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装备有多强?八国联军打开军火库,发现6大世界先进武器
【前言】
晚清那时候,其实已经是徒有虚名,没多少实际的力量了,那它的军事实力到底是个啥样呢?
说起晚清,在不少人眼中那可是负面消极的。这个朝代常被认为软弱无能,在政治上没啥魄力,军事上也没啥实力。不过,要是从历史的视角去审视,我们就能看到一些截然不同的情况。这里头,能看到先进武器装备的存在,能发现西方武器引进的迹象,这也不禁让人产生疑问——
晚清时期的军事实力究竟咋样呢?他们所具备的武器装备,到底是先进还是落后呢?要是切实地运用起这些装备,那又会引发何种转变呢?
【格林沉默,诺登飞无言——西方武器的引入】
1840 年鸦片战争过后,清朝陆陆续续引进了好几样西方的先进武器。在这当中,最为显眼的,得数格林炮以及诺登飞多管机枪了。
在1861年,美国人发明出了一种新型机枪,这就是格林炮。这种旋转式手摇的机枪,射速那是相当快,特别符合当时战场的需求。李鸿章想要增强军力,花了大价钱从美国购进了几十挺这样的新型机枪。清军士兵为了能更轻松地移动这机枪,特意给它装上了两个轮子,这让它的样子看起来就像一门小小的加农炮,“格林炮”的名字也就这么来了。
1881 年,清朝的金陵机器制造局以格林炮的原版样板为参照,成功仿制出了“十门连珠格林炮”。这国产的格林炮在性能上和原版相差无几,可弹药供应方面却存在问题。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打响,清军携 4 挺格林炮前去应战,然而没过多长时间,就因弹药耗尽无奈落败。这并非是武器的问题,而是清军对该武器的使用方法不够熟练所致。
那会儿,清廷派去朝鲜的增援部队方才抵达前线。他们扛着沉重的格林炮,在酷热的夏日午后艰难前行。虽说金陵机器局制造的“国货”挺有实力,然而清军对这些武器的训练着实不够。这当中的许多士兵来自中原内地,他们以前压根没见过这种新型武器,对于如何在战场上使用更是知之甚少。当部队绕过大同江的时候,有几个年轻士兵竟然差点把炮管当成了铁棍,往地上一立,差一点儿就把这批珍贵的军火给弄坏了。
“嘿!别瞎整!这可是洋物件儿,咋能随便糟践呢!”边上一个四川籍的老兵扯着嗓子呵斥道,顺势一巴掌就挥了过去。那几个年轻后生虽说身板儿挺壮实,这会儿却也不敢吭声,只好老老实实地赔着不是。老兵抹了把汗,嘴里嘟囔着:“这玩意儿,都说是什么神器……实际用起来,可没那么神乎!”
或许啊,就那几句轻飘飘的、满是轻蔑的私下话语,最终把事情搞砸了,导致了惨败的结局。要是清军真能把新武器给吃透了,还能运用得特别熟练,那甲午战争的结果没准儿就会大不一样了。可历史就是这么残酷,所有的这些也都只能是瞎琢磨。和格林炮差不多,诺登飞多管机枪也曾有那么一段时间被清军看重……
【马克沁与克虏伯——欧美武器的大量运用】
诺登飞机枪和格林炮不过是晚清引进与仿制西方武器的一小部分。要知道,那时他们还从英国购进了马克沁重机枪,又从德国弄来了众多克虏伯系列的火炮。这些武器的性能啊,一点儿也不比当时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的武器差。
美籍英国人马克沁在1883年设计出了一种新型重机枪,那就是马克沁重机枪。这枪的威力相当大,射速更是快得惊人,在甲午战争前,它是清军所拥有的最先进的单兵自动武器之一。那时,清政府从英国购进了10挺马克沁机枪,还打算给军队大量配备呢。然而,这批武器价格昂贵,这最终阻碍了清军的装备计划。
在 19 世纪 80 年代,马克沁重机枪现身时,于西方世界引发了一阵轰动。和其最强劲的对手加特林机枪相较而言,马克沁重机枪的射速更快,有效射程也更远。就这么一阵子,这种新型的马克沁重机枪博得了众多国家的喜爱。英国、美国、俄国都接连着手配备这股新兴力量。
然而,这批新武器的价格高得离谱,这就使得它们很难在每一支清军部队中广泛配备。当时,一挺马克沁机枪的价格,跟一名中级军官好几年的俸禄差不多。如此昂贵的武器,要想大量采购那是相当困难的。等到 1894 年中日战争打响的时候,整个清军部队里可能也就只有几十挺马克沁重机枪,而且大部分都集中在北洋海军的主力舰艇上。和马克沁机枪面临资金不足的情况不一样,来自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大炮,倒是获得了清政府的着重扶持……
【无能的不是武器,而是统帅】
要是回顾一下晚清末年的军事情况,咱们就能清楚地看到这么个事儿:那时候清朝的武器装备可不是一点进步都没有,他们可是装备了好些当时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的枪炮呢。像马克沁机枪、克虏伯火炮、诺登飞多管机枪,清军都曾用过一阵子。
关键问题是,这些武器极少在实战里被大规模运用。军队对其很陌生,连足够的使用训练都没有。而且朝政污浊不堪,军费捉襟见肘,致使大量先进武器压根儿没起到实际效用。
得嘞,晚清之所以失败,罪魁祸首可不是武器,而是那统治集团太无能。他们压根儿就不把军队建设当回事,也不给士兵提供充足的训练以及后勤方面的保障。就这样,清军虽说有着一流的武器,可最终还是一败涂地。整个朝代呢,也就在内部的忧患和外部的侵扰下,走向了灭亡。
【结语】
要是能把先进武器切实地利用起来,要是装备优良的清军能够得到充分的训练,那么当年八国联军进京的时候,情况也许就会有所改变,历史的发展走向也会大不相同。
1900 年,八国联军闯进了北京,不少外国士兵对缴获的清朝武器惊叹不已。他们压根没想到,这个看似软弱的东方帝国,居然配备着这般精良的现代化武器装备。有个法国士兵更是说出了这样的话:“从清军那儿缴获的武器里,有些我们军队见都没见过。”
然而这些武器终究没能发挥作用。它们在仓库里闲置着,仿佛成了这个朝代走向衰败的一个标志。就像有位清朝的老臣,在慈禧太后面前万分痛心地说道:“咱的军队装备挺好,可将领们没本事啊!”
决定胜负的关键在于将才,然而这个腐朽的封建王朝,再也找不出智勇兼备的统帅了。可惜时光无法倒流,历史已然定格,人们唯有透过后视镜去审视和反思。也许就像梁启超所说:“咱们要把所有强国当作学习的榜样,把所有弱国当作警醒的铭刻。”清王朝的灭亡,应当给后人留下深刻且悲痛的教训。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