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战役,我军俘虏国军副司令张作相,首长得知后下令:立即释放
1948年10月,解放军攻占锦州,俘虏了锦州城内的大批国军将领。东北剿总副司令、东北行营政治委员会委员张作相被抓后,林彪大吃一惊,亲自去放人并当面道歉,随后还派人护送他回家。这个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林彪为什么会亲自放掉这个剿总副司令,点点关注,我们一起令周总理都惋惜的张作相。
1981年,张作相出生在辽宁锦州义县的一个农民家庭,虽然家里贫困,但父母还是省吃俭用让他读了三年的私塾。在父母的眼中,读书的可以改变命运,如果能考取功名,那么未来的日子就会好起来了,哪怕是没能够当大官,有点文化也有活路。教书先生知道他父母的愿望后,给他取了名字叫“作相”,也就是当大官。只不过读了三年私塾后,家里支撑不住读书的支出,张作相没再学习,而是去泥瓦匠的学徒,学一门手艺,一边干泥瓦匠的工作,一边务农。甲午战争让张作相的家乡混乱不堪,家里的收入来源减少,还好族里一个亲戚愿意收留张作相,他便决定去亲戚家帮工。有一个堂兄觉得他人很忠厚踏实,便和他成为了好朋友,两人情同手足。可惜好景不长,张家和另一个家族的矛盾日益激烈,他的堂兄被对面记恨上,堂兄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堂兄送进狱中,官府没有找到证据,就将堂兄释放了。可对面并没有就此罢休,在堂兄离开官府回家的路上,将堂兄砍成了重伤,等张家人找到堂兄时,已经救不回来了。堂兄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让张作相一定要想办法帮他报仇。
张作相想要报官,可是官府被仇家打点好了,根本不管这个事情,而且仇家也盯上了张作相,想要将他除掉。为了保住性命,张作相只能离开家里,四处流浪,生活非常凄苦。张作相时常被人当作乞丐,肆意羞辱,有一次还因为衣衫褴褛,被巡逻的官兵用枪托不分青红皂白地狠揍一顿。经历的这些事情让他越发痛恨这个世道,于是张作相心一横,便决定落草为寇。在这之前,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帮堂兄报仇。1901年,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在夜晚闯进仇人的家中,将仇人打死后,投奔了一支土匪队。这支土匪队就是张作霖的“保险队”,从这个时候开始,张作相的命运慢慢就被改变了。
张作霖见到张作相后,认为这是天赐的缘分,名字居然相差无几,脾气秉性也很投缘,于是两人就结拜为了盟兄弟。后来两人又结拜了一次,加上张学良继承张作霖的位置后,张作相相当用心辅佐张学良,所以很多人都以为张作霖和张学良是亲兄弟,最不济也是族兄弟。其实两人并没有宗族关系,名字相近只是巧合罢了。虽然名字只是巧合,但是两人合作起来非常默契,两人就如同亲兄弟一般相互信任。张作相曾经冒死救出张作霖,张作霖也对张作相毫无隐瞒,尊重张作相的想法。不管队伍遭遇什么困难,亦或是获得赏识,两人都一荣俱荣,一耻俱耻,永远站在统一战线上。
随着张作霖和张作相两人的合作,队伍越扯越大,步步高升。先是队伍力量让清政府害怕,对他们进行招安,张作霖加入其中,慢慢掌握奉天的军政大权,张作相是他的二把手。后来民国政府成立后,张作霖逐步成为东北三省的实际掌控者,张作相是总参谋长。张作相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不贪求官职,张作霖总是想让他获得更好的职位,张作相都拒绝了。他没有太大的野心,想要做的事情是专心辅佐好张作霖。1919年,张作霖名义上是东三省巡阅使,当然这只是官名,实际上他就是东北王,掌控着东北三省。张作霖想要让张作相做巡阅使副使的位置,这可是一份好差事,但是张作相拒绝了,张作霖好说歹说他才做了一个总参谋长。黑龙江省督军的位置空出来后,张作霖也想让张作相去当,张作相极力推荐了吴俊升。热河都统的位置空缺,这也是一个有实权的位置,张作霖让张作相去做,张作相也拒绝并且推荐了别人。直到1924年,在张作霖的多方要求下,张作相在同意去吉林担任督军,并且当吉林省的省长。这可是将整个吉林省都把握在手中,那个时候战火纷飞,张作霖手底下的人也偶尔会有反叛,周围也有诸多军阀虎视眈眈,他肯把整个吉林都交给张作相,可见对他的信任。
