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长:世界格局已经改变,西方对中国太好,印度被打压得太狠
要说全球哪个国家挺独特,印度肯定算一个。西方国家对印度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殖民统治,给印度老百姓带来了不少苦头。但奇怪的是,现在的印度在讲述自己的国家故事时,并不把那段殖民历史看作是侵略者的罪行,反而感谢起英国殖民者来了,觉得那段历史对印度实现现代化很有帮助。还有啊,印度总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觉得它和中国一样,人口众多,发展潜力巨大。每次中国在哪个领域取得了大成就,印度就得赶紧跟上,也想分一杯羹。
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莫迪政府一直宣扬的那种“成功故事”好像越来越站不住脚了,就连那个印度制造的大计划也快要被搁置了。说白了,印度实在没法跟中国比肩,缺了太多关键的东西。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在这种大环境里头,印度的官员们没想着先自我检讨一下,反倒一股脑儿地把责任都甩给了西方国家,觉得西方社会对中国和印度区别对待,明显更偏心中国。
西方国家对中国真的很不错吗?咱们得聊聊,西方国家对待中国,是不是真的好得不得了?这事儿得从多个角度看。有人觉得,西方国家在很多方面对中国挺友好的,比如在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上,两国之间你来我往,挺热闹的。而且,在国际事务上,西方国家有时候也挺给中国面子,愿意听听中国的声音。但也有人觉得,这友好背后,可能还有其他的考虑。毕竟,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小九九。西方国家对中国好,可能也是出于某种利益交换或者战略需要。当然,咱们也不能一概而论,说西方国家对中国就是纯粹的好或者不好。毕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哪有那么简单呢?得看具体的事情、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场合。总的来说,西方国家对中国好不好,这事儿真没法一概而论。咱们得客观看待,既要看到友好的一面,也要看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国际局势,为咱们国家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多家新闻来源透露,印度商业报道组织的一个商业论坛上,请来了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进行演讲。他上台讲了几句话,可说出来的东西真是让人意想不到,挺让人吃惊的。
苏杰生说,现在这世界已经不是大家以前想的那样了,国际上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对中国和印度总是有不同的看法。很长时间以来,中国都是西方国家重点的对象,他们对中国取得的成就和历史都是赞不绝口。但印度在西方国家那边,得到的感觉更像是“被战略上硬推着走”。
苏杰生觉得,西方这种做法,根源可能得从200多年前找起。那时候,英国得跟沙皇俄国斗智斗勇,生怕中国被俄国一口吞下。于是,他们就把中国捧成了西方眼里的“乖宝宝”,这个形象一直留到了现在。
在这个大环境里,印度的情况比中国要“糟糕”一些,这也就能明白为啥印度的国际名声没中国好那么多,因此得下更大的功夫去改善,这可是个既艰难又长久的活儿。
事情的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
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苏杰生的那番话真是让人大吃一惊。要是回头瞅瞅咱们中国的近代史,压根就找不着西方对中国“特别友善”的半点影子,倒是满眼的侵略和欠下的血债。
从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正式成立,这差不多一百年的时间里,西方那些强大的国家对中国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入侵者。真不明白苏杰生怎么会说出他们是“好孩子”这样的话,这论调到底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要是现在来看,苏杰生的说法也找不出啥证据来支持。
虽然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厉害的国家,但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思想上差别可大了,我们根本就不在“一条船上”,又怎么能说到“欣赏”呢?他说西方“对中国特别好”,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两千年初那会儿,因为美国把心思都放在了中东,所以中国跟西方的关系还算不错。
然而,自2010年起,中国的综合实力经历了显著提升,这一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使其走向紧张。同时,钓鱼岛争端也在此期间被推向风口浪尖,成为了一个复杂且敏感的国际问题。
2016年的时候,中美海军在南海有那么一场挺火大的对杠,打那以后,美国政府就开始对中国动手动脚,不光挑起了快十年的贸易大战,还在科技上给中国上了锁,不让中国买顶尖的光刻机和算力超强的AI芯片。所以说,光瞅瞅国际上的形势,印度那位置可比中国舒坦多了。印度碰上的那些难题,压根儿算不上啥“打压”。要是非说西方国家对中国有好感,那也不过是竞争对手之间的“互相欣赏”罢了。
印度人的心态究竟是怎样的呢?
说白了,从基础思维角度来看,印度那种心态,说白了就是觉得西方国家代表着“先进和文明”,把它们当成了榜样。它们觉得中国之所以能飞速发展,就是因为得到了西方国家的青睐。而印度之所以还没崛起,就是因为西方国家没太印度。
这种心理挺像一战时德国流行的“德意志必胜论”,就是特别想让别国承认自己国家的厉害。表面上看好像很骄傲,但其实心里头挺自卑的,这种自卑是根深蒂固的。
咱们会注意到,不论是印度的政府官员,还是那些专家学者,在聊到印度碰到的问题时,从来不会好好想想印度自己硬件和软件方面到底行不行,只会一味地怪这怪那,比如说是环境不好,机会不对,这种做法跟其他国家比起来,简直显得太天真了。
从大局来看,印度拥有超多的人口,是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跟中国世纪初那会儿挺像的。但印度那边腐败挺厉害的,基础设施也跟不上,这些都大大阻碍了市场的发展。再加上印度政府有时候会对外国企业动手脚,直接让外国资本对投资印度失去了信心。
这个问题深挖下去,不光跟印度的文化和文明进步有关,还扯到了最关键的政治变革,源头得追到英国殖民那时候埋下的“坑”。说实在的,印度获得独立,可不是靠流血斗争换来的。
所以,印度在没有中国那些优势的情况下,却妄想着用更少的资源达到中国那样的水平,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现在,他们的美梦破灭了,但印度非但没自我检讨,还把责任推到了西方国家头上。这恰恰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国家的强盛,从来都不是碰运气碰来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