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还在担心港口能否成交时,刘强东仅凭一文案就实现口碑暴增
前言
作为亚洲首富,李嘉诚为了一己私利,可以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向美国贝莱德集团售卖旗下港口业务,因此遭到官媒五连批。
可同为商人的刘强东,只凭着朋友圈的一句话,就让自己的口碑暴涨,引得网友怒赞,不得不说人与人之间确实是“天差地别”!
那么刘强东到底说了什么?
白手起家
不得不说有些人生来就是当老板的命!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提到李嘉诚,大家总会想起那个从一无所有,到白手起家的传奇人物。
1950年,正当香港的经济环境并不乐观,人们为了生计四处奔波,李嘉诚却毅然决然地借了亲戚5万港币,甚至将自己所有的积蓄也投了进去。
那时候的5万港币可不是个小数目,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人几年的收入,李嘉诚做的这一步,几乎是拿着自己的未来在赌。
赌注最终得到了回报,李嘉诚并没有选择大家都熟悉的行业,而是瞄准了塑料行业。
创业初期,他的塑料厂生意还算不错,赚到了一些钱,也有了继续扩展的资本。
那时李嘉诚能从无到有,打拼出了自己的第一桶金,证明了自己的眼光与决心。
只是他的眼光不仅仅局限于此,他的野心远不止于此,有了些许资金积累后,李嘉诚便投身到了房地产。
可是,房地产市场在当时并不景气,房价低得出奇,正是这个时候,很多香港的富商开始退出市场,纷纷将自己手中的房地产和土地抛售,准备把资金转移到其他行业。
但李嘉诚却不这么看,他相信香港未来的发展潜力,于是毫不犹豫地在那个“低谷”时期大肆购入土地和房产。
更为聪明的是,李嘉诚不仅仅是购买这些房产,他还利用公司资金进行开发建设,盖楼卖房。
然而和别人不同的是,李嘉诚并没有直接出售这些楼房,而是选择了将它们出租,当时确实是得到了很多人的不理解。
但随着香港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房价不断上涨,李嘉诚开始从中获利,他卖掉了一些房产,并用这些资金去收购一些即将破产但仍有潜力的公司。
之后李嘉诚便开始不断投资房地产,利用市场变化,李嘉诚的身家飞速增长。
渐渐地他超越了当时的香港首富李兆基,成功登上了富豪榜的顶端。
此后他几乎是稳稳地占据了香港首富的位置,许多年里无数商界大佬都未能撼动他的位置。
尽管他在财富上的成功无人能及,但在公众口碑方面却并不好,尤其是“港口事件”发生之后,李嘉诚成为了舆论风暴的中心。
一步错,步步错
4月2号,便是港口协议的最后签字时刻,大家都知道,李嘉诚手中拥有的巴拿马运河港口位置极为重要,谁能掌控巴拿马运河的进出口,谁就等于握住了全球海运的咽喉。
美国对此一直虎视眈眈,曾多次表示,若有机会,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对运河的控制权,甚至提出过各种可能的方案,目的无非是削弱其他国家在运河上的影响力。
而中国每年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货运量高达21%,这一数字足以证明中国在这条海上通道上的战略地位。
大家都能清楚看到,若这笔交易最终落定,巴拿马运河可能就会成为美国在全球海运中压制中国的一个有力工具。
对此香港的舆论风波是越来越大,尤其是《大公报》接连发布了多篇针对李嘉诚的文章,批评声不断。
这些文章甚至还被香港中联办和国务院港澳办频频转载,显然官方也对这笔交易不太满意。
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李嘉诚似乎并没有受到任何动摇,反而坚定地要卖掉这块资产,毫不理会外界的种种反对声音。
其实李嘉诚并不是第一次面对舆论的炮火了,早在2015年,当他大规模地抛售长和系在国内的房地产资产时,外界的批评声就从四面八方扑来。
这些批评声比现在还要猛烈,可时间过去了10年,李嘉诚不仅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反而在这些年里更加果断地退出了国内的房地产市场,现在,又开始卖掉海外的港口资产。
面对这场风波,李嘉诚显然已经做好了决定,眼看签字的时间越来越近,外界的压力似乎对他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要知道,距离签字的时间仅剩几天,他完全有机会重新考虑,但他并没有这样做。
任由媒体和官方的声音不断发酵,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李嘉诚早已做出了决定,不再回头。
这样的行为,虽然展示了他坚决的态度,但也注定会带来反噬。
3月21日,李嘉诚旗下多家公司的股价出现了大幅下跌,短短11天内,竟然损失了781亿港元!
