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回忆录有误:郑介民和毛人凤谁的靠山硬、能力强、官职高、权力大?

半壶老酒半支烟 6天前 阅读数 118 #历史

沈醉在回忆录《我的特务生涯》中,说自己和毛人凤联手把郑介民挤出了保密局:“毛人凤继承了戴笠的衣钵。他在很短的时间里,能在军统内部一场激烈的斗争中,胜过比他资格老得多的两个对手郑介民和唐纵,掌握军统大权,这不是偶然的。”

在沈醉的回忆录中,郑介民在军统和保密局只是个摆设,跟毛人凤“斗法”输光了底裤,看起来还是毛人凤比郑介民略胜一筹。但是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诸君自然知道沈醉的回忆录有误,事实上郑介民不是被毛人凤和沈醉“挤”出去的,而是郑介民步步高升,再兼任保密局局长,已经没有太大意思了。

在军统的前身复兴社特务处时期,老蒋让黄埔六期的戴笠当正处长,让黄埔二期的郑介民当副处长,也是在玩弄权术:只有让资历浅、军衔低的戴笠来管特务,才不会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他不用郑介民,并不是因为郑介民的能力不如戴笠。

戴笠1945年才由步兵上校晋升陆军少将,坠机死亡后追授陆军中将,而郑介民和唐纵,则是“军统活中将”——郑介民1944年2月升任军令部第二厅厅长时就以叙任中将,他在军统局当“主任秘书(毛人凤是代理主任秘书)”期间,基本不怎么到军统局上班,只是在戴笠外出的时候,他才去坐镇。

郑介民之所以在军统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因为他还有另外的“主业”,“忙里偷闲”,还去“陆军大学将官班”混了个文凭,这样一来,郑介民就有了黄埔二期、莫斯科中山大学第一届、陆大第一期三张过硬的文凭,而戴笠就是以“军统局副局长”的身份闷头干活,在国民党的中央没有任何职位,而郑介民却是“中执委”——那可是核心圈中的核心圈。

郑介民的能力可能不如戴笠,但是跟毛人凤相比,却显然强了不止一个档次:戴笠到死也才是少将挂中将职务军衔的军统局副局长,郑介民接班,直接就是中将正局长,军统改为保密局,郑介民还是正局长,副局长毛人凤是要恭恭敬敬地称郑介民为“局座”的。

我们翻开郑介民的履历表,就会发现郑介民军统局正局长的时候,还兼任“国防部”二厅(情报厅)中将厅长,跟第三厅(作战厅)中将厅长郭汝瑰平级;郑介民1947年12月5日升任国防部常务次长,1948年才“辞去”保密局局长之职。

“国防部二厅”是特务机构,保密局全程“国防部保密局”,郑介民以次长身份兼任两个特务机构的一把手,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于是郑介民只能辞去厅级的职务,而专做副部长,事实上二厅和保密局这两个“厅级单位”,还是在郑介民的管辖之下。

看完郑介民的履历,沈醉的回忆录就成了笑话:把一个厅级官员“挤”成了副部级,沈醉和毛人凤是该哭还是该笑?

沈醉特赦后几乎“著作等身”,所以很多“军统内幕”都出自他的回忆录且很少有人质疑,只有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会发一些相关人员对沈醉文章的“订正”和“商榷”,真正的我方高级潜伏人员,是不会对沈醉的回忆录感兴趣的,比如龙潭后三杰之首熊向晖、曾任军统行动处少将处长的程一鸣,也都写了回忆录,我们通过这两位地下工作者的回忆录,就能回答这样的问题了:郑介民和毛人凤谁的靠山硬、能力强、官职高、权力大?

熊向晖在《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中回忆:“1955年3月中旬,我情报部门侦悉,由蒋介石亲自批准,台湾‘国家安全局局长’郑介民指令所属‘保密局局长’毛人凤,策划在香港、印尼暗害周总理。毛人凤即命香港情报站负责在香港执行。主管情报工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克农立即指示所属尽快探明蒋特的具体计划。”

熊向晖是谁,就不用介绍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据熊向晖所得到的情报,“国防部保密局局长”毛人凤,是“国安局长”郑介民的下属,并且要服从郑介民指挥的。

