行业风气之先;2005年,新增60万吨的复合肥项目,让六国化工从一家传统的磷肥企业转变成磷肥和复合肥综合企业;2012年12月,28万吨合成氨项目的投产,让六国化工变成当时全国少有的全元素肥料综合企业;2024年4月,万华化学成为六国化工第二大股东,新能源、新材料成为六国化工发展的新方向。历经38年风雨,目前六国化工先后控股参股成立了近10家子公司,与法国、韩国相继成立跨国合资公司,形成了安徽铜陵、安徽宿州、吉林六国和湖北六国四大基地,打造了350万吨肥料年产能,累计销售各类肥料超10亿袋......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云)

2025年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中提出,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俞云介绍,六国化工一直将环保工作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因地处长江沿岸,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保护与修护是公司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六国化工突破技术壁垒,率先在业内实现磷石膏堆场“清零”,破解磷石膏综合利用这个全行业难题。今年,六国化工与武汉工程大学等单位共同研发的“磷石膏汽水热液转化绿色高值利用成套技术及应用”项目,成功实现了磷石膏的高效、绿色、高值化利用,该项目成果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磷石膏是磷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宗工业副产固体废弃物,长期以来因其利用率低、堆存量大、环境污染风险高等问题,成为制约磷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李光介绍,目前我国磷肥总产量既能满足国内的用肥需求,还能兼顾一些国际市场,这种情况是可观的。2024年全国产出了大约8900万吨磷石膏,综合处理了5000万吨左右,其综合处理率之所以达不到100%,是因为磷石膏在另外的场景具备利用价值,比如做水泥添加剂、路基铺垫物等。李光认为,未来磷石膏应该要做好无害化处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发展更多的应用场景,从而提升其自身的综合价值。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秘书长李光)

我国肥料行业经过几十年爆发式增长,已经成为全球肥料生产大国,在行业产能过剩、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六国化工通过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双轮战略突围而出,成功跻身行业头部梯队。俞云分享,六国化工通过市场大拓展、产能大释放、成本大分析、费用大清理、管理大梳理“五大行动”,充分发挥装置产能,为广大用户提供满意的优质产品;通过渠道能力、产品能力、发展能力“三个能力”建设,持续提升“六国”品牌竞争优势和市场影响力,为保障中国农业安全、助力粮食丰收贡献力量。

在平衡政策性储备任务与市场化盈利目标方面,六国化工作为老牌农资企业,具备高度的政治自觉性以及社会责任感。长期以来,六国化工始终按照协会规定,将化肥的保供稳价作为发展第一要务。一方面,六国化工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与众多实力强劲的战略伙伴达成深度合作,为保供稳价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企业具备强大的储备能力,2022年斥资两亿多元建设新型智能化仓库,有力推动了企业智能化、自动化发展。此外,六国化工构建了集汽运、水运、铁运于一体的多维运输体系,从生产运输全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稳定产品价格,增强市场竞争力。俞云介绍,面对日益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六国化工以差异化、多品类的产品策略突出重围,探索出一条独具“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

30多年历尽风雨、跌宕起伏,“六国”书写了独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亦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关于未来六国化工未来的发展规划,俞云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一要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做到“小船跟着大浪走”,在整个市场布局中找到符合六国化工的发展之路;二是要坚持绿色低碳环保,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搞生产;三是要主抓创新,主动与各大高校、科研力量展开合作,全面提升企业硬实力;四是要做好产业链的整合发展,着力强化企业短板、解决发展痛点,逐步向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拓展;五是加强战略合作,加大与化工头部企业交流合作,借势发展,实现共赢;六是要着力转型成为服务生产型企业,树立服务为先的理念,用心回馈社会、服务民众。

大江流日夜,奋进无尽时。站在新时代的江岸回望,六国化工在产业升级的澎湃浪潮中勇立潮头。新时代,期待“六国化工”能够“演义”出更加精彩的中国化肥“六国”传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农视网

农视网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