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选择“闭关锁国”,中美差距已超200倍,换谁来也无力回天
2025年4月17日,美国宣布对中国的造船、物流和海事领域启动“301调查”,并计划对靠港美国的“中国相关”货轮征收最高140万美元的“港口费”。
消息一出全球哗然,特朗普以为这样做能给美国国内的造船企业打上一针强心剂,可惜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操作不亚于当年清朝的闭关锁国。
然而中美造船业之间的差距,已经不是一句“美国优先”能抹平的——数据摆在那里,换谁来都得认怂!

特朗普这回的动作,说白了,就是想通过贸易壁垒,把美国的造船业从ICU里拉回来,而他的心里有三本账:经济账、地缘账和政治账。
首先美国造船业曾经是二战时期的“工业神话”,一周就能下水一艘航母,商船造得快到让德国潜艇都追不上。
可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资本都跑去追高科技和金融的暴利,造船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产业被抛弃得一干二净。

过去70年,美国造船量暴跌85%,能造大船的船厂少了80%,核心供应链更是断得七零八落。
如今美国在全球商船市场的份额,连0.1%都不到,而反观中国,2024年造船量占全球56%,手持订单63%,新接订单更是高达74%。
特朗普眼红了,想通过“港口费”逼各国把订单给美国,幻想让美国造船业“满血复活”。

然后就是地缘账,中国自几年前以来,一直稳坐全球第一大船东国的宝座,尤其在能源运输领域影响力巨大。
这让特朗普坐立不安,作为能源出口大国,美国可不想自己的命脉被别国捏着。
于是他不仅针对中国,还限制所有非美国造的LNG运输船,试图把订单抢回美国,确保能源运输的安全可控。

最后的政治账,主要是特朗普的票仓靠美国传统制造业的“红脖子”选民,这些人亲眼见证了工厂倒闭、生活水平下滑,对国际贸易和外部竞争充满了怨气。
特朗普深知,要稳住这群选民,就得不断煽动民粹情绪,树个“外部敌人”转移注意力。
尤其现在,他二次入主白宫后支持率掉了14%,共和党选民对经济前景悲观,中期选举的压力又如芒在背。

搞点保护主义的大动作,既能给选民打鸡血,又能转移国内矛盾,何乐而不为?
可问题在于,这三本账算得再响,现实的骨头却硬得啃不动,中美造船业200倍差距不是喊口号能追上的。
中美造船差异难以抹平先看成本,美国造船价格是国际平均水平的4倍,比如一艘成品油轮,美国报价1.25亿美元,中国只要3650万美元。

一艘风电安装船,美国要6.25亿美元,中国3.3亿美元;LNG双燃料集装箱船,美国3.3亿美元,中国5500万美元。
为什么差这么多?中国在长江入海口200公里内,聚集了上千家造船和配套企业,这种“集群效应”让成本低到飞起。
反观美国,其核心设备国产化程度仅为 40%,在推进系统、曲轴等关键部件领域,完全依赖进口,由于缺乏自主供应能力,无法有效控制成本,致使其设备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再看效率,中国造船厂的效率,简直是“时间管理大师”。
江南造船厂大幅提升建造效率,将大型集装箱船建造周期缩短约三分之一,沪东中华在造船领域同样成绩斐然,LNG 船建造时间压缩超一半,展现出我国造船业强劲的技术突破与生产优化能力。
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美国船舶建造效率存在显著差距,其单船建造工时超出 40% - 60%,漫长的建造周期导致生产效率严重滞后,这样的低效状况着实令人咋舌。

产能对比更是让人绝望,中国有75家大型造船厂,年造船能力2325万吨,2024年交付1286艘船,占全球54.6%。美国呢?
美国年造船能力仅为中国的 1/200,全年交付 28 艘船,总吨位 30 多万吨,仅占全球份额 0.04%,其建造船舶多为拖船、作业船等小型船只,在远洋货轮这类大型船舶领域几乎难觅踪影 。
这200倍的差距,特朗普想靠“港口费”抹平,无异于痴人说梦。

特朗普的“闭关锁国”政策,看似要制裁中国,实则是在给自己挖坑,后果有多严重?咱们来算算。
全球供应链首当其冲,中国每年交付的商船占全球一半以上,制裁中国船舶,等于让全球损失1000万修正吨的运力。
海运成本直接涨50%,美国自己的农产品出口每年要亏50多亿美元,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港口成本低,货物流量分分钟被抢,美国港口的竞争力得打个大问号。

美国消费者更惨,美国21%的进口靠中国船舶,制裁后,每个集装箱成本增加600-800美元。这些钱最后都得美国老百姓掏腰包。
据估算,美国人每年得多花300亿到500亿美元,通胀率可能上升0.8个百分点。
红脖子们盼着特朗普多给点工作、涨点工资,结果工资没涨,超市里的东西倒先贵了,这波操作,特朗普自己都得给自己点个“赞”吧?

参考资料:陈建榕:美国对华造船业限制措施实为“剜肉补疮”之策 央广网
定向打击中国造船业,特朗普想干啥?丨思辨风云 直新闻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敦促美方立即停止错误做法 新京报
美公布对华造船业301调查结果,最终买单者将是美国消费者 界面新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