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咏仪含泪谈育儿:从"虎妈"到朋友,我如何修复与儿子的裂痕?

七月是未知的 5天前 阅读数 0 #推荐

开头叙事:最近,袁咏仪在节目里的一番话让无数父母揪心。这位53岁的明星妈妈自曝,曾因教育方式不当,逼得儿子求爸爸“换个妈妈”。光鲜亮丽的明星家庭背后,竟藏着中国式家长都踩过的坑——以爱为名的伤害,究竟该如何弥补?

网络图片

一、警察世家养出的“虎妈”袁咏仪出生在香港警察家庭,从小听着“纪律大过天”的家训长大。父亲是穿制服的严父,母亲是雷厉风行的职场女性,这样的成长环境让她坚信:教育孩子就得立规矩、讲原则。

2006年儿子魔童出生后,她把原生家庭的模式照搬过来。每天早晨六点半准时叫孩子起床,作业写错一个字要罚抄三十遍,周末排满钢琴课、英语班和游泳训练。有次魔童摔跤大哭,她硬着心肠说:“男孩子不许掉眼泪!”

这种军事化管理起初见效快。幼儿园老师总夸魔童守纪律,亲戚朋友羡慕“明星家的孩子就是懂事”。可谁也没想到,这份“完美”正在悄悄崩塌。

网络图片

二、7岁儿子的求救信号魔童上小学后,袁咏仪突然接到老师电话。原来孩子连续三个月上课走神,还总揪前排女同学的辫子。最严重的一次,他竟然用头猛撞课桌,嘴里喊着“我要回家”。

夫妻俩带着儿子跑遍香港医院。儿童心理医生的诊断书像盆冷水浇下来:长期高压导致焦虑障碍,亲子关系出现严重裂痕。看着缩在角落不说话的儿子,袁咏仪这才惊醒——那个活泼爱笑的孩子,早被她用“为你好”的锁链捆住了。

更扎心的是某天夜里,魔童偷偷对张智霖说:“爸爸,能不能给我换个温柔的妈妈?”这句话让袁咏仪躲进洗手间痛哭整晚。她开始明白,自己以为正确的教育,正在把孩子越推越远。

网络图片

三、修补裂痕的三年在医生建议下,袁咏仪做了三件颠覆性改变:

第一招:把遥控器交给孩子每周六定为“魔童日”,让孩子自己决定吃什么、玩什么。有次儿子非要吃冰淇淋当早餐,她咬牙同意了。结果魔童吃完主动说:“妈妈,我们中午吃蔬菜吧。”

第二招:床头放“道歉本”每次控制不住发脾气,她就写下道歉信塞儿子枕头下。有封信里她写道:“对不起,妈妈今天又忘了你已经长大。”

第三招:父子联盟破冰张智霖充当起“调解员”,周末带儿子露营、踢球,给母子俩留出冷静期。有次父子俩偷偷录视频:“靓靓妈妈,我们永远爱你!”看得袁咏仪又哭又笑。

四、跟踪儿子约会的父母去年魔童15岁生日,夫妻俩闹出大笑话。听说儿子要和女同学单独吃饭,两人戴帽子墨镜跟到茶餐厅。袁咏仪假装看菜单,耳朵竖得老高;张智霖举着报纸偷瞄,结果被服务员当成可疑分子。

事后儿子红着脸吐槽:“你们演戏好歹换个造型啊!”这场闹剧却让袁咏仪想通:与其严防死守,不如教孩子如何负责任。现在她会和魔童聊:“喜欢一个人,就要学会尊重和保护她。”

网络图片

五、给天下父母的四堂课

别让孩子活成你的复制品袁咏仪坦言,曾经拼命想把儿子培养成“小张智霖”,却忘了孩子该有自己的人生剧本。

眼泪不是软弱的标志如今看到儿子看电影流泪,她会搂着他说:“重感情是男子汉的真性情。”

餐桌比课桌更重要他们家立了新规矩:吃饭时不谈成绩,只分享趣事。没想到魔童反而主动聊起学习困惑。

父母也要持证上岗“我现在每天看育儿书,比当年背剧本还认真。”袁咏仪笑称自己正在考“母亲资格证”。

结尾提醒:看着如今能搂着儿子自拍的袁咏仪,谁能想到这对母子曾形同陌路?教育从来不是雕刻玉石,而是守护种子成长。你也在用自以为正确的方式伤着孩子吗?不妨今晚放下家长的架子,对孩子说句:“来,聊聊你的心里话。”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七月是未知的

七月是未知的

今天会比昨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