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开幕式,代表们不离场,毛泽东:“你们不走,我也不好走。”

黄佳慧啊 3天前 阅读数 10 #推荐

【《毛年谱(1949-1976)》(第六册)纪事本末(723)】1973年,毛泽东80岁。

【“希望这次会议开成真正是团结的、胜利的大会”】

1973年7月4日,毛泽东审阅了周恩来当日提交的关于筹备十大工作的汇报文件。文件中提及:

各地及各单位代表选举工作已圆满落幕,即将在政治局进行后续讨论。鉴于众多下乡知识青年党员的请求,已增选一名具备下乡上山经历的青年党员为十大代表之一。关于政治报告初稿与党章修订稿的审议及修改进展,报告中提及,在讨论党章修订内容时,董必武与朱德两位同志均参与了讨论。

当天晚上,与张春桥、王洪文进行了交流。毛泽东表示:

你们是负责撰写十大报告及党章修订工作的,今日与你们讨论几项事宜。想必你们也有所耳闻,美苏两国近期举行了两次会议。外交部有份报告提及《新形势》,初称局势严峻,后又强调欺骗性加剧,再言美苏主导世界的趋势明显。这与中央长期以来,至少是近数年的观点,并不吻合。关于越南问题,有观点提出美国战略重心向东转移,而我则提出重心或向西偏移。至于重心究竟东移还是西移,请你们深入研讨。我认为,或许存在一定程度的西移。时常宣扬的大动荡、大分化、大重组等概念,突然间又冒出大欺骗、大主宰的说法。总的来说,这是在思维方式上只关注表象,而忽视了本质。

谈及郭沫若所著的《十种批判性论述》时提及:

郭先生不仅尊崇孔子学说,同时也反对法家思想,这种尊孔反法的立场鲜明。国民党及林彪等人,也有类似的观念。我认同郭先生关于历史阶段的划分,认为奴隶制社会的终结应定在春秋战国之交。然而,对于秦始皇的评价,不应过于苛责。几十年前的中文教科书已对秦始皇有所肯定,如统一车轨、文字及度量衡等举措。就连李白在描绘秦始皇时,开篇便赞扬其伟大:“秦王一统六国,气势多么雄壮。挥剑劈开浮云,诸侯纷纷归降。”虽在诗末提及“只见陵墓之下,金棺葬于寒灰”,意指其终归一死,但这并不掩其功绩。至于李白本人,虽渴望仕途,却最终遭贬谪至贵州。

毛泽东最终强调:

总结如下四句话:重大议题避而不谈,琐碎事务频繁上报。此风气若不纠正,终将走向修正道路。日后若真出现修正主义倾向,别怪我没提前提醒。

7月7日,毛泽东对中共中央政治局于七月六日提交的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稿进行了审查,并作出批示:“基本认可该报告的原则内容。”

7月10日,审阅了周恩来当天早晨提交的关于十项筹备事务的汇报材料。该材料指出:

七月八日晚,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党章修订案以及林彪反党集团反革命罪行的调查报告。今日计划提请主席召集政治局会议,商讨若干国内外重要事务,包括确定十大会议的召开日期、会前的九届三中全会安排、柬埔寨局势及八月中美会谈准备,还有对苏联提出的互不侵犯条约的回应等,均需主席作出决策。

当晚,于中南海游泳池居所内,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次会议,会上确定了党的十大召开的时间,并探讨了其他重要的国内外事务。在会议议程中,提及了关于党的十大政治报告应由谁来发表的问题。随后,在另一场政治局会议上,张春桥提出建议,认为王洪文可以担任十大政治报告的发言人。

在8月13日或14日这段时间内,毛泽东审阅了周恩来、王洪文于八月十三日提交的关于第十次代表大会筹备工作的汇报材料,同时一并查看了随报告附上的第十次代表大会选举筹备委员会成员名单及主席团成员名单的初步方案。

8月18日,毛泽东在中南海的游泳池寓所,召集了部分中央政治局成员举行会议,议题聚焦于即将召开的十大。会上,他发表意见道:

期望此次会议能成为一次真正促进团结并取得成果的重要会议。

8月19日或20日,审阅了周恩来与王洪文于八月十九日提交的第十届中央委员会成员、候补成员及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初步名额与名单。

8月20日,我审阅了十份政治报告草案,并作出批示:“基本认可。”同时决定,由周恩来负责进行政治报告的阐述。

当天,审阅了周恩来、王洪文于上午八点提交的最新印刷的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及候补委员名单。提交的报告指出:

昨日晚间,政治局再次召开会议,审议了第十届中央委员及候补中央委员的候选人名单。经过讨论,决定将总人数调整至三百一十四人,相比当日下午提交的名单,新增了五位候选人。

当天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的泳池居所召集了会议,参会人员包括周恩来和张春桥等人,就即将召开的十大筹备工作进行具体指导。

