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张艺谋随口预言的成功,于和伟用了整整28年

萱萱聊娱 5天前 阅读数 6 #娱乐

1995年,上海戏剧学院大三学生于和伟攥着电影票,在影院里反复确认每一个镜头。他参演了张艺谋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却在成片里连背影都没留下。

彼时无人知晓,导演那句“群演里会出好演员”的预言,需要这个年轻人用28年光阴来兑现。如今手握白玉兰奖杯的于和伟,用百部作品诠释了何为真正的厚积薄发。

辽宁抚顺的寒门里,九个孩子中最小的于和伟在红薯香中长大。三岁丧父,母亲摆摊养家,哥哥姐姐们省下的口粮喂饱了他的童年。中考两次失利后,抚顺幼儿师范学校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

当话剧团来校招生时,这个从未接触过表演的少年,却在观摩中找到了人生方向。1992年报考上戏时,25岁的他已超龄,却用一首动情的诗朗诵敲开了艺术殿堂的大门。

求学路上,两个女人撑起了他的天空。大姐卖掉钢琴凑学费,妻子宋林静更是在南京话剧团的寒冬里,用爱情温暖着他最低谷的岁月。

那些年,看着同窗们崭露头角,自己却只能在舞台边缘打杂,于和伟甚至想过放弃。是妻子每天步行四小时送饭,用“你的眼睛会演戏”的笃定,将他从抑郁深渊拉回现实。

命运的转机藏在每个配角里,从《曹操》里惊鸿一瞥的荀彧,到《历史的天空》中临时救场的万古碑,他始终把龙套当主角演。

2010年,当高希希三顾茅庐请他出演《三国》刘备时,这个已演过七个曹操的中年演员,用三个月研读史料,最终让“接着奏乐接着舞”成为现象级文化符号。

属于他的黄金时代在39岁才真正来临,白玉兰奖四次提名两次折桂,金鸡奖最佳男配,飞天奖优秀男演员……荣誉接踵而至时,他始终记得2003年那个雪夜——刚拍完戏的他得知母亲去世,却因大雪封山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如今他给兄姐买房置车,却再难弥补“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在横店剧组与南京家两点一线间,于和伟用32年婚姻书写着娱乐圈罕见的爱情童话。当年那个在歌舞团练功房外苦等的青年,如今成了妻子口中“永远把家庭放首位”的丈夫。

从《觉醒年代》的陈独秀到《三体》史强,他始终保持着每年三四部戏的创作节奏,因为“演员就像陈酒,越沉淀越有味道”。

当张艺谋在《悬崖之上》片场再次见到这个曾经的群演时,28年时光已将他打磨成戏骨。从龙套到影帝的漫漫长路上,于和伟用坚持证明:真正的成功,从来不是偶然的预言,而是把每个角色都当作命运馈赠的修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萱萱聊娱

萱萱聊娱

萱萱说娱乐,传递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