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去世44年后,彭德怀绝密电报被公开,揭开毛岸英28岁牺牲真相
1948年的时候,毛岸英已经27岁了,他打算和快18岁的刘思齐成家。这本该是件挺高兴的事儿,但当他们去找毛主席,想让主席点头同意时,主席却一口回绝了,他说:“思齐这不还没到18岁嘛,急啥呀,等她满了18岁,再办婚事也不迟。”
那时候,解放区有个规矩,女孩子得满了18岁才能嫁人。但规矩是规矩,实际情况可不一样,好多人还没到岁数就急着成家了。
毛岸英刚想用这个由头再和老爸商量商量,可没想到,毛主席一句话就给他挡在了门外:“你是毛泽东的儿子,还能咋样?!”
听完这话,毛岸英只好灰溜溜地回去了。
他这辈子经历了无数的坎坷波折,全都因为“他是毛泽东的儿子”。而他呢,也用自己的一辈子向大家展示——他完全当得起伟人毛泽东儿子的称号!
【一、少年孤苦】
毛岸英,是毛主席和杨开慧的头一个孩子,按理说,他的童年应该过得美滋滋的。爸妈感情好,家里的长辈也都特别疼爱他。但可惜啊,因为老爸的身份,毛岸英从小到大,一直过着到处奔波的日子。
四年时间里,毛岸英随着爸妈辗转多地,包括长沙、上海、武汉、广州这些城市。到了1927年,因为要筹划秋收起义,毛泽东只能赶紧跟家里人说了声再见,然后走上了一条更危险的路。
那时候,毛岸英还不到5岁,毛岸青4岁,最小的毛岸龙连1岁都没到。谁承想,那次一别,夫妻俩就再也没能相见,孩子们也从此与父亲分隔两地。
大革命垮台后,杨开慧为了避开反动派的追杀,领着还小的毛岸英三兄弟,四处奔波,最后躲到了长沙板仓的乡下老家,继续秘密进行革命活动。
哎,真是倒霉,1930年8月那会儿,毛岸英和他妈杨开慧被国民党的“清乡”司令部给抓起来了,关进了大牢。
反动派为了打听毛泽东的行踪,硬逼着杨开慧和毛泽东离婚。他们不择手段,对杨开慧施加了惨无人道的酷刑。毛岸英眼瞅着母亲被折磨得浑身伤痕累累,心里头那个恨啊,简直无法形容!
那时候,他不过才8岁大,还被关在监狱里头。他能做的,也只是用自己那双小手,死命地搂着妈妈。但杨开慧就是不肯低头,敌人火大了,就在那一年的11月14日,狠心地把杨开慧给杀害了!
从那以后,毛岸英彻底没了最疼他的妈妈,并且在牢房里生了一场大病。
靠着舅舅杨开智他们一帮人的协助,毛岸英总算是被放了出来。但跟家里人匆匆见了一面后,考虑到安全的问题,毛岸英和他的两个兄弟又被火急火燎地送到了上海。
然而,他们即将面临的,仍然是那些沉甸甸、让人喘不过气的艰难困苦。
2005年的时候,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聊起了过去的往事。她说:
有一次,刘思齐跟毛岸英一块儿看电影《三毛流浪记》。看着看着,毛岸英突然变得好激动,他使劲儿抓着刘思齐的手,身子还不停地颤。等电影放完了,毛岸英满脸难过地说:
我那时候在上海,过得跟三毛似的,什么活儿都干过,就差没去偷东西或者给人当干儿子了……
毛岸英和他的两个兄弟抵达上海后,被送去了大同幼儿园,那是一个专门照顾牺牲战士孩子们的地方。
但后来,因为顾顺章一伙人背叛,大同幼稚园只能赶紧撤离。好多孩子没能及时走掉,只好流落在外头。就在那会儿,4岁的毛岸龙因为得了痢疾,很可惜地就没了。
毛岸英经常心里过意不去,觉得自己没能把年幼的弟弟照顾好,尽管那时候他自己也才仅仅10岁大。
都说家境不好的孩子懂事早,经历过不少磨难的毛岸英,很小就变成了个小大人。
为了养活自己和弟弟岸青,他整天忙着找各种零工做。白天,他会去送报纸、卖油条、推小车,甚至去捡废品。只要是能挣点吃的,不管活多脏多累,他都会抢着去做……
夜里,他们只能凑合在马路边或破败的庙中过夜。夏天时,蚊虫叮咬得他们满身是疙瘩;到了冬天,又冷得浑身长冻疮……
更让人心痛的是,这些无家可归的孩子,还老是挨揍。
有一次,毛岸青爬上一根电线杆,刚写了“反对帝国主义”几个字,就被一个路过的特务发现了。那特务二话不说,抄起铁钳就朝他一顿猛打。结果,岸青被打得头破血流,差点儿就没命了。
毛岸英作为家中老大,他使劲浑身解数想用自己的肩膀保护住弟弟,可即便如此,毛岸青还是受了重伤,落下了耳朵听不见和脑震荡的后遗症。