郑介民一直能指挥毛人凤,程一鸣在《军统特务组织的真相》一书中也有描述:“1954年,台湾国民党政府设立‘国家安全会议’,蒋介石自任主席,顾祝同任秘书长,下辖‘国家安全局’和‘动员局’。‘国家安全局’领导下列机关: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大陆工作会、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社会工作会、国防部第二厅、国防部情报局、国防部特种军事情报室、宪兵司令部、台湾警备司令部、司法行政部调查局、内政部警察总署。”

“国防部情报局”就是原来的保密局,中统先是改名为党通局、后来又改成“司法行政部调查局”,“内政部警察总署”第一任署长,就是曾任军统局代局长(郑介民就任正局长之前短暂过渡)、保密局副局长的唐纵。

郑介民除了管不着戴笠,几乎中统军统的“后起之秀”,都长时间处于郑介民的管辖之下,由此可见,在蒋家父子心目中毛人凤跟郑介民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郑介民一直压着毛人凤一头。

郑介民的能力有多强,曾有“军统第一杀手”之称的陈恭澍写过一本《英雄无名》,在那本书中,他对郑介民既尊敬又感激,对毛人凤则没有半句好话,就连沈醉也承认:“在军统内我最信服的只有戴笠,而对其他两个负责人郑介民、唐纵,我向来只是表面尊敬,心里却很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没有戴笠办事的精干和气魄。毛人凤虽是戴笠的亲戚、同乡、代主任秘书,但他是靠笔杆子起家的,内勤没有当过处长,外勤没有当过站长,一直是给戴笠当秘书,靠着文笔好,对戴笠忠实,才得到提拔和信任,所以我更没把他放在眼里。”

沈醉对戴笠感恩戴德,对郑介民唐纵不得不表面尊敬,却打心眼儿里瞧不起毛人凤,虽然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但在军统(保密局)将军级特务中,有这样心态的还真不少。

郑介民能力或许不如戴笠,但绝对比毛人凤强了不止一个档次,抗战期间很多对日伪高官的刺杀行动,郑介民都有参与甚至亲自指挥,陈恭澍在回忆录中说,在六国饭店刺杀张敬尧,就是化装成南洋华侨资本家的郑介民亲自指挥的。

郑介民不但能力远强于毛人凤,在靠山方面,也比毛人凤“硬实”:郑介民之所以能去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那就是老蒋特批的,也就是在莫斯科中山大学,郑介民跟一个叫尼古拉·维拉迪米洛维奇·伊利扎洛夫成了好同学,那同学姓蒋,字建丰,家谱上的名字叫经国。

蒋系最初有三个特务头子,那就是军统的戴笠、中统的徐恩曾、别动总队的康泽。戴笠神秘坠机,徐恩曾被一撸到底,康泽被踢去当了连师级建制都没有的“第十五绥靖区”当司令,郑介民的这个小蒋同学,就成了最大的特务头子——程一鸣回忆:“1950年3月,蒋介石为了统一特务组织,派他的长子蒋经国任‘总统资料室’主任,所有特务情报部门所搜集的情报,都要送到‘总统资料室’处理,蒋经国实际上控制了国民党的各个特务机关。”

不管在什么时代,同学关系都很特殊,尤其是在异国他乡同过学,那感情自然不一般,所以后来的蒋系特务机构,就是小蒋在幕后,老郑在前台,毛人凤就是磨道的驴——听喝。

郑介民比毛人凤的靠山硬、能力强、官职高、权力大,最后好像也没能善终,程一鸣怀疑郑介民和弟弟郑挺峰(又名庭烽,字耀台,郑介民字耀全)都是蒋家父子弄死的:郑介民在日月潭吃了老蒋递过来的一块西瓜,回家就死了;郑挺峰背后骂小蒋,也是看了一场电影后回到家就死了。

据程一鸣分析,戴笠和郑介民死得不明不白,可能是因为他们跟美国人走得太近,沈醉在回忆录中却一口咬定戴笠就是飞机失事,谁的说法更准确,那不是太大的问题,咱们最后要问的,是郑介民这个人应该如何评价:他离开保密局,真是毛人凤沈醉联手挤走的吗?如果郑介民真发起狠来,把第一杀手陈恭澍和老同学吴敬中(原名吴景中,也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生,跟小蒋同班)都调到身边,能否把毛人凤和沈醉收拾得死无葬地?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半壶老酒半支烟

半壶老酒半支烟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