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饺皇后》为何口碑票房齐飞?因为马丽演的是臧健和,也是自己
五一假期结束了,有些人选择了旅行,到了景区发现宛若锅里下饺子,一个挨着一个。至于选择在家里放松自己的朋友,睡到自然醒之后选择看了场电影,不过,今年的五一电影党和旅游党有一个相通点,那就是都和饺子沾点边,旅游党自己是被下在景区的“饺子”,而电影党则在电影院里看马丽包饺子!
今年五一档,不出大家意料,马丽主演的《水饺皇后》成功领跑,截止到目前,票房已经过亿,口碑也是相当不错。在上映之前,有些人觉得电影可能会成为湾仔码头宣传片的顾虑显然已经被证明多余了;而另外一些不了解马丽的,觉得马丽挑大梁演这种非喜剧,可能会滑铁卢的观点,显然也被现实狠狠打脸。
因为,严格意义上说,马丽演《水饺皇后》,不是转型,还是另一种方式的回归,马丽可以是台北的Mary,喜剧电影中最招笑的存在;也可以是东北的马丽,各类正剧的超闪光女主!诚然,这两种风格存在在一个人身上着实有些难度,但马丽确实是做到了。《水饺皇后》的成功,也蕴藏着马丽能同时驾驭喜剧和正剧的原因:因为马丽不仅在演臧健和,也是她自己。而包裹在《水饺皇后》这盘好味道的“饺子”里的“馅”,有臧健和的一生,也有马丽曾经的故事。
臧健和,和电影里叙述的一样,年纪轻轻便嫁给泰国华裔,来到香港生活,并生下两个女儿。别人羡慕她命好,她可能当时自己也这么觉得,直到她公公去世,她老公回泰国料理丧事一去不返。而当她被打入生活的低谷,本以为再次出现的老公会给她雪中送炭,没想到却是雪上加霜!要么跟着回泰国做妾,要么带着女儿自生自灭,早已再婚的老公给出了似乎对于穷困潦倒的臧健和很容易选择的答案。而然,不认命的臧姑娘偏偏选择了第二种,并留下了那句:“不是你丢下我们,是我们不要你。”
和臧健和一样,马丽人生的开始也充满了否定。2004年,马丽先后拿到了中戏和北大戏剧研究所两个学位,也有机会参演人艺的大戏。而那时的马丽也是盘正调顺大高个,还很白,在大家看来,这位只要开始演戏,一定是妥妥的明日之星。但当时的马丽并没有得到什么机会,原因还是是导演觉得她没有特别好看。想起这段经历,后来马丽开玩笑说:“我当时觉得这导演应该配副眼镜!”而这句话,看似玩笑,也正是马丽的不认命,你觉得我不好看,那我也不焦虑,先把自己的能做的做好!
命运的转折:一盘饺子和一部喜剧既然选择了不认命,那么这两位女士也在各自的时间里开始自己的奋斗!
需要养活自己和两个女儿的臧健和,一家人挤在4平方米的小屋里,每天打三份工,即使生病,受伤也未曾也不敢放弃;而不被导演看中的马丽,选择了走上喜剧之路,加入开心麻花的喜剧团队,用喜剧作为开始去实现她作为演员的追求。
自强者天佑,他们的不认命也得到了上天给予的一次难得的转机,好在她们都抓住了!臧健和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想起了母亲给自己包的饺子。吃着自己包的饺子,那妈妈传下来的味道,也让她突然意识到了饺子对于游子的意义,也看到了逆境中的一道光。臧健和决定改变生活的方式,开始在湾仔码头摆摊卖水饺,这个决定,让属于她的命运的齿轮终于开始转动。
而生活在新世纪的马丽,也在喜剧舞台上找寻属于自己的机会,但舞台表演虽然对于演员是非常好的锻炼,也是职业演员能力的证明,但舞台的传播力远远低于屏幕,一个演员,想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仅靠舞台远远不够。我们未曾知晓,东北的马丽在那些默默排练的日子里,是否吃过彼时已经红遍大江南北的湾仔码头水饺来缓解思乡之情,但她却也和臧姑娘一样,用自己的坚持,迎来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电影《夏洛特烦恼》。
当然,转机从来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完成的。臧姑娘健卖水饺开始并不顺利,水饺不是香港地区流行的食物,而来自青岛的她,粤语说的也不标准,所以也不敢大声叫卖。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吧,因为那蹩脚的粤语,让路过的人以为她在喊睡觉,一脸茫然!电影中,直到有几个学生来尝试水饺,大呼好吃,她的小摊才被周围的人注意到,她的生意也才慢慢好起来。而从此刻,臧姑娘这手里的饺子皮儿一掐一捏,是在制作美食,也是在拿捏她人生转变的机会。
至于马丽,2015年,《夏洛特烦恼》有多红显而易见,而马冬梅这个角色有多成功,也不必多说!不同于臧姑娘的转机是在走投无路时,马丽在得到《夏洛特烦恼》这个机会是已经在喜剧话剧里深耕了十年,在话剧领域也有了一定的积累,但这对于马丽而言,远远不够。所以,马丽非常珍视这个机会,为了演活少女时期的马冬梅,马丽狂瘦10斤,为了更好诠释中年时期的马冬梅的,马丽去观察各种市井大妈的生活细节。于是,马丽创造了马冬梅,而马冬梅也成就了马丽。或许就像马丽自己说的那样:“观众笑疯了,我吓坏了。在那一刻,我发光了!”
