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进入成熟阶段,别再瞎忙!做好这 5 件事,人生事业双丰收

讲师赋能教练蓝西 2天前 阅读数 0 #推荐

每一位讲师,最初都怀揣着站在讲台上发光发热的梦想。在历经无数的努力与拼搏后,终于在行业里站稳脚跟,取得了一定成绩,从籍籍无名逐渐拥有了一批稳定的客户群体。然而,到了这个阶段,还能像刚入行时那样去应对工作和生活吗?显然不行。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讲师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后,更符合当下、更能顺势而为的 5 件事。

1、别再匆匆忙忙,学会享受生活

很多讲师在培训交付期间,行程安排得极为紧凑。常常是当天晚上才赶到目的地,匆匆入住酒店,第二天完成培训后,又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个城市。这种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的方式,在刚入行时,为了尽快在市场站稳脚跟、节省成本,或许是无奈之举。但当我们已经有了稳定的市场收益,生活也有了一定保障后,还这么做,就有点把自己当成讲课的机器了。

讲课,本应是我们谋生的手段,同时也是实现自我理想、追求向往生活的途径。可要是像机器一样生活,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所以,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我们要学会放慢节奏。比如说,以前总是晚上抵达培训地,现在不妨调整一下,提前一点出发,中午或者下午就能到达。这样不仅能有时间去熟悉会场,还能和甲方人员好好沟通交流。培训结束后,如果当天 5 点结束课程,也别急着走,可以考虑第二天再返程。利用这段时间休息一下,去当地的景点逛逛,甚至多玩几天也未尝不可。

人生就这么短短几十年,为啥不好好享受当下的生活,非得把自己逼得那么紧呢?放慢脚步,我们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而不是被生活牵着鼻子走。就像我认识的一位资深讲师,以前每次授课都是来去匆匆,整个人疲惫不堪。后来他听了我的建议,调整了行程安排。有一次去杭州授课,他提前一天到达,不仅在西湖边悠闲地逛了逛,感受了这座城市的韵味,还利用这段时间构思了一些新的教学案例。培训结束后,他又多留了一天,和当地的学员进行了深入交流,收获了很多反馈,对他改进课程很有帮助。他说,这样的体验让他重新找回了对生活和工作的热情,不再觉得讲课是一件枯燥又疲惫的事。所以啊,慢下来,我们才能领略到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2、筛选合作伙伴,和同频的人共事

在讲师的职业生涯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合作伙伴。有些合作伙伴急功近利,行事急躁;有些则让人感觉不太舒服,比如缺乏对人的尊重,总是盛气凌人,甚至提出一些超出行业规范的要求。在我们还在努力打拼、急需积累客户资源的时候,可能会为了业务而选择妥协合作。但到了成熟发展阶段,我们完全可以对合作伙伴进行筛选,尽量选择同频的人合作。

工作讲究的是愉快和默契,和同频的合作伙伴共事,大家合节拍,心情也会愉悦。要是每次合作都像在进行一场商业博弈,彼此勾心斗角、互相防备,这样的合作肯定不是我们想要的。而且,和不合适的合作伙伴合作,还可能损害自己的口碑。就像我有个朋友,之前为了多接几个项目,和一个口碑不太好的机构合作。结果在合作过程中,对方总是不按合同办事,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学员们怨声载道。虽然赚了点钱,但他的口碑却受到了影响,之后有一段时间业务量明显下降。

所以,到了这个阶段,我们真的要学会筛选客户群体。寻找那些价值观相符、尊重他人、沟通顺畅的合作伙伴。比如,有些合作伙伴注重培训质量,愿意和讲师一起探讨课程内容的优化;有些则能给予讲师足够的尊重和信任,让讲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这样的伙伴合作,不仅工作起来轻松愉快,还能实现互利共赢。

3、讲自己喜欢、擅长且能促进成长的课程

在讲课生涯的初期,为了在行业中立足,我们可能会接下各种类型的课程,哪怕是自己不太擅长的。这样做虽然能解决一时的业务问题,但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很难找到价值感,更多的只是觉得完成了一项任务,内心很难产生喜悦感。

到了稳定发展阶段,我们有了选择的资本,就应该尽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来讲。

俗话说得好,“千金难买我喜欢”。当我们讲授自己喜欢的课程时,那种热情和投入是完全不一样的。就拿我认识的一位培训师来说,他特别热爱心理学领域的课程,尤其是关于亲子关系的内容。每次讲这方面的课程,他都两眼放光,滔滔不绝。哪怕报酬比其他类型的课程低一些,他也乐此不疲。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能够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能帮助许多家长解决实际问题,看到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因为自己的课程而得到改善,他内心的成就感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而且,选择自己擅长的课程,我们能够讲得更加透彻。因为我们在这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储备,能够深入浅出地把复杂的内容讲解清楚。比如,有的讲师在营销领域深耕多年,对各种营销技巧和案例了如指掌。他们讲营销课程的时候,就能结合实际案例,把理论知识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相比那些自己不擅长的课程,我们在擅长的领域更能发挥优势,提升课程的质量和影响力。

除了喜欢和擅长,我们还应该选择那些能够促进自己成长的课程。有些课程,虽然可能报酬不是特别高,但是通过授课的过程,我们可以接触到新的知识、理念和方法,从而促使自己不断学习和进步。比如说,现在新兴的一些行业课程,像人工智能应用、数字化营销等。讲授这类课程,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最新的行业动态,这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还能让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就像我自己,之前接触了一门关于创新思维的课程。虽然刚开始备课的时候觉得有些吃力,但是在深入研究和讲授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学到了很多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这些收获不仅让我在这门课程上越讲越好,还对我其他方面的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让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升了我的综合能力。

