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996”社畜白居易:古代打工人如何反内卷?

九月读书 10小时前 阅读数 2 #情感

在大唐那个璀璨的诗坛星空中,白居易毫无疑问是特别突出的一颗星。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官僚家庭,年少的时候就已经很有名气了。他一辈子在官场中经历了起起落落,从刚开始进入职场时的那种特别努力的人,到后来变成了善于用另一种方式生活的人。要是用现在的眼光去看他的人生轨迹,完全就像是一本很生动的古代打工者“反内卷”的指导书,里面包含着让人深深思考的智慧以及非常有趣的情感。

一、卷王出道:从神童到社畜的残酷进阶

公元772年,白居易生于河南新郑,处于一个普通家庭之中。他从小就展露了极为惊人的天赋,格外聪慧,年纪轻轻便能,把经典读得滚瓜烂熟,还能吟诗作文,简直可称为“神童”。然而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时代里,天赋仅仅只是一张入场券罢了,若想在仕途上有所建树,那就必须付出比常人还要多得多的努力。

16岁那,年白居易怀揣着满膛,的抱负与诗稿,单枪匹马地前往长安,敲响了文坛大,佬顾况的家门。

顾况看着眼前这个青涩少年,再瞧瞧长安居高不下的物价,半开玩笑地说道:“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啊!

”可当他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时,不禁眼前一亮,心中暗叹:这哪是初出茅庐的小子,分明是诗坛隐藏的扫地僧

这份肯定不是短时间就能达成的,也不能立马给白居易的仕途铺出一条平路。它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显出其作用。

当时的科举,盛行“行卷”之风考生需要提前带着作品四处拜访权贵,寻求引荐。

出身平凡,没有背景的白居易,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只能凭借着疯狂地输出去刷自己的存在感。

他将自己关在简陋的出租屋里,与外界隔绝。

白天他沉浸在应试诗的创作中,反复地琢磨每一个字词,而且非常专注地力求写出符合科举要求的佳作;夜晚呢又一头扎进儒家经典里,点起灯来夜读,不断地啃食那些晦涩难懂的古籍。

长时间的、高强度的学习,让他的手指,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头发也大把大把地脱落,但是他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贞元十六年的时候,白居易靠着一直不松懈地努力以及非常出众的天资,在科举考试里露了头角并且很顺利地考上了进士。榜单公布的那一天,他激动得差不多没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眼睛都红了。接着他拿起笔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每个字每句话都透露出因为年纪小就取得成就而有的骄傲和欢喜。

但入职后的白居易,很快就被现实狠狠“打脸”。

作为秘书省校书郎,他每日面对的是如小山般堆积的典籍,需一字一句地去校对;而且绝对容不得半点差错。其实呢在这个过程里,他的眼神格外专注,竟仿佛能够穿透每一页纸张,去捕捉那些或许会被忽视的细微之处。

遇上皇家祭祀,以及官员任免等重大事件的时候,更是需要不停地、长时间地去撰写公文。其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作强度是非常大的,而且往往需要集中精力,不能有丝毫懈怠。

而且唐朝实行“五日一休沐”,相较于现代的双休制度,假期直接少了一半。

白居易于《寄元九》里无奈地吐槽道:“月惭于那二百张谏纸;岁愧于这三十万俸钱。”他如此这般感慨着,似乎心中有着诸多难言之事。

表面上看似在凡尔赛,实则字字句句都透露出打工人的辛酸——拿着相对而言较为丰厚的俸禄,却要承受极大的工作压力,这不正是当代“拿命换钱”白领的真实写照吗?

