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日北极会谈现裂痕,北方四岛争议成解冻死结

煜轩侃 4天前 阅读数 9 #国际

2025年3月26日,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鲁登科在摩尔曼斯克北极论坛间隙会见日本代表团,这场被外界视为破冰试探的会晤,最终以俄方强硬表态画上句号。莫斯科开出的复谈条件——要求东京彻底放弃对俄制裁并承认俄对南千岛群岛(日称北方四岛)主权——直接将两国关系推向更深的冰封期。这场持续23分钟的会谈,暴露出俄日在地缘战略、历史纠葛与阵营对抗中的结构性矛盾。

自2022年俄乌冲突升级后,日本累计对俄实施1123项制裁,冻结俄企在日资产超47亿美元,并全面禁止半导体制造设备等59类高科技产品出口。俄方反制更为彻底:终止1956年《苏日共同宣言》框架下的和平条约谈判,叫停北方四岛联合经济特区计划,并将该区域军事化程度提升至冷战以来最高水平。日本水产省数据显示,俄方2023年单方面废除《日俄渔业协定》,导致北海道渔民年损失超6.3亿美元。

此次会谈所在的摩尔曼斯克,正是俄罗斯北极战略的核心支点。俄北极发展部2024年报告显示,北方航道货运量突破3600万吨,其中液化天然气运输占比达58%。日本作为全球第三大LNG进口国,曾试图通过参与北极液化天然气2号项目获取稳定能源,却因制裁被迫退出。莫斯科转而将印度、越南纳入北极能源合作圈,仅2024年就与两国签署价值74亿美元的港口建设与破冰船采购协议。

南千岛群岛的军事部署已成俄制衡美日同盟的关键棋子。俄国防部近期在择捉岛部署S-500防空系统,在国后岛建成可停靠核潜艇的深水港。卫星影像显示,该区域现驻有俄太平洋舰队第18机枪炮兵师,配备“棱堡”反舰导弹系统,火力覆盖北海道全境。日本防卫省估算,俄军在四岛的军事设施建设投入已超22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340%。

俄罗斯对日能源杠杆逐渐失效,转而深化与亚洲其他经济体合作。2024年俄对华原油出口量达1.02亿吨,管道天然气输送量增至480亿立方米,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提前贯通。与之形成对比,日本LNG进口结构中俄气占比从2021年的9%暴跌至2.3%,被迫以溢价40%的成本转向澳大利亚与美国采购。

尽管俄日关系陷入僵局,北极航线开发仍存理论合作空间。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指出,北极航道商业化可使中日韩海运里程缩短30%,但日本2023年加入北约“北极挑战”军事演习,彻底断送与俄合作可能。俄方转而加速与印度合作建设阿尔汉格尔斯克深水港,该项目预计2027年投运后将承担北方航道15%的货物中转。

日本对美战略依附正在付出地缘代价。清华大学战略研究报告显示,北约通过吸纳日本、韩国为“全球伙伴”,将北极防务与印太战略捆绑,刺激俄在远东部署“萨尔马特”洲际导弹。这种安全困境形成恶性循环:日本越强化美日军事协作,俄越推进边境武装;而莫斯科每项反制措施,又成为东京申请增加军费的借口——2025年日本防务预算已突破GDP的2.3%。

俄日关系的解冻钥匙,或许藏在东京的外交工具箱底层。若日本能效仿匈牙利、土耳其等北约国家,在制裁执行中保留弹性空间,或可在渔业、北极科考等领域重启技术性对话。但岸田政府受制于国内修宪议程与美国战略捆绑,短期内难现战略自主。当莫斯科的北极破冰船驶向新伙伴时,留给日本的选择时间,正随着北方四岛上空的导弹预警雷达转速一同进入倒计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煜轩侃

煜轩侃

为你深度解读热点事件,揭开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