当晚,周恩来主持了十大选举筹备委员会首次全体会议,概述了自五月中央工作会议以来,十大各项筹备工作的进展。他提及:

关于政治报告的情况,本次报告篇幅较为紧凑。然而,主席的标准更为严格,他提议最好能撰写一份五千字的报告。我们最终完成的报告接近一万字,但即便如此,与以往的报告相比,它仍然是最简短的一份。

另一种表述为:再次提及:

领导人经常提及,我们需要构建一个能上也能下的机制。第九次代表大会原本就旨在实现这一目标,但后来林彪在第二届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举动,对我们的工作造成了阻碍。目前,我们必须加快工作进度。领导人指出,未来的中央委员会,包括政治局,应当增加三四十岁成员的比重。

8月22日16时,于中南海居所的泳池边,听取了周恩来关于中共中央政治局选举筹备小组就第十届组织人事安排讨论结果的汇报。当日22时,周恩来负责召集并主持了政治局会议。

8月23日,审阅了周恩来总理提交的关于十项筹备工作的汇报文件。文件中指出:

昨晚,政治局会议召开,首先讨论的是主席团成员的名单,随后审议了第十届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的名单。接着,会议转向讨论与主席团及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相关的重要议题。在会议的最后阶段,议题转到了政治局常委的构成。由于主席和副主席共六人自动成为常委,加上春桥同志,目前常委仅有一人,于是讨论是否可再增加两人,使常委人数达到九人。主席提议可以考虑提名董、朱两位老同志为政治局常委,这一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当天,审阅了周恩来、王洪文提交的《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政治局委员及常委候选人名单(初稿)》。

当天,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组织的各省市自治区及中央党政军各直属机构负责人集会上发表讲话。谈及毛泽东关于培养和选拔中青年干部的重要指示时,周恩来指出:主席近年来一直全心全意地为国家未来和世界前景深思熟虑。他还补充道:

邓小平先生曾提议,身体状况欠佳的老同志可以担任顾问角色。这一观点引起了主席的高度重视,他考虑成立一个顾问委员会,并有意亲自担任主席一职。主席最初仅向我透露了这一想法,但我表示反对。随后,他又向政治局的成员们阐述了这一计划,然而,大家均持不同意见。面对大家的反对,主席表示,既然大家都不赞同,那他就只能全力以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了。

二十四日早晨八点半,周恩来以书面形式向毛泽东汇报了会议概况。汇报内容概述如下:

昨日晚间,政治局召集了来自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主要负责人以及中央党政军机关的一些代表性成员进行座谈。座谈中,谈及老中青三代结合的话题时,提及主席在九大之后,特别是在庐山会议和“九一三”事件之后,多次强调应提拔工农背景的同志担任党的副主席和常委职务,并特别提到了洪文同志的名字。今天下午,在京西宾馆召开了大会的预备会议。计划是在今晚九点半之后,在人民大会堂邀请主席出面,主持大会的开幕仪式。

【“你们不走,我也不好走”】

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共有代表1249人参与,他们代表了全国2800万名党员。

8月24日16时30分,周恩来在京西宾馆负责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预备会议。会上,与会者审议并通过了由148人组成的主席团名单,以及大会的三项主要议题:

(一)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进行了政策阐述;(二)王洪文就党章修订事宜,代表中共中央作了报告;(三)会议进行了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的选举工作。

在会议上,周恩来发言道:

近期,在政治局的一次会议上,主席强调,期望本次大会能切实成为一个凝聚共识、取得成果的大会。他呼吁,在大会期间,大家应携手并进,摒弃一切不正当手段。我们的目标是集合所有可团结的力量,既要坚守根本立场,也要展现出必要的灵活性。在任何党组织层级中,一旦多数意见形成,少数意见应予以尊重并服从。这是在主席主持的政治局会议上,主席所提出的重要指导原则。

当晚十点,中国共产党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拉开帷幕,会议由毛泽东负责主持。

周恩来进行了政治陈述,内容涵盖三个方面:首要部分是关于第九次代表大会的路线阐述;其次,是关于成功粉碎林彪反党集团的概述;最后,是对当前形势与任务的说明。

周恩来提及:“当下的时代本质未改,列宁主义的核心原则依旧适用,构成了我们当今行动指南的理论基石。”毛泽东回应道:“确实如此。”

在提及某些党委过于专注于日常琐碎事务,而忽视了重大问题时,周恩来着重指出:“这种做法相当危险。”对此,毛泽东表示赞同,简短地说:“确实如此。”

王洪文就党章修订事宜进行汇报,并朗读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核心内容。会议结束时,毛泽东已无法借助椅子扶手自行站立离开。与会代表们长时间地鼓掌致敬,迟迟不愿散去。

毛泽东于是道:

若你们继续停留,我亦难以离去。

周恩来走上前台,郑重宣告:

毛泽东主席注视着代表们逐一离开会场,他号召大家开始行动,按照各自的方向有序退场。

毛泽东在所有人离场后,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缓缓地站起身,离开了会场。或许毛泽东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已不允许他参加如此盛大的集会。他也不愿以衰弱的形象展现在公众面前。随后的几天会议,他均未再出席。

“十大”会议开幕的场景,实质上成为了毛泽东与人民大会堂的诀别仪式。

【“大的事情主席还是自己抓的。”】

8月27日,毛泽东审阅了周恩来、王洪文当天提交的关于十大会议进展的汇报材料。该材料指出:

今天下午,在主席团会议的前后时段,如果主席能够安排时间与我们五人(即周、洪文、剑英、德生、春桥,康老无需参加)进行一次会谈,这将有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并让我们获得主席的直接指导。

当天下午两点半,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住所附近游泳池边,召集了包括周恩来在内的相关人员举行会议,目的是了解周恩来关于十大各项议程进展情况的汇报。会上,毛泽东明确表示,他不会出席即将召开的十届一中全会。

8月28日15时30分,周恩来负责召集了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的一次会议,目的是转达毛泽东的讲话要点。周恩来讲道:

主席近期提到,我们这老一辈人处于过渡阶段。不必总是亲自上阵表演,只需偶尔露面,如同《西厢记》中的老夫人,更多时候应让年轻人如红娘般去展现。在某些事务上,领导确实发挥着作用,但领导更像是幕后的导演,观众观影时并不会注意到导演的存在。关于一九七一年的南方巡视讲话,主席指出,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意义非凡。明白事理的人应当意识到这是一个积极的转变,并且应当给予支持,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十大选举事宜,主席指出,我们在各省的筹备工作已持续较长时间。对于政治报告,大体上已获得认可。党章修订工作也已顺利完成。在选举流程上,选举筹备委员会经协商后已获通过,各省均有代表参与。难免会有疏漏之处,但这无碍大局。若选出的代表不尽如人意,只要他们愿意改进,我们都持欢迎态度。若无法改进,问题自然会显现,我们无法做到尽善尽美。

当日晚九点,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结束会议,会议由周恩来主持。会上,代表们审议并通过了政治报告、党章修改报告及新版《中国共产党章程》,并完成了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的选举工作。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叶剑英、李先念、陈云、李富春、徐向前、聂荣臻等,以及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冲击的邓小平、王稼祥、乌兰夫、李井泉、谭震林、廖承志等人,均当选为中央委员。与此同时,王洪文、康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及其部分追随者也成功入选中央委员会。

所有与会代表均对中共中央的决定表示坚定支持:

决定永久开除林彪与陈伯达的党籍,并撤销他们在党内外担任的所有职务;全体一致支持中共中央针对林彪反党集团其他核心成员的处理决定及相应措施。

8月29日,审阅了王洪文与张春桥当天上午提交的《中共十大新闻公告》草稿。

8月30日,审阅了周恩来、王洪文于当日上午八点提交的《中共十届一中全会新闻公报(初稿)》以及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政治局委员与政治局常委的候选人名单(初稿)。

当天下午三点半,周恩来负责召集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预备会议,并通知与会者,毛泽东将不会出席即将召开的十届一中全会,他表明:

重要事务仍由主席亲自负责。

当晚七点三十分,中共十届一中全会由周恩来负责召集并主持。会议过程中,与会代表投票选举毛泽东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一职,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以及李德生则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此外,会议还选举产生了二十一名中央政治局委员,以及九名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按照姓氏笔划排序依次为: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朱德、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康生、董必武。

选举结果揭晓后,周恩来发表讲话称:

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公布完中央委员选举结果后,毛泽东指出,各位当选的中央委员,不应将此视为升官,而应视为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更加重大。此为一次提醒。到了八届一中全会时,毛泽东再次强调,当选中央委员并不意味着一定比未当选的更优秀。有些人未能当选,是出于工作需要和岗位分配的考虑,这种安排不可能完美无缺,每个人都可能有不足之处。

相同的概念适用于成为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以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的情况。在九届一中全会上,主席再次强调,大家切勿因成为中央委员或担任领导职务,便沾沾自喜,丧失初心。此外,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央军委于八月二十九日提议的新一届军委成员名单。

8月31日,审阅了周恩来当天提交的《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最终版本。

9月7日,毛泽东审阅并批准后,中共中央正式发布了《关于深入研读十项重要文件的指示》。该指示指出:

此次会议遵循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深入剖析了当前国内外积极态势,回顾了党内十次关键路线斗争历程,尤其强调了第十次斗争的新收获,对前九大路线的正确性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进一步清晰界定了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革命的新方向与目标。会议审议通过的文件,成为全党、全军及全国各族人民的行动指南。会上还发布指示,要求各级党组织迅速向广大党员及群众传达中共中央于一九七三年八月二十日作出的决议,以及中央专案小组提交的《林彪反党集团反革命罪行审查综述》。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黄佳慧啊

黄佳慧啊

黄佳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