二、职场觉醒:从热血青年到佛系老炮

元和元年(806年),35岁的白居易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而且他获任盩厔(zhōuzhì)县尉此职就如同现今的县公安局长一般。

初到任上,白居易本想着能大展拳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不过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

他切实地看到了底层百姓那凄惨的生活:农民们历经一年的辛勤劳作,在交完赋税之后,全家仅仅能够依靠野菜来果腹,在温饱的边缘艰难地维持着;年轻女子们,被官府强硬地征选进入宫中,与亲人含泪分别,自此便骨肉分离,根本不知道在何年何月才能够再次相见。

这些让人特别震惊的景象,深深地震撼了白居易的内心,这种震撼很深刻。

他再也无法,对这些社会黑暗视而不见,毅然决定,用自己手中的笔,作为武器,写下了《观刈麦》《卖炭翁》等直击社会痛点的“爆款”诗作。

在《卖炭翁》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短短的一句呀,把卖炭老翁在艰难生活里的那种矛盾心理描绘得极为深刻呢,简直堪称大唐时期的“深度社会调查报告”。

不过敢讲真话确实得付出代价。当白居易呈书检举权贵,进而将社会弊病揭露出来之时,他被说成“越职言事”,接着便很快从中央被贬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去担任司马。这次被贬谪,成为了白居易人生的一个重要分界点。此前呢他是一个怀有理想,且特别渴望改变世界的满腔热血青年;此后他在那残酷的现实中,彻底看清了职场的实际情况。

在江州白居易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

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既是对琵琶女悲惨遭遇的深切共情,也是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无奈喟叹。

从那以后,白居易逐渐开启了“佛系躺平”模式。

他主动申请,调到了洛阳。理由是,“洛下有很多山水,乘一艘扁舟就可以去垂钓。”

在洛阳他白天忙着处理那些必不可少的事;晚上呢就会叫上几个好朋友,一块儿去喝酒,还一起吟诗,尽情享受生活的趣味。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中隐”哲学:“大隐其实是处于朝市之中;小隐则深入到丘樊之内。”这种哲学思想,似乎是在向大家传递这样一个观念,不同的生命选择有着各自的归宿,大隐潜藏在热闹的市井之间,小隐栖息在宁静的山林深处,两者都散发着别样的魅力。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意思是,既不远离官场放弃应有的待遇,也不过度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

三、反卷实操:白居易的职场生存指南

一)打造个人IP,实现斜杠人生

白居易深知“鸡蛋不宜置于一个篮中”的道理。在官场奋力拼搏的时候,他一直都没有丢弃诗歌创作这一重要的事情。他的诗歌风格独具特色,简洁且易懂,即使是一个字都不认识的老妇人也能够理解,所以在民间拥有很多的粉丝群体。当时在长安,那些歌女们,如果能够演唱几首白居易的诗作,她们的身价立刻就可以翻倍,由此可以看出他的诗歌受到喜爱的程度之深。

这种强大的个人影响力,反而成为了他职场的护身符。

哪怕遭遇贬谪,各地官员也不敢对他太过为难,毕竟得罪了这位顶流诗人,舆论压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这就好比现代职场人,拥有副业技能,发展出斜杠身份,在工作中自然会更有底气。

比如当下,一些程序员,在工作之余,通过自媒体,分享编程知识,打造个人技术IP,这样的话,不但获得了额外收入,而且在本职工作中,也更有话语权。

二)精准拿捏“摸鱼”艺术

在洛阳充当闲官的这一时期,白居易将“偷懒”这件事做出了新的水准。他其实并非真正无所事事,反而常常在观察生活与思考创作中寻找灵感,并且乐此不疲。

他自创了“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的摸鱼方式,每天上完班以后,就直接奔向江边,一边饮酒,一边作乐,而且等到微微有些醉意的时候才肯回家。

但他的“摸鱼”绝非消极摆烂,而是将时间投入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上:游山玩水,在大自然中,寻找创作灵感;研究茶道,在茶香氤氲中,享受宁静;与好友唱和,在诗词交流中,陶冶情操。

他在《池上篇》中把自己闲适自在的日子描绘得很生动:“有十亩大的宅院,而且还有五亩的园林,其中楼阁,有的高有的低排列得错落有致;花木有的繁多,有的简洁,搭配得很有章法。”这一段落欢快且愉悦地展现出他的生活景象,清楚明了地流露出那种恬淡的情趣。

