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首艘自造潜艇海鲲号延迟出海
台所谓首艘自造潜艇海鲲号,按计划应该在2025年4月展开出海测试的,这都月底了,还没动静。这是啥情况,解放军的各种军舰围着台湾岛转了一圈又一圈,就盼着这海鲲号出来呢。

其实不是不想出海,实在是问题太多了,对此,台当局防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回应表示,台船已在加班尽量改善缺失,要确保这些项目都达到安全的情况才会出航海试,但“目前还无法确定日程”。
海鲲号是台湾自行建造的首艘常规潜艇,全长70米,宽8米,水下排水量2500吨,属于中型潜艇,计划共建8艘。
本来台湾是挺想从美国买潜艇的,这既可以给老大上供表忠心,又可以提升自己的军力,可谓一举两得。可是美国自1959年建造完成“白鱼”级柴电潜艇后,就没再建造过常规潜艇,至于核潜艇,台湾是连想都不敢想。而其它能生产此类潜艇的国家,又担心中国的反对和制裁,不肯卖给台湾。
2009年的时候,台湾本来有机会获得几艘希腊向德国退货的214型常规潜艇,该潜艇噪声极低,装备有AIP系统,隐蔽性不错,且首艇已基本建造完毕。
但这一构想却遭到美国内部反对,原因是美国军火商从中捞不到油水,同时德国方面也表示无意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柴电动力潜艇,最终该构想泡汤。
目前台海军一共仅有4艘潜艇,两艘是美国二战期间建造的“淡水鲤”级潜艇,1973年交付给台湾,到现在已经总共服役70多年了,船体严重老化,远远达不到最初设计时的下潜深度,且没有相关电子设备,只能使用二战时的直航鱼雷,作战能力只能说是聊胜于无,对解放军的军舰构不成任何威胁。
另外两艘,是上世纪80年代从荷兰买的改进型“旗鱼”级常规潜艇,显然也非常老旧,不堪大用。

台湾的潜艇部队却已经到了不得不更新换代的地步了,眼看外购无望,台湾只好打起自造的念头,
2015年,启动潜艇自造计划,
2016年,台海军首次为该计划编列了5亿新台币的相关预算。
2023年9月,“海鲲”号举办了没有下水的下水仪式。
2024年7月,进入系泊试验阶段。
2025年4月,计划展开出海测试,但是船厂还在加班赶工,何时能够出海还不清楚。
海鲲号为何如此命运多舛,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这个项目的上马本身,就是出于政治操控的目的,台湾当局想强调防务自主,即重大的防务装备能够自己生产,而不是单纯依赖美国或其它外部势力,同时他还把潜艇看做是未来可能的台海冲突中的重要吓阻战力,因此项目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其次,从技术角度来看,这艘潜艇就是一个缝合怪,很多关键技术和系统,如潜艇作战指挥系统、声呐外罩、潜望镜、柴油机、鱼雷、导弹等,都需要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进口。没办法,潜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对于台湾自身的工业技术基础来说,实际上是不具备设计和生产能力的,但是在政治操控的背景下,又不得不上马。
第三,拼凑的结果,就是问题多多,早在去年7月,系泊测试中就暴露出70多项技术问题,包括系统整合不良、设备故障等。而海试的话,条件更严苛,显然船厂那边心里没底,不敢下水。

海鲲号的遭遇,实际上是台湾发展武器装备的一个缩影,不只是海鲲号,台军多款自造装备都高度依赖外援。
但凡台当局计划自主研发什么武器,美国就强行售台性能相当的替代品,逼迫其放弃自造计划。譬如在台军着力自主研发无人机之际,美立即公布对台出售M-9B海上卫士无人机,台研发经国号战机,美方就卖其F16,研制雄二导弹,美就出售同类型的鱼叉导弹。台天弓防空导弹即将出炉,美就立即售台爱国者导弹,根本目的就是持续强化台对美安全依赖。
另外,美国通过控制核心部件,迫使台军工体系停留在组装层面,确保其永久性依附美国军工复合体。台军雄风三反舰导弹虽号称所谓自主研发,但其惯性导航模块和雷达导引头芯片等核心部件的技术迭代必须送美国审查。
总之,美国从来都没有把台湾视为盟友,而是将其视为牵制解放军的棋子。对于白宫和五角大楼而言,在关键时刻,台湾军队、包括台湾地区,都是可以被放弃的。
对于美国的政客而言,民进党当局和台湾军队就是他的军火提款机。一些美军淘汰的或者说认为不太适用的武器装备,会高价的针对台湾军队进行推销,看看这些年美国对台军售的烂摊子就知道了。

大陆的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曾明确指出,民进党当局“以武谋独”完全是自寻绝路。造再多的武器,买再多的装备,都是劳民伤财、装点门面。“海鲲”如果用于“以武谋独”,则早晚都是解放军的网中之鱼。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