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的历史渊源吗?

花中看人生吧 1周前 (05-03) 阅读数 0 #娱乐

​“攘外必先安内”这句哲语,我想每一个熟悉历史的,都曾经多多少少的听过这句话!

我想最熟悉的,莫过于在初中学历史的时候,关于蒋介石这一段话的历史了!

可是,关于这段话的历史渊源,您真的知道吗?

“攘外必先安内”,是句古语。可流传至今、实践至今,又该如何正确认识呢?

今天,这句话又一次在陈思诚拍摄的黑色⚫喜剧电影《唐探1900》里,再一次被提了出来。

那么,这句话到底起源于哪个朝代呢?

有的说,该思想最早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谋略家、纵横家鬼谷子。

苏秦曾经问过鬼谷子,如何才算成功。

鬼谷子为其讲述了“安而后定、察言观色、顺势而为”三种东西,认为只要学会这些,就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走向成功。

也有的资料显示,“攘外必先安内”的最早理念,在北宋时期已由其宰相赵普在奏折中明确提出:

“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赵普指出 ,在当时多国并立的背景下,此策略强调了安抚民心的重要性,指出若民心不稳,朝廷则难以稳固,更遑论统一天下的大业。

再有,就是一九二九年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了!

1929年6月,蒋介石与冯玉祥等实力派军阀内战时,便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并付诸实际行动。

后来,在“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又公开将“攘外必先安内”作为其基本国策!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可以看出,“攘外必先安内”这三点出处,是有着截然不同的原因与后果的!

纵横家张仪问计于鬼谷子,求的是个人的成功与否;赵普之所以提出“攘外必先安内”,完全是因为当时北宋处于多国并立并对其虎视眈眈的严峻形势下,安抚民心成为了第一要务!

可“九一八事变”发生之际,情况就完全大不相同了!

在当时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下,蒋介石不顾大局,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国策 。集中力量“围剿”红军,而对日本侵略者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对!

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我国本就不强抗日势力不必要的重大损失!

今天,过了五个月的时间⌚,我们终于可以在各大平台上观看喜剧电影《唐探1900》了!

朋友们,您正在看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花中看人生吧

花中看人生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