所以说,作为讲师,我们要学会选择那些自己喜欢、擅长且能促进成长的课程。这样不仅能够让我们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感,还能不断提升我们的专业水平,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4、开启做减法的生活,提升生活品质

咱们刚入行的时候,为了积累经验、打开市场,往往是什么课都接,不管大小、不管收费多少,只要有机会就上。这就像是在做加法,不断地给自己增加工作量。但随着我们逐渐进入成熟阶段,就会发现这种方式越来越累,身体和精神都有些吃不消。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做减法。

首先,在课程数量上做减法。以前可能一个月排满了 20 多天的课,现在我们可以适当减少,比如调整到 10 - 15 天。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准备每一堂课,把课程质量做精做细。就好比做饭,以前为了多做几道菜,可能每道菜都只是简单应付一下;现在我们减少做菜的数量,就能把每一道菜都精心烹饪,味道肯定更好。而且,减少课程数量也能让我们有时间去休息、学习和提升自己。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阅读专业书籍、参加行业研讨会,或者去旅游放松身心,让自己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下一轮的工作中。

其次,在课程类型上做减法。我们要学会聚焦,选择自己最擅长、最有优势的领域,把精力集中在少数几门课程上。不要什么都想讲,结果什么都讲不精。比如说,有些讲师在人力资源领域有很深的造诣,那就专注于人力资源相关的课程,像招聘技巧、绩效管理、员工培训等。把这些课程做深做透,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这样,我们在市场上就会更有竞争力,客户也会因为我们的专业性而更加认可我们。

除了课程方面,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做减法。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社交活动,拒绝那些没有意义的饭局和聚会。有些社交活动可能只是浪费时间,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我们要把时间花在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比如陪伴家人、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爱好等。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还能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充实和满足。

像我有个朋友,以前总是为了拓展人脉去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但后来发现很多活动都只是表面功夫,并没有给他带来实质性的收获。于是他开始减少这类社交,把时间用来学习绘画。现在,绘画不仅成为了他放松身心的方式,还让他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5、著书立说,留下知识财富

讲师发展到成熟阶段,已经讲过无数场课程,积累了丰富的授课成果,手里有大量的课件和授课视频。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考虑把这些宝贵的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写成一本本的书,这就是所谓的 “著书立说”。

俗话说,人生在世,无外乎 “立言、立德、立功”,这是人们追求的三大人生目标。通过著书立说,我们至少能实现 “立言” 这一点。想象一下,几十年后,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我们曾经出版的书籍、创造的理论模型和方法论,依然能被后人学习和借鉴,这是多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啊!这也不枉我们在人生路上走这一遭。

而且,著书立说还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如果我们的书销量不错,就算不再讲课,光靠版税也能有一笔不菲的收入。这不仅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经济保障,还能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品牌价值。比如说,以前我们的课酬可能一天是六千块,当我们出版了一些畅销书籍后,凭借书籍的影响力,课酬可能就会提高到一万块一天。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它不仅能让我们获得经济回报,还能提升我们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

我认识一位培训界的前辈,他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后来他把这些内容整理成书出版,这本书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不仅让他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大大提高,还吸引了很多高端客户来找他合作。他的课酬也因此大幅提升,而且因为书籍的持续畅销,他每年都能获得可观的版税收入。更重要的是,他的知识和思想通过书籍得以传承,影响了很多后来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发现自己之前忽略的细节和要点,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而且,将课程内容转化为书籍的过程,需要我们用更系统、更清晰的方式去表达,这对我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一种极大的锻炼。

为了写好一本书,我们可能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参考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这又会拓宽我们的知识面,让我们接触到更多新的理念和观点。这些新知识不仅可以丰富我们书籍的内容,还能为我们未来的课程开发和培训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素材。

另外,当我们的书出版后,会吸引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读者。他们可能会给我们反馈各种各样的意见和建议,这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们看到自己专业领域的更多可能性。通过与读者的互动交流,我们可以了解到市场的新需求和行业的新趋势,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和内容,保持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著书立说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但又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它要求我们静下心来,对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提炼,将零散的知识和经验系统化、理论化。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完成之后,我们会发现自己在专业素养和个人影响力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我们的书籍也能起到推动发展的作用。如果我们在书中分享的是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实用的行业案例或者独到的理论见解,这些都可能成为后来者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资源,为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促进行业的整体进步。

所以,当讲师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后,真的要好好考虑著书立说这件事。它不仅能为我们带来经济上的收益和个人品牌的提升,更是一种对知识的传承和对自我价值的深度挖掘。不要觉得著书立说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只要我们有决心、有毅力,把平时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整理出来,再结合一定的写作技巧,就一定能够写出有价值的书籍,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总之,讲师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后,这5 件事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实践。我们不能再像刚入行时那样盲目忙碌,而是要学会调整节奏,平衡好工作和生活;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让工作更加愉快高效;专注于喜欢、擅长且能促进自己成长的课程,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开启做减法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通过著书立说,实现知识的传承和个人价值的升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讲师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讲师赋能教练蓝西

讲师赋能教练蓝西

二十年专注于培训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