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5项目该如何抉择?绕开这5大雷区,保障绿卡与本金安全

绿野移民 2周前 (03-20) 阅读数 0 #推荐

“仅需投资80万美元,全家即可获取美国绿卡!”EB-5移民的这类宣传语听起来极具吸引力,然而,其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陷阱。在过去的10年里,超过6万个家庭尝试通过EB-5移民途径实现美国梦。但令人遗憾的是,近30%的项目出现了问题,导致众多人不仅没能拿到绿卡,连投资款也打了水漂。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成为受害者呢?让我们深入剖析EB-5的诱惑与风险。

自2023年新政实施后,EB-5在目标就业区的投资额降至80万美元,而且农村、基建等领域的预留签证暂时处于“无排期”状态,这无疑吸引了众多中国家庭的目光。

不过,移民局的数据显示,在2022年,EB-5的拒签率高达35%。拒签的主要原因包括就业不达标、资金违规以及项目造假等。

可以说,选对EB-5项目,就能实现绿卡与本金的双赢;一旦选错,便可能落得人财两空的下场。

下面为大家详细解析EB-5移民的五大雷区,这些堪称绿卡和钱的“隐形杀手”。

雷区1:就业计算虚标——绿卡面临拒签风险

EB-5项目要求创造10个就业岗位,然而,有些项目却采用虚高的模型来夸大就业数量。

例如,某酒店项目对外宣称能够创造1200个岗位,可实际上开业后仅仅雇佣了200人,最终导致该项目的投资者集体被拒签。

为避免掉进这个坑,投资者应要求项目方提供由独立机构出具的经济学报告;仔细核查就业计算模型是否获得移民局认可,像IMPLAN、RIMSII等这类被认可的模型;并且优先选择施工期就业占比高的项目,因为运营期的就业情况受市场影响较大,风险相对更高。

雷区2:区域中心资质造假——项目或许是空壳

2023年EB-5改革之后,区域中心需要重新备案。在此过程中,一些新成立的机构资质存在疑问,甚至出现了用已获批的I-956F文件冒充I-956资质来误导投资者的情况。

投资者的避坑方法如下:登录移民局官网,查询区域中心的最新资质状态;确认区域中心至少拥有5年成功项目的经验;对于“保过”“政府背书”这类话术要保持警惕,因为移民局并不会对项目进行担保。

雷区3:还款条款模糊——本金可能付诸东流

EB-5本质上属于“风险投资”,但部分合同却将还款责任推卸给第三方,或者设置模糊不清的条款。

比如,某地产项目的合同中写道“5年后按项目收益还款”,结果项目最终亏损,投资者的本金血本无归。

为规避这一风险,投资者应要求项目方用土地、房产等进行抵押担保,并且确保抵押顺位优先;在合同中明确还款触发条件,例如EB-5资金占比、再融资条款等;同时,请专业律师审核合同,重点关注还款条款以及违约责任。

雷区4:项目方背景不透明——可能遭遇“套壳老赖”

部分开发商通过空壳公司来包装不良资产,甚至存在挪用EB-5资金的情况。

投资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避坑:核查项目方高管是否具备十年以上的地产/基建行业经验;通过SEC官网查询项目方是否有被起诉或罚款的记录;要求项目方提供银行监管协议,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雷区5:项目地理位置“踩坑”——就业与还款双双失利

部分项目为了满足“目标就业区”(TEA)的条件,被划入偏远且无商业价值的地区。

比如,某位于农村的养老院项目,由于当地人口稀少,入住率不足20%,最终导致就业和还款都以失败告终。

投资者的避坑建议是:利用谷歌地图查看周边人口密度和商业配套情况;优先选择在都会区1小时车程内的“政策型TEA”项目;核实州政府TEA认证文件的有效期,因为新政后该文件需要每年更新。

总之,EB-5投资移民风险较大,90%的失败案例源于信息不对称。

要知道,不存在绝对安全的项目,只有充分了解相关信息,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投资之前,务必多方面了解、多进行对比,谨慎做出决策。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投资移民的内容,欢迎持续关注绿野移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绿野移民

绿野移民

分享新鲜有价值移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