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女儿=提前退休?同事卖房躺平引热议:给女儿的嫁妆不是房子而是重启键

文化小侠 2周前 (04-29) 阅读数 0 #推荐

尽管今年大环境没有前几年好,但是朋友又入手了一套房,还盘了个底商。

用他的话说就是:买房不是为了改善住房环境,也不是为了学区房,都是给儿子存的刚需!

另一位有女儿的同事王姐,反而有了另一种活法。

不仅忙着出售闲置房产,就连工作也开始躺平了,40刚出头就开始计划退休养老的事了,最近还计划带着孩子出去旅行。

其实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在整个城市乃至全国都有这样的趋势:有儿子的家庭普遍在增加资产配置,而有女儿的家庭则在逐步清理资产,且与家庭经济状况无关。

有儿子的家庭在增加资产

其实,在大学之前,养女儿和养儿子的家庭成本是一样,但是在大学毕业后,就会迎来分水岭。

在中国家庭资产负债表上,儿子往往是最重的负债项,却也是最长远的资产项。

在传统观念里,儿子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期望,父母们希望通过积累财富来帮助儿子在社会中立足,所以为了让孩子起步快一点,大部分家庭都会在儿子毕业后,为他们准备婚房或者为儿子创业准备启动资金。

隔壁老李就是,即使退休了依旧奋斗在一线,被返聘到单位做了管理层。

60岁的人还是全国各地飞,亲力亲为的洽谈业务。挣的钱自己几乎全都贴补给儿子一家。

这也反映当下父母的焦虑:不能让儿子输在起跑线上已成为父辈们的集体潜意识。

有女儿的家庭在清理资产

与有儿子的家庭不同,有女儿的家庭似乎更注重当下的生活质量。

他们认为,女儿的幸福和快乐比物质财富更重要。

因此,很多家庭会选择清理资产,减轻经济负担,实则是将财富转化为更灵活的生命体验。

就像同事王姐家一样,她们不再追求更多的财富积累,而是选择享受生活,并把卖房款的30%投入女儿海外深造基金。

她说:“比起留套空房子,我更想给她闯荡世界的底气"。毕竟相比房产和银行卡里余额来说,给女儿最好的嫁妆,一定是随时重启人生的能力,就像电视剧中的玫瑰一样。

就像同事王姐家一样,她们不再追求更多的财富积累,而是选择享受生活。

最后说

当我们在讨论资产流动方向时,本质上是在丈量亲情的温度刻度。

那些为子女购置房产的深夜加班,那些支持女儿环球旅行的洒脱转账,都是中国式父母用不同解题思路书写的同一份爱的答卷。

这种多元选择背后,藏着中国家庭生存智慧:真正的传承不在房产证上,而是教会孩子创造价值的能力,让子女拥有敢于追梦的底气。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文化小侠

文化小侠

小镇宝妈,专注分享生活、个人成长和育儿领域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