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残唐(十五)志大才疏的唐昭宗,他灭宦官是给藩镇集团神助攻

惊心鸟 3天前 阅读数 9 #历史

唐昭宗是唐懿宗的第七个儿子,唐僖宗的弟弟,也是唐朝倒数第二个皇帝。他与贪图享乐不思国政的唐僖宗不同,他是有意愿将唐朝从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的态势中解救出来的。为此,他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消灭了宦官杨复恭集团,然而结果却是事与愿违。他的所有操作不但没有拯救危在旦夕的唐朝,反而给割据的藩镇们做了神助攻,以至于藩镇集团成为灭亡唐朝的主要力量。本章节我们就来看看,唐昭宗是如何灭杨复恭宦官集团,又怎么会形成对助长藩镇集团极为有利的国家态势的?

唐昭宗是宦官杨复恭集团扶持上台的,他一上台就受到了宦官集团的挟持,成为了傀儡皇帝。唐僖宗去世时皇子年幼,宦官集团和朝廷达成共识,立唐僖宗的弟弟为皇帝。当时唐僖宗的弟弟中,有吉王李保和寿王李杰符合要求。最终杨复恭凭借掌控的神策军迫使朝臣们低头,立寿王李杰为皇帝。李杰即位后改名李晔,这便是唐昭宗。

由于唐僖宗的纵容,朝廷大权落入了田令孜宦官集团之手。虽然田令孜在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争夺盐池之利时被打败,逃亡了成都。可是朝中大权却被枢密使杨复恭掌控,他自己也成为傀儡皇帝。

杨复恭是天下兵马都监杨复光的从兄,枢密使杨玄冀的养子。他很小就进入内侍省,被派遣到各藩镇任监军。在庞勋之乱中因功而被升为宣徽使,后来有接替杨玄冀成为枢密使,是田令孜掌权时的二号宦官。因为杨复光在黄巢起义中立下的大功,被封为天下兵马都监,受到了田令孜的猜忌。于是田令孜把杨复恭贬为飞龙使,杨复恭称病躲到了蓝田。在田令孜与王重荣争利而引发的关中混战中,杨复恭和杨复光的养子杨守亮率兵投靠了王重荣,组成了共同讨伐朝廷的军队。关中混战结束后,田令孜逃亡,杨复恭作为胜利者上台,掌控了朝廷大权。

与田令孜宦官集团不同,杨复恭的宦官集团更具野心,具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属性。他扶持唐昭宗即位,却将唐昭宗作为掌控朝廷的傀儡,以此来夺取朝中大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扩大手中的权力,他不仅恃宠广收养子,广植党羽,而且安插亲信,让他的心腹义子担任节度使、刺史要职。其中杨守立为天威军使,杨守信为玉山军使,杨守贞为龙剑节度使,杨守忠为武定节度使,杨守厚为绵州刺史,他们称之为“外宅郎君”。杨复恭还收了六百多名养子,将他们派到各藩镇任监军,图谋各地的军政大权。

杨复恭势力逐渐做大,上挟天子,下欺大臣,对朝廷政局来说是巨大的败坏。可是对唐朝来说并非坏事,因为唐朝当时已经形成了巨大的藩镇割据势力,以李克用、朱温等强藩组成的藩镇集团早已不受朝廷的控制。杨复恭这一折腾,必然引起宦官集团和反正集团的矛盾冲突,甚至可能引发藩镇第二次攻打关中长安的混战局面。一旦这个局面形成,无论谁胜谁败对唐朝来说都是很大的转机。唐昭宗所需要做的就是暗中积蓄势力,推波助澜,坐山观虎斗,做好在混战后抢夺朝廷大权的准备。

然而唐昭宗却并没有这样,志大才疏的他有些沉不住气,主动打破了这个平衡,也为国家带来了灭顶之灾。他把国舅王瑰派去当黔南节度使,这就触动了杨复恭的利益。杨复恭不敢主动拿皇帝开刀,便派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凿穿了王瑰的坐船,使得随王瑰赴任的官员和护卫全部淹死。

事发后唐昭宗震怒,在长安布置离间计挑起了杨复恭宦官集团的内乱。他拉拢了杨复恭的养子杨守立,赐名为李顺节,然后将其大肆升官。杨守立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就从天威军使,升到了六军统领、天武都头、镇海节度使,加同平章事的高位,足以挑战杨复恭在宦官集团的权威。

这操作最初杨复恭并没有在意,等到发现杨守立的野心时已经晚了。杨守立也是极具野心的宦官,仗着皇帝和朝臣的支持,向杨复恭的地位发起了挑战。在杨守立的配合下,唐昭宗很顺利的夺取了杨复恭的兵权,只给他留了个上将军的虚衔,准许他告老还乡。

于是杨复恭派心腹将领张绾杀死了皇帝的使者,逃到了商山隐居,并开始谋划兵变。玉山营军使杨守信是杨复恭的养子,军营在长安的昭化坊附近。杨复恭秘密潜回长安,躲进昭化坊的官邸,与杨守信密谋病变。他又写信给杨守亮,让他起兵公开和朝廷抗衡。

杨复恭的密谋很快被唐昭宗知晓,他派天威都将李顺节和神策管军使李守节率兵攻打杨复恭,宰相刘崇望带领朝廷军队助战。杨复恭兵败,与杨守信突围而出,心腹将领张绾战死。杨复恭出逃后联络了在各地当节度使和藩镇监军的义子们,让他们联合出兵攻打长安。于是兴元节度使杨守亮、武定军节度使杨守忠、龙剑节度使杨守贞、绵州刺史杨守厚以讨伐李顺节为名,举兵向朝廷宣战。接着,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静难王行瑜、镇国韩建等五个节度使联名上书请求出兵讨伐杨守亮,一场军阀混战由此展开。

混战的结果自然是代表朝廷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等人胜利,朝廷军队也获得了铲除宦官集团的荣耀。李顺节也被唐昭宗诱入宫中,命令神策军中尉刘景暄、西门君遂杀掉,极大的打击了困扰朝廷多年的宦官专权现象。然而这个事情对唐朝并非好事,而是对藩镇集团形成了神助攻。

宦官集团被干掉后,各地的藩镇没有了监军的掣肘,开始了第二轮疯狂的膨胀。而以李茂贞为受的藩镇,利用讨伐杨复恭叛军的机会大肆聚敛钱财,夺取地盘,索取朝廷大权,最终形成了继李克用、朱温之后的第三大藩镇集团。唐昭宗为了遏制藩镇的扩张,也招兵买马扩充禁军,唐朝国家形势每况愈下。

从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唐昭宗是有强烈的复兴唐朝的意愿,也在积极进取消灭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然而志大才疏的他并没后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也没有支持他的人才,只能干些杯水车薪的事情。在政治上他也缺乏正确的斗争策略,过于依赖阴谋诡计和军事斗争,使得朝廷始终在拆东墙补西墙中徘徊。这种政治斗争策略的做法只能使唐朝的国力消耗殆尽,藩镇势力越来越强。最终他也被无法控制的梁王朱温杀死,盛极一时的唐朝便名存实亡了。他死后不久,朱温篡唐自立,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五代十国时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惊心鸟

惊心鸟

一个中国古典文学的爱好者,与大家分享不同的读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