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护士长王烁:把服务真正做到老人心里
连王烁自己也没想到,她居然会在养老领域工作这么久。2025年,是她在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工作的第13个年头。从一个毕业不久、刚满20岁的小姑娘,到深受老人喜爱、在技能大赛上屡获大奖的资深护士,王烁在养老服务一线牢牢地扎了根。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养老院里往往是安静的,甚至有些沉寂。而王烁就像“快乐小旋风”,哪里有她,哪里就是一片欢声笑语。王烁爱笑,笑起来时眼睛弯成一道月牙,特别有亲和力。
之所以选择做养老行业,王烁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离临床近一些。2012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王烁来到“一福”,成为一名一线护士。王烁从小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学的又是涉外护理专业,她自然而然地觉得,自己肯定能轻松胜任这份工作。
一开始,王烁被安排到了院内的“逸安园”工作。这是一个医养结合的园区,里面住的大部分是高龄、失能失智老人。和普通护士相比,“一福”的护士除了要打针输液,还要掌握养老护理技能。很快,王烁就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不够用了。
比如排痰。长期卧床的失能老人不能用一般的方法吸痰,只能使用翻身叩背的方法。王烁按照这个方法进行尝试,却没什么效果。请教院里的前辈后,她才知道问题出在叩击频率上。如果拍的频率不够,痰就不能顺利排出。与此同时,还需要通过沟通,让老人尽量配合。
一个小小的排痰,就有这么多学问!王烁意识到,养老护理并不是只要有热情就能做好的。她跟在资历深的同事身后,观察他们的工作方法,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不断积累经验。

王烁所在的园区有一位失能老人,刚来的时候一言不发,身上散发出很大的异味,精神状态很差。入院检查时,王烁发现老人的背部、髋部都有压疮,髋部两侧的压疮有巴掌大。王烁心疼得不得了,她小心翼翼地为老人处理压疮造成的伤口,一边清洁,一边关注老人的神态变化,轻声细语地询问老人的感受。第一次给老人处理完伤口,王烁发现,老人的眼角泛出了泪花。
起初,王烁以为老人因为病痛影响了语言能力。为了尽量减轻老人的疼痛,王烁每次换药动作都非常轻柔,换一次药往往需要两个多小时。考虑到老人身体十分虚弱,王烁在一日三餐之外,还为老人提供两顿营养加餐。经过大半年的悉心照料,老人的伤口变小了,身上的异味消失了,气色也越来越好。一天,王烁正在进行日常的护理工作,老人突然对她说了声“谢谢”。她这才发现,原来老人会说话。
“其实这位老人原本特别爱干净。”王烁说,老人失能后,因为没有得到妥善照顾,生了压疮,卫生状况急转直下。由于缺乏家人的关注,老人从此心灰意冷,变得沉默寡言,到后来干脆一言不发。直到遇到了王烁,老人冰封的一颗心才终于被融化。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王烁更加心疼老人。
为了能够应对更严重、更复杂的情况,她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在各种技能大赛中不断磨砺自己,从而提升自己的技能,帮助老人减轻病痛和心理上的创伤。在养老服务一线工作的13年间,王烁先后取得糖尿病专科护士和高级健康管理师资质,并在全市、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屡屡摘得奖项。去年,在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她荣获养老护理员项目三等奖,还获评“北京榜样·最美民政人”称号。
初到“一福”时,王烁并没有想过自己要在养老领域干多久。如今,她却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把院里的老人都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做养老服务虽然很平凡,但用心和不用心很不一样。每个人都会老,我们要换位思考,这样才能把服务真正做到老人心里。”养老服务,已经成了她一辈子的事业。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王琪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