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倒向美国 中印关系再遇寒流
近期,印度与美国加速推进贸易协议谈判的消息,让中印关系再次成为国际焦点。尽管中国多次通过外交渠道劝说印度保持战略独立,但莫迪政府仍选择与美国走近,甚至传出协议可能在"未来几天内"签署。这一选择不仅引发两国舆论争议,更让金砖国家内部团结面临新考验。
印度的决定背后藏着多重考量。经济上,美国开出的"优惠条件"颇具吸引力:印度若减少进口俄罗斯能源、增加采购美国油气和军火,付出的代价远低于越南等国。数据显示,美国对印贸易逆差仅为457亿美元,远低于对越南的1235亿美元。此外,印度刚与法国签下26架战斗机订单,显示其正通过"多线采购"分散风险。
地缘博弈更紧迫。印巴在克什米尔的冲突持续升级,巴基斯坦国防部长甚至警告"印度军事入侵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印度急需美国在武器供应和外交支持上"撑腰"。而莫迪与特朗普的私人交情,也为谈判增添了"润滑剂"——两人2019年在艾哈迈达巴德体育场的"熊抱合影",至今仍是两国关系的标志性画面。
面对印度的"转向",中国外交动作频频。外交部推出的《不跪》视频直指"向霸权低头换不来利益",被解读为"隔空喊话"印度。中国驻印大使徐飞洪更在《印度快报》撰文,直言某些国家的"让步换优待"不过是"与虎谋皮"。
但这些努力似乎未能动摇新德里的决心。就在中方释放信号当天,印度媒体已爆出美印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美国财长更暗示印度或成首批签约国。这种"左右互搏"的场面,让舆论场出现"印度是否在中美间选边站"的激烈争论。
金砖裂痕:多边主义遭遇现实挑战印度的选择,更让金砖国家的团结蒙上阴影。作为金砖成员,中国一直呼吁成员国共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但印度的"向美靠拢"无异于在内部"开裂"。此前金砖扩员争议中,印度就因担忧话语权稀释而阻挠进程。如今在贸易议题上"另起炉灶",恐进一步削弱金砖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
中国外长王毅在巴西金砖外长会上强调"沉默退缩只会助长霸凌",但印度的行动显然与这一立场背道而驰。有分析指出,若印度持续"单飞",金砖国家的多边贸易议程将面临更大阻力。
未来博弈:邻居间的算计与风险印度的"美国之行"看似收获颇丰,但潜在代价不容小觑。中印2023年贸易额超过1360亿美元,中国仍是印度最大进口来源国。若两国关系持续恶化,印度可能面临经济反噬。而美国"利益优先"的本性,也让其承诺的"支持"存在变数——历史上的"印美蜜月期"往往随美国利益变化而起伏。
正如印度学者阿肖克所言:"与超级大国捆绑,就像骑上一头蛮牛。"莫迪政府的这次战略抉择,究竟会成为"破局关键"还是"风险赌注",或许要等协议落地后才能看清。但可以预见的是,中印这对"邻居冤家",未来将在经贸、地缘等多领域展开更复杂的博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