张作相虽然不喜欢当大官,但不代表他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如果他没有能力的话,张作霖自然不可能将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张作相在吉林的那段时间,将吉林发展的非常好,将吉林的军队发展为一支强悍的部队,大大增强了张作霖的实力。张作相也很清楚,想要让吉林省更加稳固,当地的经济就要发展好,聚拢民心。因此他在吉林修建了大量的道路,包括公路和铁路,还全面禁止种植鸦片,禁止买卖毒品。为了能获得更多的人才,张作相也热衷于公益事业,兴办教育,创办了吉林大学和诸多中小学。这些举措都使得吉林有了长足的发展,一改之前的颓势。当年,张作霖是想要在吉林全省范围内种植鸦片的,这一笔买卖相当赚钱,很多军阀都会这样子做,而张作相则完全不同意这个做法,他多次劝导张作霖,并且承诺会用其他方式补全收入,这才让张作霖打消了念头。在张作相的运营下,那七年时间中,吉林的经济不断变好,收入一年比一年多,完全不需要鸦片作为经济来源。
张作相在巩固奉军内部这一方面也有很大的作为,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奉军不敌对手,北洋政府趁机发难,命令张作霖撤职交出兵权,张作霖有点心灰意冷,想要听从北洋政府的话。张作相不同意,极力规劝张作霖振作精神,让张作霖恢复信心,在之后的战斗中一雪前耻。1925年的时候,奉军内部发生了叛变事件,郭松龄率领部队攻打张作霖,被张作霖击败后,郭松龄身亡。此时对于郭松龄其他的部下应该怎么处理,其他军官的意见是全部杀掉,只有张作相反对这个事情,他认为如果将这些人全部杀掉,那么将会使得军心和民心受到影响。眼见其他人都不同意他,张作相直接站出来说:“如果一定要将他们都杀掉,那就先将我杀了。”最终张作霖并没有杀掉这些将领,奉军的一份重要力量得以保存。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日本人炸死,东北军群龙无首,张学良当时也不在东北,下落不明。张作相因为多年积累下来的威望,被东北军将领们推举为首领,大家希望他能够接受东北军。一如之前张作相拒绝张作霖时候一样,张作相也拒绝了这些将领的要求,他知道张学良是一定会回来的,不想张作霖打下来的江山变成其他人了。在张作霖的坚持下,大伙最终等到了张学良回来。
其实张学良刚接手东北军事,认为自己没有这个本事,希望张作相能够上位。张作相拒绝了,他让张学良不用担心,自己会全心全力辅助他,就像辅佐他父亲一样。在张作相的帮助下,张学良很快就站稳了脚跟。有张作相在前面压着,底下的将领都没有出现大问题,内部非常稳固。只是在1931年的时候,一件事情的发生让张作相措手不及。在此之前,张学良参加中原大战,在张作相的教导下,他抓住时机出击,迫使中原大战和平收场,自己也赚的盆满钵满。但由于在关内逗留太久,东北内部出现了大问题。吉林省的代理主席背叛了张学良,将吉林出卖给日本,而张作相正好在老家处理父亲的丧事,等他收到消息的时候,九一八事变已经爆发了,他也无力回天。张学良不开一枪就放掉了东三省,让张作相非常生气。当张学良邀请他,担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的时候,张作相再一次拒绝了,这一次拒绝不是因为他不想为国家效力,而是因为这个东北边防机构设立的地方居然在北平,这让他感到耻辱。不过在1933年的时候,张作相还是出山了,在热河指挥军队与日本奋战,只可惜当时蒋介石并没有下定决心抗日,只是想利用日本来削弱东北军的实力,然后逼迫张学良放掉东北军的军权,于是张作相愤怒辞职,去到天津隐居。
日本人和蒋介石都知道张作相在东北的影响力,多次邀请他出山,张作相没有同意。日本用尽很多手段,包括舆论造谣,重金允诺,甚至将张作相在东北的财产全部没收,以及炸掉张作相父亲的坟墓,都没有动摇张作相。而蒋介石这一边同样如此,张作相已经对蒋介石政府失望了。抗战结束之后,蒋介石继续邀请张作相,哪怕张作相不同意,他都强塞给张作相职位,东北剿总副司令、东北行营政治委员会委员。而张作相只是利用这个身份去处理当年被没收的房产,并没有帮助国民党做过任何事情。
1948年10月,锦州解放了,张作相当时正在锦州的家里处理财产,没想到被解放军战士找上了门。一开始大家以为抓到了一条大鱼,没想到林彪听说之后,赶紧亲自过来命令放人,道歉后派车将他送回了天津。这是中央的指示,领导人们知道,张作相并没有帮国民党做事,蒋介石多次发机票给张作相邀请他去台湾,张作相都没有同意。1949年3月,张作相因为疾病在天津去世,听到这个消息后,周总理感觉非常遗憾,他还想要请张作相出来工作呢,没想到张作相就先一步走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