李嘉诚虽然一度以“为商言商”来解释自己的决定,但如今的市场反应无疑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甚至可以说,这场风波不仅让他的商业帝国受到重创,更让他的个人名誉也遭遇了严重的打击。
刘强东口碑暴增
不过同样是白手起家的商业传奇刘强东,如今却与李嘉诚大不相同,咱就先不说财富多少,就说在人们心中的口碑,那真是天差地别!
网友开玩笑说:就算他是作秀,我们也支持刘强东!这又是为什么呢?
李嘉诚卖港口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就在这个时候,刘强东却发了一条朋友圈,说自己最有成就感的时刻,不是拿到了多少奖项,也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看到自己公司的员工,有1200多人成功退休。
那些退休的员工们,一个个手里拿着10万的公积金,每个月还能领到5000多块的养老金,还有医保,这样的保障意味着他们的老年生活能够安稳过下去。
对于刘强东来说,能够做到这一点,才是他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京东是2007年由刘强东创办的,那时,电商才刚刚开始兴起,市场上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电商平台,大家的购物习惯也没那么普及,创业之路并不平坦,很多公司都想尽办法节省成本,甚至连员工的福利都成了可以削减的项目。
可刘强东不一样,他从一开始就想着为员工提供保障,特别是给快递小哥们上五险一金。
当时很多员工并不理解,觉得公司给他们上保险什么的,不如直接把钱发给他们更实在。
毕竟,他们当时的工资也没什么富裕,家里还得养人,钱对他们来说比那些保障更加重要。可是刘强东并没有放弃,他坚持着给员工交五险一金,做了他认为对员工最有利的事情。
这引起了很多讨论,评论区几乎被点赞“淹没”,网友们纷纷点赞,夸刘强东有社会责任感,讲究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有人在评论里分享了自己老公在京东工作,表示员工的福利保障一点也不差,真的很有保障。
和李嘉诚不同的是,刘强东的学历是非常高的,但其实学历和学历之间也许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差距。
最关键的,还是刘强东的商业头脑,和李嘉诚一样,都是在商界中非常杰出的人物。
他们的眼光和战略,可能是我们再努力几十年也达不到的层次。
大学时,刘强东就拼尽全力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提高自己,他简直是拼命三郎,整天扎进学习里。
课余时间也没有浪费,兼职自学编程,一心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攒下更多的钱。
果然,几年的坚持让他积攒了24万元,拿着这些积蓄,他在大学时就敢盘下了一家餐馆。
尽管最后餐馆因为各种原因倒闭了,但那时他就能在大学期间赚到这些钱,证明了他不简单,能力不容小觑。
1998年刘强东带着自己的积蓄来到北京的中关村,那时他租下了一个小小的柜台,作为自己商业梦想的起点。
那时的市场竞争激烈,商场内鱼龙混杂,但刘强东从一开始就决定要坚持卖优质的正品,坚持明码标价,踏实做生意,仅仅三年时间,他的营业额就突破了1000万元。
2003年电商行业迅速崛起,刘强东也顺势进入了这个行业,创办了京东,从那时开始,京东一飞冲天,逐渐成长为如今的电商巨头,成就了刘强东自己的商业传奇。
这样看,刘强东在商业上同样成绩斐然,但是两人的两件事放在一起,谁把利益放在第一位,谁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是都能看得出来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部分参考资料:
《每日经济新闻》|李嘉诚拟228亿美元卖掉43个港口 20250305
《财经网科技》|刘强东朋友圈发声 20250322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