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碰撞爆燃,家属推责给小米,死者生前错过两次逃生机会
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发生严重交通事故。车辆在驶入施工修缮路段时,与高速路边的水泥护栏发生严重碰撞导致车辆自燃,驾驶室前排落座的两名女生当场身亡,后排的一名女生也因抢救不及时死亡。4月1日晚间,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发文回应,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承诺会积极配合调查。
根据小米提供给警方的信息,事发当晚,事发车辆小米SU7标准版自动辅助导航驾驶(NOA)被激活,车辆处于自动辅助驾驶状态,车速为116千米每小时。NOA激活一分钟后,小米汽车发出轻度分心报警。22时36分48秒——车辆发出轻度分心报警约8分钟,NOA发出脱手预警提示“请手握方向盘”。进入施工修缮路段前,车辆检测到路段前方有障碍物后,发出风险提示,请求减速并开始减速。一秒钟后,NOA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方向盘先往左旋转后再往右旋转。22时44分26秒至28秒之间,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
随后,车端Ecall触发,确认事故发生并报警、呼叫120急救服务。事发一分钟后,小米与车主取得联系,确认非车主驾驶。22时47分15秒,调配120成功。晚上约23时许,120抵达事发现场。根据事发时间段,驾驶员从开始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到车辆撞上路边水泥护栏爆燃,过程仅有1至3秒的时间。
对此,遇难者家属表示,孩子当时开的是自驾模式,2秒钟的反应时间不足以让驾驶员立马切换驾驶状况。该家属还表示,碰撞事故发生后,小米汽车一直没有主动与遇难者家属取得联系,也没有拨打慰问电话,仅仅是将车辆拉到北京做鉴定,并通过微博作出回应。目前,事故中的3名遇难者的家属均在安徽料理后事,并等待事情的处理结果,希望小米汽车能够给出一个合理说法。
目前事故的核心疑点在于,第一,从监测障碍到发生事故,只预留两秒的人工接管时间,智驾的风险提示是否太晚?第二,车辆发生碰撞事故后为何会发生自燃?第三,事故发生后,车门是否存在锁死无法打开,导致三名女生遇难的情况?对此,网络舆论也将矛头指向小米汽车,认为车企在产品设计和安全性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同时也引发外界对中国汽车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功能安全性的担忧。
据了解,目前为止,量产上车的智能驾驶技术整体上仍处于L2级,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等是L2级智能驾驶技术的显著特点(车辆可以根据前方车辆的速度自动调整自身速度,保持安全车距,并帮助车辆保持在当前车道内行驶),但不能完全替代驾驶员的判断和操作。雷军也表示,今日智能驾驶是辅助驾驶,不要完全依赖。
根据小米提供给警方的信息,此次碰撞事故中,死者生前错过两次逃生机会。在车辆NOA激活后,车辆就发出轻度分心报警。此后8分钟,NOA又发出脱手预警提示“请手握方向盘”。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前,小米汽车两次发出预警,倘若驾驶员在行车途中注意到车辆的实时驾驶状态,并人为接管车辆,完全可以避免此次重大事故的发生。
大家如何评论,欢迎留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