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负别只让他打回去,巧用“首次效应”,让孩子变得不好惹
此前,在网上看到过一则视频,视频中一个女孩被众多的女孩围殴,期间这个女孩一动不动,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但仍旧被欺负了很久。
看到这样的画面,我不禁怒火丛生,一边替那个被打的女儿抱不平,一边也在不断地谴责那些打人者。

但是在冷静之后,我却想到了另外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被打的孩子之所以被打,似乎是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因为她在被打的时候,并不懂得求助,也不懂得找机会快速地脱离对方的施暴范围,而是如同木桩一样待在原地,一动也不动。
所以说,家长在对孩子实施的家庭教育中,一定要包含关于自我保护这方面的内容,教会孩子自保方法,让孩子拥有自保能力。
有些家长表示,现在国家不是也已经为每个学校都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嘛,像是教育孩子这样的问题,还是交给学校吧,毕竟我们不是专业的,学校才是专业的。
拥有这样思想的家长,其实是很可怕的,因为这明显就是给自己的不负责找借口。
导致孩子受到欺负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学校的“治安”不好,同时还存在孩子自身的问题。

一、孩子为什么会被欺负?
梁启超说过:“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如果家长在孩子小时候没有注重对孩子的一些成长教育,那么孩子就可能会存在一些个体缺憾,从而导致容易被欺负。
1)孩子性格胆小
自古以来,受到欺负的大部分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比较胆小。
为什么胆小的孩子会受到欺负呢?因为这些孩子胆小怕事,所以施暴者在欺负孩子的时候,不需要去担心孩子的反抗、报复或是告发等因素。
因为胆小的孩子在受到欺负的时候,只会忍气吞声。
而导致孩子胆小的原因有很多,但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家庭因素。
比如家长小时候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不正确,导致孩子的性格在成长的时候产生了缺陷,变得胆小怕事。
当然,有些孩子或许是因为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了一些对心理刺激较大的事情,从而产生了胆小的性格。
但是无论是何种原因,孩子胆小性格的形成,都是与家长是脱不开关系的。

2)孩子不擅交际
我们经常能够听老辈人说“不要一个人走夜路”,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鬼神之说。
而是在以前的旧时代,社会比较动荡不安,一个人在晚上出门的时候,有可能会遇到抢劫等危险。
这也告诉我们如果自己的交际圈不够大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受到他人的欺负。
在学校也是一样,如果说孩子经常在学校独来独往,没有什么朋友,那么这个孩子就很可能会被欺负。
孩子受欺负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因为孩子没有朋友,所以被欺负的时候属于势单力薄的状态,更容易被成功欺负。
二是因为孩子过于孤独,可能会被施暴者视为“孤傲”、“不近人情”等,从而激发起施暴者的施暴欲望。
另外,孩子不擅交际的话,其本身的很多言行举止,都可能会受到他人的误会,从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孩子就更有可能会遭到欺负了。

3)孩子不懂示强
现在的社会虽说是文明社会,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永远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孩子在学校也是一样。
孩子需要去展现出自己的实力,让其他人知道自己“不是好欺负的”,这样才能够避免一些来自他人的欺负。
但是,如果孩子不懂得去示强,在那些施暴者的眼中,孩子就成为了一个可以随便欺负的“软柿子”,从而就会产生欺负孩子的念头。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如果孩子本身的实力够强,能够完全抵御来自他人的伤害,那么是不是就可以不用示强?
其实并不是的,因为孩子虽说能够抵御来自他人的伤害,但是他人并不了解孩子的实力,所以同样会来找孩子的麻烦。
而如果提前让别人知道自己是不好惹的,社会复杂,孩子学会反抗,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被欺凌的可能。
林格伦说过:“儿童需要管教与指导”,家长一定要注意教会孩子一些有效的方法来保护自己,从而让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教会孩子使用“首次效应”来进行自保。

二、什么是“首次效应”
“首次效应” 也叫 “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
当孩子首次被欺负时,“首次效应” 就可能产生作用。
比如孩子第一次被欺负时,如果家长或老师没有及时干预,这件事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负面印象,让孩子陷入恐惧。
后续面对类似情况时,会因为这一首次印象,更害怕、怯懦,即便有机会改变被欺负的处境,也会因为首次留下的阴影而选择逃避,默默忍受。
如果欺负者第一次得逞后未被制止,就会强化“欺负他没事”的心理,变本加厉。
【举例】:孩子A第一次被打后告诉老师,老师严肃处理,欺负者从此收敛;
孩子B第一次被打后家长说“别惹事”,他可能永远学不会保护自己。
第一次的处理方式,往往决定了后续事态的发展方向。

三、如何教孩子利用“首次效应”来保护自己?
✔及时的向老师或家长求助
在孩子被欺负的时候,孩子要第一时间找到老师或是自己的家长求助,从而让其他的孩子知道,“我是不好惹的”、“我敢于将你们欺负我的事情告诉老师或其他人,从而让你们受到惩罚”等,从而杜绝施暴者的施暴念头。

✔注意巩固自己的交际圈
要避免被欺负,孩子还需要主动地去扩大和巩固自己的交际圈,让其他的孩子知道“我的朋友很多”、“你们欺负我,就等于得罪了我这么多朋友,你们肯定不好过”,从而让施暴者不敢轻易地欺负孩子。
✔增强自身的实力
施暴者的施暴对象,一般都是比较好欺负的。而如果孩子一身的“腱子肉”,那么一般都不可能成为施暴者的欺负对象。
因为满身“腱子肉”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惹不起”。所以,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强身健体。
当然,并不是说孩子一定要身强力壮,也可以让孩子变得开朗外向、八面玲珑等,这样就会给人一种“这个人很厉害”的感觉,从而不会去主动欺负孩子。

结语
良好的利用“首次效应”,让施暴者在第一眼看到孩子的时候,就无法萌生欺负孩子的念头,这才是最好的杜绝校园霸凌的方式,也是孩子最佳的自保方法,将施暴者的施暴念头完全扼杀在萌芽之中。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