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开展城镇住宅质量专项整治 聚焦隔声串味渗漏等民生痛点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通知,针对城镇住宅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隔声效果差、厨房卫生间串味、屋面及管道渗漏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质量问题,部署开展重点整治工作,旨在通过全链条监管提升住宅品质,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住房的需求。
通知要求各地督促建设、设计、施工等参建单位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明确自《住宅项目规范》实施之日起,新建住宅工程须全面执行隔声、防串味、防水等新标准。针对部分设计单位以“优化设计”名义降低标准、施工单位违规操作等问题,强调严禁变相降标和违规施工,同时鼓励地方结合实际细化技术措施,确保标准落地见效。
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环节,隔声、防串味、防水被列为核心审查内容。其中,隔声设计需兼顾主动降噪与被动隔声措施,防串味设计重点审查地漏、排烟道、排水管道存水弯等关键部位的细化方案,防水设计则遵循“防排结合、以排为先”原则,严查排水与防水措施的完备性。通知明确,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不得擅自修改,确需调整的须重新报审,从源头杜绝设计缺陷。
针对劣质建材流入工地问题,通知要求严格执行“先检后用”制度,推动检测机构现场随机取样,严禁虚假送检。特别针对门窗、地漏、防水卷材等关键材料,要求参建单位提高抽检比例:外窗需检测对角线尺寸、型材壁厚、气密性等性能;地漏重点核查材质、水封深度及密封结构。检测不合格的建材须立即清退,从材料端筑牢质量防线。
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须组织隔声、防串味、防水等实体性能专项检测。其中,隔声检测覆盖门窗、分户墙空气声和楼板撞击声;排烟道系统需进行气密、通风动力及风帽避风性能测试;防水检测兼顾防水与排水效果。检测结果将纳入《住宅质量保证书》,作为住宅交付的重要质量凭证,切实保障购房者知情权。
各地将开展设计、材料、施工、验收全流程监督检查,建立“市场与现场”联动监管机制。对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造成质量事故的责任单位和个人,依法从严查处,实施资质资格限制、信用惩戒及市场禁入等措施,并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强大震慑。
通知强调,地方政府需压实属地责任,加强科技支撑,针对本地住宅质量问题成因开展技术攻关,推广惠民实用技术。同时,树立“交付即合格”理念,通过宣传好经验、好做法,营造全社会关注住宅质量、共建高品质住房的良好氛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