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亮直播间“土鸡”被扒皮!5000万销售额背后,竟是商标套路?

麦田记录员 4天前 阅读数 12 #社会

老话说得好,“买的没有卖的精”,但这话放到现在,有时候真让人心里不是滋味。2025年5月,演员赵亮——就是《康熙微服私访记》里那个机灵的“三德子”——摊上事了。他直播间卖的“德子土鸡”被消费者扒出猫腻:包装上印的商标其实是“德子土”,和咱们理解的散养“土鸡”根本不是一码事。说白了,这就是玩文字游戏,把“土”字塞进商标里,让人误以为是纯天然散养的土鸡。更绝的是,这家公司早就想注册“德子土鸡”商标,结果没通过,转头就用“德子土”糊弄人。

这事儿一曝光,网友炸了锅。第三方数据显示,光2025年前五个月,这“德子土鸡”就卖了快5000万,月销动不动破千万。赵亮还喊冤说一只鸡只赚一块五,可3月份公司就因虚假广告被罚了10万多。类似的操作还不止这一家,什么“千禾0酱油”“壹号土猪”,都是把关键词拆成商标,忽悠消费者。如今直播带货火得不行,可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套路,到底该谁管?

赵亮这回算是栽在“聪明反被聪明误”上了。他直播间里吆喝的“德子土鸡”,听起来像是山里散养、吃虫长大的走地鸡,价格还不便宜。可买回家仔细一瞅,包装上明晃晃写着“德子土”三个字,后面那个“鸡”字压根没在商标里。消费者这才反应过来:合着“土”是商标名,和养殖方式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有人调侃:“这鸡是不是还得姓‘德子’,名‘土’?”

更逗的是,这家公司早前申请“德子土鸡”商标被拒,才憋出这么个“曲线救国”的法子。市场监管局也不含糊,3月份就给他们开了罚单,理由是虚假宣传。可罚款归罚款,生意照样红火。数据显示,直播间里“土鸡”的销量一点没受影响,2025年1月到5月卖了近5000万。赵亮直播时还委屈巴巴,说一只鸡就赚1.5元,结果网友算账:“月销千万,利润得有多少个零?”

其实这种“商标拆解术”早就是行业潜规则了。比如酱油瓶上印着大大的“0”,仔细看才发现“0”是商标,和“零添加”没关系;“壹号土猪”的“土”字也是商标的一部分,猪照样是饲料喂大的。还有更绝的,“山里来的土鸡蛋”,商标其实是“山里来的土”,鸡蛋是不是真“土”全凭商家良心。消费者防不胜防,买东西得像破译密码似的,得拿放大镜研究包装。

法律上这事儿也挺尴尬。《广告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明明规定不能虚假宣传,可人家咬死“商标就是这么注册的”,监管部门也头疼。2024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专门强调直播带货要标明“谁在卖”“卖的是啥”,2025年3月还出新规,禁止用“零添加”之类的误导性标签。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商家总能钻空子。有律师吐槽:“现在注册商标得像猜灯谜,得把每个字拆开琢磨会不会被滥用。”

消费者这边更是憋屈。有人花高价买了“德子土鸡”,结果发现和普通饲料鸡没区别,怒骂“智商税”;还有人自嘲:“以前怕买到假货,现在连真货都得先考证商标。”更扎心的是,赵亮之前搞的“胖都来”食品就闹过争议,这次又翻车,网友直接送他外号“套路代言人”。

说到底,做生意不能光靠抖机灵。赵亮从“三德子”到“土鸡哥”,名气赚足了,可信任一旦砸了,再想捡起来就难了。老百姓买东西图的是货真价实,不是来玩“大家来找茬”的。监管部门也该醒醒了,光罚款不堵漏洞,这种“拆字游戏”只会没完没了。

换个角度想,消费者也得长点心。下次看到“土”“天然”之类的字眼,先翻翻包装角落的小字——毕竟这年头,连商标都能成“障眼法”。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买个鸡都得带本《商标法》傍身,这市场得多让人心寒?但愿商家们明白: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金字招牌靠的是真材实料,不是花里胡哨的文字魔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麦田记录员

麦田记录员

在麦浪与钢筋森林的裂缝处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