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名游客滞留张家界深夜高喊退票:天梯排队3小时、运力不足暴露景区管理短板
2025年5月2日深夜,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上千名游客因排队时间过长无法下山,聚集在景区东门高喊“退票”“赔偿”,现场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公众对节假日旅游服务质量的广泛质疑。据游客反映,部分游客排队等待索道下山长达7-8小时,甚至有游客在低温中裹着景区提供的临时毛毯仍瑟瑟发抖,而百龙天梯等热门项目也出现“排队3小时、体验2分钟”的尴尬局面。
根据游客现场拍摄的视频及社交媒体爆料,此次滞留事件的核心矛盾在于景区运力与游客量的严重失衡。
索道运力不足:张家界天子山索道设计运力为每小时1200人次,但5月2日当天实际排队人数峰值达4000人,导致游客平均等待时间超过3小时。有游客表示,下午4点进入景区后,直至深夜11点仍滞留山顶,现场温度已降至10℃以下,而景区仅提供少量临时毛毯。
管理混乱:游客李先生称,现场无工作人员疏导排队秩序,插队现象频发,甚至多次引发游客争执。景区虽增派15辆大巴车疏散游客,但因道路狭窄、部分路段限行,车辆周转效率低下,直至次日凌晨1点才完成全部疏散。
信息滞后:部分游客反映,景区未实时公布排队时长或分流建议,导致游客“盲目排队”。游客张女士表示,若提前知晓需等待数小时,或选择改期游览。
面对舆论压力,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于5月3日凌晨发布情况说明,承认管理存在不足。
客流激增:5月2日景区接待游客量达8.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7%,其中下午3点至5点为入园高峰期,索道、天梯等项目压力骤增。
应急预案失效:景区虽在节前完成索道检修,但未充分预估境外旅游团(如韩国团)增量,导致运力分配不合理。此外,景区与高德地图合作的热力图功能未及时引导游客错峰,加剧了局部拥堵。
补偿措施:景区对游客体验受损深表歉意,承诺将优化票务系统,对受影响游客提供门票优惠券补偿,并投入2000万元升级分时段预约与智能分流系统。
此次事件并非张家界首次因游客滞留引发争议。2025年3月20日,天子山景区曾因索道应急演练导致数千游客滞留,而2024年10月天门山景区也曾出现游客排队4小时无法乘坐索道的情况。分析人士指出,张家界景区多次陷入类似困境,暴露出深层管理问题:
对特殊客流预判不足:境外旅游团、节假日家庭游等客群规模增长迅速,但景区运力规划仍依赖历史数据,缺乏动态调整机制。
应急预案缺乏实操性:尽管景区定期开展救援演练,但针对游客滞留的疏散方案(如大巴调度、信息发布)响应迟缓,甚至出现“演练与实际需求脱节”的质疑。
基础设施承载力有限:张家界以山岳景观为主,道路狭窄、索道运力固定,在客流高峰期极易形成“瓶颈”。
滞留事件发生后,多名游客在社交平台提出具体诉求:
退票与赔偿:游客王先生建议,景区应建立实时排队预警系统,当排队时间超过2小时时,自动触发退票或改签通道;游客陈女士则呼吁,效仿航空业建立延误补偿标准,对滞留超3小时的游客给予经济赔偿。
长效改进:游客建议景区增设多语种服务岗(如韩语、英语),优化票务系统以实现“分时预约”,并通过热力图实时公示客流密度,引导游客自主分流。
张家界滞留事件折射出中国旅游业的普遍困境:节假日旅游需求集中释放与景区承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
游客端:需理性规划行程,避开热门景区高峰期,或选择淡季出游以提升体验。
景区端:需加快智慧化改造,通过大数据预测客流、动态调整票价、优化交通接驳等方式提升管理效率。
政策端:可探索“错峰休假”“带薪休假”等制度,分散旅游需求,减轻节假日景区压力。
这起滞留事件以景区道歉和补偿告终,但留给旅游业的思考远未结束。对游客而言,一次糟糕的体验可能摧毁对目的地的全部好感;对景区而言,短期的客流激增若以牺牲口碑为代价,终将反噬长期发展。唯有将“游客至上”的理念贯穿于规划、管理、服务的全链条,才能让“诗与远方”真正成为可触及的美好,而非一场疲惫的“排队游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