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可以达成协议,但中国不是越南

盘点观察 3天前 阅读数 294 #国际

据环球网4月11日消息,特朗普政府将“对等关税”提高至125%,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在这场较量中,特朗普虽提出中美可达成协议,但其前提条件及过往一系列举措,尽显美国霸权心态,而中国绝非越南,不会轻易屈服于美国压力。自2017年特朗普首次挑起对华贸易摩擦,美国已多次单方面撕毁协议,在多领域对中国无端制造事端。特朗普此次所谓中美达成协议的前提,是中国解决贸易逆差问题,并将2024年中美3600亿美元顺差夸大为“近万亿”。

但他忽视了美国限制高端芯片等产品对华出口,人为制造逆差,以及美元作为国际货币需通过贸易逆差维持流动性这两个现实。强行扭转逆差规律,不仅难以实现,还将动摇美元霸权。面对美国的贸易霸凌,中国并未退缩,而是采取“精准打击”策略。例如,针对美国农产品加税,直击特朗普的“红脖子”基本盘,迫使美国大豆协会等利益集团向政府施压。这与越南的“全面服软”形成鲜明对比。

特朗普(资料图)

越南为讨好特朗普,降低液化天然气、汽车等关税,甚至为马斯克的星链服务开绿灯,却遭美方驳回,还被指责“倾销虾类”和“增值税欺诈”。这表明对特朗普政府而言,一味服软只会被视为进一步勒索的筹码。美国推行“对等关税”政策后,国内混乱远超预期。美国民众抢购中国商品,企业威胁搬迁至中国,美财长贝森特甚至因“受不了关税算法”而考虑辞职。

不仅如此,美国的关税大棒还波及欧盟、日韩等盟友,却未取得想要的效果。欧盟拟对280亿美元美国商品加税,法国呼吁暂停在美投资,德国车企考虑转移生产线,这种全球性反弹让美国陷入孤立。而此时,中国选择既不关闭对话大门,也绝不单方面让步。

特朗普(资料图)

在应对关税风暴中,中国展现出强大的战略定力与应对策略。一方面,通过扩大内需缓冲冲击,2024年,中国85%的外贸企业同时开展内销,内需市场吸纳了75%的产能;另一方面,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不断突破,削弱了“卡脖子”威胁。

同时,积极开展多元外交,与东盟等伙伴的协作日益紧密,成为抵御贸易保护主义的关键力量。4月6日,人民日报发文称,中国经济的“大海”足以抵御风浪,降准、降息等政策工具储备充足,内循环韧性不断增强。从2018年贸易战至今,中国GDP增长始终高于美国,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连续18年居首,这无疑为中国应对贸易摩擦提供了坚实底气。

贝森特(资料图)

特朗普的“对华施压”注定难以得逞,中国不是越南,不会因美国的威胁和压力而妥协。中国通过坚定反制,向世界传递清晰信号:任何国家若试图以霸权逻辑强压中国,都将以失败告终。在这场贸易博弈中,实力与定力才是中国制胜的法宝,而中国也正以积极姿态,跳出被动应对框架,在更广阔的发展天地中塑造未来规则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盘点观察

盘点观察

静观天下事天下情,聊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