这样的漂泊日子一晃就是快5年了,到了1936年夏天,组织上终于在一座破旧庙宇里寻到了毛岸英和毛岸青两兄弟。
【二、青年流离】
1937年那会儿,毛岸英和毛岸青被安排去了苏联上学。对毛岸英来说,苏联的日子就像是从苦海跳进了福窝,他特别珍惜这好不容易得来的安稳日子。
在苏联那会儿,他拼命地学习各种东西,不光把俄语学透了,连英语、德语、法语也都掌握了。
1938年那会儿,毛岸英和他兄弟俩终于和11年没见的老爸联系上了。他们心里头那个急啊,特别想知道老爸现在咋样。而远在千山万水之外的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也是乐开了花。
毛泽东在信里头,很亲近地管他们叫“岸英、岸青俩孩子”:
老想着你们,听说你们过得不错,还有所成长,照片也收到了,心里真是美滋滋的。现在有这个机会,就给你们写封信,同时也特别期待你们的回信。我真的是很想收到你们的信啊!
后来,毛泽东在给儿子们的回信里,总会细心挑选一堆书单,或者直接寄书给他们。这些书涵盖的范围很广,有讲哲学的,有讲经学、史学的,还有文学作品、人物传记、地理书籍,甚至是武侠小说。毛岸英按照老爸的指点,没多久就把这些书都看完了。
多读书开阔了他的眼界,以前的经历也锻炼了他的性格。在同龄的学生当中,毛岸英显得格外优秀。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毛泽东心里特别高兴,他经常对两个儿子说:“我很满意你们,希望你们能更上一层楼。”
1946年,毛岸英在国外既学习了知识又经历了战争的锻炼,之后他回到了祖国。在走之前,斯大林大元帅特地会见了毛岸英,为了留个纪念,还赠给他一把手枪。
【三、父子相聚】
1946年1月7号那天,毛岸英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路,回到了他好久没回的祖国。毛主席虽然身体不好,病得很重,但还是坚持亲自跑到机场去,接他心心念念的大儿子。
19年了!这时间过得真快,感觉就像是有数不清的日夜,都浸满了泪水。
毛主席仔细端详着眼前这个高大健壮、面容与杨开慧有几分相似的儿子,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感觉病都好了不少!
毛岸英刚回到延安,还没待够俩月,毛主席就给他找了个新任务:去二十多公里外的吴家枣园,学习干些农活。
在生活细节上,毛主席给儿子做了些改动:
硬底皮鞋被换成了结实的布鞋,毛呢外套也被灰布棉袄替代了,上面还打着补丁。面包和牛奶这些洋玩意儿,也变成了小米稀饭。毛岸英很懂事,他一点没抱怨,很快就接受了。他很快就跟农民们混熟了,一起犁地、施肥、播种……毛岸英学起来特别快,啥都会干了。
毛主席经常叮嘱岸英:“不管干啥,学啥,只要有热情,能坚持,别老想着那些不切实际、跟人民利益不对路的个人虚荣,那肯定能往前走。”
毛岸英始终牢记老爸的叮嘱,等到国家建立起来了,他才被允许和心上人刘思齐结为夫妻。身为领袖的娃,毛岸英的婚礼那叫一个“简陋”。
除了窗户上贴着那个醒目的红色双喜字,其实好多人都没察觉到,这对新人已经悄悄成家了!
毛主席给新婚的祝福,就拿了一件他穿过的黑大衣当礼物!
瞅着俩孩子兴高采烈的样子,他风趣地讲道:“我手头没啥值钱的,就这么一件外套,白天岸英披上,夜里就盖在思齐的被上,你俩都沾光了。”
尽管生活条件还是挺苦,但结婚后他们俩一直相互打气,一起成长,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可没想到,一场战争突如其来,把他们的美好生活全给打破了。
【四、抗美援朝】
1950年的某一天,刘思齐因为做了个手术得住医院里。毛岸英急急忙忙地就赶了过来,心里头满是歉意,跟妻子简单聊了几句。到了门口,他弯下腰鞠了个躬,然后就走了。
刘思齐感觉岸英的行为有点不对劲,但她也没细琢磨:可能他又是跑哪儿办公事去了!
她压根没想到,毛岸英并不是外出公干,而是成为了“首批志愿军战士”,直接奔赴了抗美援朝的战场!
