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继位当晚,为什么邬思道拼命阻止雍正见老十七?看懂后背发凉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头,有这么一个挺特别的人物。他虽然从头到尾都没现身,但却是雍正得力的助手。在雍正眼里,他的重要性仅排在老十三和邬思道后面。说的就是老十七胤礼,也就是后来《甄嬛传》里那个果郡王的真实原型。
在《雍正皇帝》这本书里,老十因为自己加入了八爷党,就老是对老十七动手动脚。老十七呢,知道自己斗不过他们,干脆就站到了老四雍正那边。
其实,雍正这人挺小心眼的,他不想让康熙觉得他是在搞小圈子,拉帮结派,更怕八爷党那帮人发现老十七其实是站他这边的。
因此,老十七跟老十三不一样,没法大摇大摆地跟在雍正身边,他一直都是暗地里帮雍正办事。
康熙皇帝去世的那天夜里,他赶紧把老十三给放了出来,还帮他一把,让他掌握了兵权。不仅如此,他还调动兵马,把畅春园给围了起来。就连老十三都匆匆赶来,想再见康熙皇帝一面。但他呢,为了让雍正皇帝能安心,硬是守在畅春园外头,没进去见康熙最后一面。
可以说,雍正给他的每个差事,他都尽心尽力地去办好。知道了这个情况,咱们就能明白,为啥在电视剧里头,老十七非得大半夜地去求见雍正。
康熙爷驾崩后,按清朝的老规矩,新上任的雍正皇帝和其他的皇子都得在宫里给康熙爷守着灵堂。不过呢,就在那个晚上,雍正却火急火燎地从宫里跑回了自己的府邸,一进门就嚷嚷着要见邬思道。
雍正为啥急着要见邬思道呢?其实就是要解决掉他。为啥?因为邬思道掌握着雍正的好多秘密,万一他到处乱说,把这些“猛料”抖搂出去,雍正的脸面可就挂不住了。
邬思道心里头早明白了这点,于是他就早早地穿上了衣裳,把行李也给打包好了,就坐在屋里头等着雍正回来。他这么做,就是想给雍正递个信号:“你放心吧,我肯定是要走的,对你一点威胁都没有。”
聊着聊着,雍正一直在犹豫,到底是杀还是不杀,好在邬思道早就料到了这一点,每次都能巧妙地把难题给解决了。
雍正打算给他加个官位,他却直接拒绝,说自己压根儿不是那块料,并且给出了三条让人没法儿反驳的说法:
一来他身体有缺陷,雍正要是提拔他,会影响皇帝的好名声;二来他可是前朝的重罪之人,雍正要是重用他,不就等于在侮辱康熙皇帝嘛;三来他靠的都是些阴险手段,而雍正是堂堂一国之君,应当走的是正道。再说,他那点子本事早就用完了,现在对雍正来说也没啥用了。
邬思道把三个缘由讲完,瞧见雍正那想杀他的心开始犹豫了,就顺着这个势头,提出想半隐居的请求。他摆事实讲道理,还加了点感情牌,雍正就被他说动了。最后,雍正答应了他的请求,算是给君臣两人的情谊画上了个圆满的句号。
两人商量好后,张五哥来报,说十七阿哥想要见面。雍正低头瞧了瞧手里的怀表,随即说道:“让他进来。”
雍正为啥突然瞧了眼怀表,其实他是在琢磨,杀邬思道的时机是不是到了。
邬思道跟雍正混了十多年,心里也清楚,老十七经常暗地里帮雍正办些秘密差事。他料到今晚十七阿哥的来意,连忙拦住雍正说:“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您还是别轻易见他了,也别什么都听他的。”
接着,他没跟雍正打招呼,直接跟张五哥说:“你给十七爷带个话,皇上马上就得进宫了。要是公务的话,让他找张廷玉处理;要是跟边防有关,那就找十三爷;要是私人的事儿,你就告诉他,皇上没有私人的事儿。”
邬思道这番话真是有水平,今晚不管有啥事儿要报告,老十七都见不着雍正了。他怕雍正一见老十七,心一软就变了卦,所以他就让张五哥传话,把老十七给支走了。
第二天清晨,邬思道早早就动身走了。
走到半道上,老十三赶了上来,两人简单聊了几句。之后,邬思道就直截了当地跟老十三说,无论如何都得把“铁帽子王”这个头衔给辞了。为啥呢?因为跟普通人打交道,一起享福容易,但一起吃苦就难了;可要是跟皇上打交道,一起吃苦容易,但一起享福就难了。
邬思道特别懂皇上心里怎么想,因此他最后决定聪明点,不掺和官场那些事儿,直接远离那些容易惹麻烦的地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