在臧健和在世时,她的每一次采访,都会出现“狮子山精神”,这个词的官方释义是:香港居民刻苦耐劳、勤奋拼搏、开拓进取、灵活应变、自强不息的精神。
显然,这些精神和臧健和确实很贴合,也是她走向成功的基石。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桥段,臧健和看到客人因为嫌饺子皮厚,所以只吃馅儿,这对于臧姑娘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于是她就好几天不出摊,就在家研究怎么改良,女儿们也就成了她的实验对象,要知道,那时候,臧姑娘还没有实力可以不赚钱专就搞产品改良。但她这么做,是因为她很清楚,想要做成一件大事,必须要做好无数的小事,不断地开拓,所以她愿意花时间研究,还愿意想尽各种办法去借鉴,询问馄饨摊的活面技巧,用在饺子上,所以,她成功了!而改良的饺子皮也让臧姑娘的饺子越来越受欢迎,开始有人想买生饺子,于是她又想到把生饺子冷冻起来做外卖,于是,也就有了湾仔码头的雏形。
而在香港千里之外的马丽,虽然没有生活在狮子山下,但狮子山精神却一样不落!《夏洛特烦恼》后,马丽真的红了,但大多数人对她的印象还是简单的喜剧演员,最多加个春晚小品演员。这对于马丽而言,也是不行的,因为对于一个优秀的演员而言,如果被打上标签,那么演艺之路,只会越走越窄。所以,她在不断调整,在过往的十年里,虽然马丽的电影还是以喜剧为主,但她都会通过自己对于人物的设定,给与每个角色不一样的状态,让观众看到不一样的角色魅力,也正是凭借着对每个角色的认真打磨,让马丽的口碑日增,既让她成为了国内票房最高的女演员,也让她迎来了更多的机会,《第二十条》里,她用近乎完美的演技,诠释了一个开朗的中年女性,面对孩子遭遇不公时的情绪起伏,而和雷佳音的对手戏,更是把中年夫妻的日常斗嘴的喜感,演绎的凌厉精致。
两位女性都靠着自己的努力,经过多年的打拼走到了人生的顶峰。臧姑娘的水饺摊越做越大,获得了香港大丸百货老板的投资,也有了自己的名字“湾仔码头”,从那个人来人往的码头走向了全世界,当年的臧姑娘也成为了家喻户晓“水饺皇后”。马丽的电影不再只是喜剧,她的演技也有了更大发挥空间,《第二十条》更是让她直接拿下了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成为了“百花影后”。
所谓登高望远,当人站到了一定的高度,对生活也会有新的认知。但难能可贵的是,这两位卓越的女性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来时路。臧健和拒绝日本公司的要求给饺子改名,因为她想让全世界的游子能好好的吃上家乡饭;而在2014年,湾仔码头拆卸重置前,臧健和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湾仔码头走一走,因为那是她梦开始的地方,她没有忘记帮助过她的每一个贵人,那个虽然嘴上不饶人,却给予了她太多支持和温暖的红姐;还有那个帮他支起摊子,叫她叫卖,告诉他怎么躲城管的糖水伯,当电影里他们再度相逢时,观众留下的眼泪也正是对于臧姑娘这一路走来的共鸣。
在百花颁奖礼上,马丽哭的很厉害,因为她很激动,感谢词里,她自豪的说,她代表所有优秀女演员,也代表所有喜剧人。就像我们开头说的,这两个属性很难融合到一起,但马丽就是做到了,就像她说的,喜剧女演员不是框注她的标签,而是她的来时路。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两位不同时代的杰出女性人生轨迹的诸多共同点,才能让马丽对于臧健和的故事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并作出精彩的演艺,当然,《水饺皇后》讲的时臧健和的故事,但也展现了马丽精神内核。那永远闪光的狮子山精神,真的很适合五一假期的主题,而不去歌颂苦难的叙事,也很适合在这个假期里去电影院做一次合家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