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那次短暂碰面,竟然成了他们这辈子最后一次相见!
那时候,好多人都劝毛岸英别去打仗,说他在国内继续做翻译多好,但毛主席态度很坚决,他说:“他是我的儿子嘛,他不去,那谁还有资格去?”
毛岸英没跟妻子刘思齐说实话,他悄悄以“机要秘书和俄语翻译”的职务,跟着几百万志愿军,一路走到了鸭绿江那边,直接去了战场最前头。
没想到,毛岸英去朝鲜打仗才34天,就英勇地献出了生命!
1950年11月24号那天,彭德怀正忙着指挥第二次战役呢,结果上头突然来了道命令:说司令部的人得在25号天亮之前,都赶到自己的岗位上待命。
不久,彭德怀就被手下的士兵“硬拉”到了山腰处的隐蔽防空洞里头。
25号那天,大概上午11点的时候,彭德怀让军事秘书杨凤安赶紧去大榆洞的作战室瞅瞅前线咋样了。那会儿,毛岸英和高瑞欣刚好从政治部那边回来,正忙着在作战室里整理地图和文件呢。
杨凤安问清楚状况,刚打算走人,头顶上冷不丁传来飞机嗡嗡的声音。“糟糕,敌军飞机来了,赶紧溜!”
可是,他们刚想往外冲,突然间,四架敌机一块儿朝着作战室四周投下了好几百颗凝固汽油弹。成普、徐亩元还有彭德怀的两个警卫,因为离门近,侥幸逃出了火坑,成普的脸还被烧伤了一块。但毛岸英和高瑞英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离门远,一下子就被大火给包围了。
凝固汽油弹在战场上恶名昭彰,被认为是极其残忍的武器。这种炸弹爆炸后,汽油会四处飞溅,覆盖面极广,而且一下子就能达到上千度的高温。更可怕的是,它还会粘到其他东西上,持续燃烧很久。
上千度高温的燃烧弹,把作战室烧得啥都不剩。后来,志愿军在焦黑的废墟里,翻出了一块苏联手表的破壳子和一把手枪,这时候大家才明白,28岁的毛岸英已经不在了。
这块来自苏联的手表,是毛岸英快要出发时,找他的岳母张文秋借来的。而那把手枪,则是很久以前斯大林赠送给他的东西。
直到这一刻,大家才知道毛岸英的真实身份!
听到那消息,彭德怀心里头特别难受,一宿都没吃没喝,就蹦出两句话来:“毛岸英同志,他头一个就去报了名当志愿军,这叫我咋跟毛主席说啊?”
但事儿既然出了,那就得跟上面说一声。彭德怀琢磨着怎么写这封电报,只有短短114个字,可他写写改改,改了又写,折腾了一个多小时,这才让人把电报发了出去。
2020年,那份超级机密的电报终于见了天日,让大家伙儿知道了毛岸英牺牲时候的那些事儿,比之前了解得详细多了:
军委领导、高贺同志:咱们得聊聊,关于一些事情,军委这边和高贺你,都需要。军委作为高层指导机构,它的决策和指示,对咱们都至关重要。而高贺你呢,作为其中的一员,你的作用和贡献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军委的指导下,各项工作都在有序进行。同样的,高贺你在自己的岗位上,也是在默默耕耘,为整体发展出一份力。咱们都知道,每个人的努力都是宝贵的,都是推动事情向前的重要力量。所以,不管是军委还是高贺你,都要保持这份热情和干劲,继续为共同的目标奋斗。军委要做好决策和规划,高贺你呢,则要继续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咱们一起,把事情做得更好。总的来说,军委和高贺你,都是咱们这个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走得更远,才能实现更大的目标。
今天早上七点,我们就进了防空洞。毛岸英和另外三个参谋待在屋子里。到了十一点,四架敌机飞过,他们四个人已经走到外面了。敌机飞走后,他们又回了屋子。可没想到,紧接着又来了四架敌机,扔下了好几百颗燃烧弹,正好砸中了他们待的那个房子。这时候,两个参谋赶紧跑了出去,但毛岸英和高瑞欣没来得及跑,结果被烧死了。其他方面倒没啥损失。志司那边,是二十五日十六点记录的这事。
【五、大爱无言】
收到电报那一刻,周总理心里头一震,心想主席身体不好,加上战场上局势那么紧张。他赶紧和刘少奇他们几个头头脑脑碰了头,一合计,觉得还是先别把电报的事儿往外说。
直到1951年1月2号那天,周恩来才把电报和一封信拿给毛主席瞧。在那封信里头,周总理是这样写的:
毛岸英的离世非常荣耀。那时候,考虑到你们全都在生病,我就没把这电报给你们看,但已经给少奇同志看过了。在这件事情的前后,我多次发电报给志司党委和彭总,提醒他们多指挥机关的安全,从前线回来的人也经常提到这事儿。高瑞欣是个相当出色的机要参谋。等战争胜利了,得在大榆洞还有其他战场多立些碑,纪念那些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毛泽东收到了周恩来写的信和彭德怀发来的电报,这两样东西是由他的机要秘书叶子龙递交给他的。
信和电文都挺简短,但毛主席却琢磨了老半天。
毛主席的警卫员李家骥,过了好多年以后,想起当年的那个场景,还是忍不住眼里泛着泪光:
主席一会儿拿起烟,一会儿又随手把烟放在一旁。接着,他又转过身去点烟。火柴盒明明就在他眼前,他却没看到,还在兜里摸索着。眼眶红红的,虽然没大哭,但我们都知道,他心里比谁都难过,泪水在心里流得更多,更痛。那可是他最心爱的儿子啊。
于是,58岁的毛泽东硬是把心里的难过压下去,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在沙发上默默坐了一宿。终于,他叹了口气,无力地说:“战争啊,总会有牺牲的。”
1951年2月21号那天,彭德怀回到北京来报告工作。一见到毛主席,他心里头那个愧疚啊,就直往外冒,开口说道:
主席,你把岸英派到朝鲜前线跟我一起,他干活儿特别卖力。但我呢,没把你的还有恩来的提醒当回事儿,你们老说让志司多留意防空,可我却没放心上。结果岸英和高参谋出了事儿,这责任我得扛。这事儿到现在,我和大家心里都不好受。
瞧着彭德怀那难得一见的心神不宁,毛主席反倒宽慰起他来,说道:
战场上总会有牺牲。中国志愿军战士们已经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价,他们的离去是英勇无畏的。岸英他只是众多战士中的一员,别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把这事看得太重。
毛主席为了不让儿媳刘思齐的学习受影响,硬撑着没露出悲伤,一直藏着这个消息。直到1953年,抗美援朝的事儿完了,他才把这件不幸的事告诉了她。
刘思齐伤心到了极点,她提出要亲自去朝鲜给丈夫扫墓,毛泽东眼里含着泪,点头同意了。
走之前,他把自己的稿酬拿了出来,对思齐说:“你们替我去瞧瞧岸英,这是咱家的家务事。记住,千万别花公家的一分钱,也别去打扰朝鲜的同志。在大使馆住几天,但别住太久。”
多年之后,毛主席的老友章士钊曾问过他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否后悔当初同意岸英前往朝鲜?假使你阻拦了他,或许他就能够幸免于难。”面对这样的询问,毛主席给出了他深邃的思考。
毛主席深吸了口烟,答道:“你说要是我不派他去,他就不会牺牲,这话不假。但你得琢磨琢磨,我身为党中央的主席,是个带头的,自个儿有儿子,我不派他去抗美援朝、守护家园,那还能派谁的娃去呢?”
之后,有人建议把毛岸英的尸体运回来埋葬,但毛泽东没同意。他说:“好男儿为国捐躯,哪里都是安息之地,何必非要运回来呢?”想想朝鲜战场上,有36万志愿军烈士牺牲了,难道都能运回国安葬吗?毛岸英也是他们的一份子,他得给大伙做个榜样。
结果就是这样,后来有了几十万的人民子弟兵,他们的尸骨被埋在了远离家乡的外国土地上。
【总结:】
1990年,当大家在整理毛主席遗留下来的东西时,有工作人员在仓库的一个不起眼柜子里,翻出了几件毛岸英以前穿过的旧衣服,这可真是出乎大家的意料。
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曾提起,主席平时对个人物品不怎么在意,但他却悄悄藏着毛岸英留下的东西:两件棉布衬衣、一顶蓝军帽、一双灰沙袜,还有一条毛巾。他把这些遗物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然后在柜子里默默保存了26年,直到1976年9月9日他去世那天。
瞅见毛岸英的这些留下来的东西,现场的工作人员眼眶子都红了。到这时候大家才明白,毛主席对自家儿子的那份爱,可真是深厚得很,他对岸英的离去,心里头得多难受,多在意啊!
以前啊,在汉水的南边种下了柳树,那时候它们轻柔又茂盛。现在再去看,那些柳树已经凋零了,江边的景象显得有些凄凉。树都会这样经历兴衰,那人的心里又怎么能承受得了这样的变化呢。
毛岸英离世后,毛主席经常会念起那首诗,可能只有这样,他心里那份失去儿子的巨大痛苦,才能稍微得到一些释放和表达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