有水一池,有竹千竿。

”这种在有限的生活空间里,创造无限诗意的精神,值得当代打工人借鉴

如今许多职场人虽然工作繁忙,但依然会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摄影、绘画等兴趣爱好,或者在午休时间阅读一本好书,这本质上也是一种“摸鱼”是在工作之余为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提醒自己工作是为了生活,而不是生活为了工作。

三)拒绝无效社交,建立高质量朋友圈

白居易的朋友圈,堪称大唐顶流天团,元稹刘禹锡裴度等皆是其中成员。这些人不仅是他政治上的盟友,更是精神上的知己。白居易坚决拒绝参加,那些无意义的应酬,只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往。在《与元九书》中他曾写道:“诗者根于情苗于言华于声实于义。”意思是写诗要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交朋友同样也要真诚相待。

这种社交哲学,放在现代社会依然十分适用。

在当今职场,很多人嗯陷入了无效社交的怪圈,接下来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还有精力去参加各种酒局、聚会不过却并没有真正地交到知心朋友。

相反那些懂得筛选社交圈子,与真正懂自己、价值观相符的人交往的职场人,往往能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更多支持与快乐。

比如一些创业者,通过行业社群,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伙伴,而且在业务上,相互合作,在精神上,彼此鼓励,共同成长。

四、白居易的当代启示

在当今的时代,“内卷”已然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词语。而且各个领域均呈现出异常激烈的竞争局面,年轻群体正面临着极其沉重的工作与生活负担。白居易所讲述的那个故事,实际上为现代的年轻人提供了诸多非常宝贵的启示。

首先要学会接受平凡,但永远不要放弃热爱。

白居易虽然没能成为名相,不过却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政治抱负,只不过这与他在诗歌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相比,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他成为了伟大的诗人,其诗歌作品流传千古,深受人们喜爱。

在职场里,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那种特别努力的人”。盲目地跟着大家一起内卷,这不仅会使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都感到疲惫,而且还有可能让自己迷失前进的方向。

与其如此,不如静下心来,找到自己擅长且热爱的事情,深耕其中,同样能够实现人生价值。

就像现在有很多年轻人,虽然从事着普通的工作,但在业余时间投身于自己热爱的手工制作、短视频创作等领域,通过努力收获了粉丝和认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其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拒绝内耗。

面对职场中的不公和困境,白居易没有选择硬刚,也没有彻底躺平,而是采取了“中隐”策略审时度势,在复杂的环境中为自己找到一条出路。

现代职场人也应该学习这种智慧,当遇到无法改变的现实时,不要一味地,抱怨、焦虑陷入内耗之中,而是要调整心态,寻找新的突破口。

比如当晋升机会有限的时候,与其在内部激烈地竞争当中消耗精力,不如去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而且这样的话为未来的职业转型做好准备。

最后要一直铭记在心;工作只不过是一种方式罢了,而生活才是真实的归宿。

白居易一辈子,都在竭力地均衡着工作同生活的关联;而且即便处于被贬的艰难处境之中,他也能够主动地去寻觅生活的趣味,进而将生活演绎成了诗。

当代年轻人,常常因为工作压力大,而将生活本身给忽略掉了。

其实我们应该学会在忙碌的工作中停下脚步,享受生活的美好,比如定期与家人朋友聚会、培养兴趣爱好、出去旅行等。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成为工作的机器,真正拥有幸福的人生。

五、互动话题与小结

互动话题:你在实际职场生活中,有没有借鉴过类似白居易的反内卷策略?效果如何?或者你还有哪些独特的反内卷小妙招?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和想法!

白居易这一辈子,从“卷王”到“反卷达人”,那可真是充满了传奇般的色彩。他凭借自身所经历的事儿告诉咱们,在那极为残酷的职场竞争当中,既不跟着大流走,也不盲目地去内卷,一直都能保持着清晰的自我认知,接下来寻找到那种特别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居然也能够活得十分精彩并且很有意义。他的这种反内卷的智慧,跨越了千年的时光,而且还能为当代的年轻人照亮前行的道路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九月读书

九月读书

用心读懂每一本心仪的书,分享写作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