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言教 以乐入道 岳朝亮独树一帜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茗人说茗事 4周前 (03-05) 阅读数 0 #推荐

岳朝亮:196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中学高级教师、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与四川省音乐协会会员、四川省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虽然已80多岁高龄,但谈起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谱曲之事即精神矍铄、神采飞扬,可以说这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给人的精神力量。岳老先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执着精神与社会责任,值得学习。

2023年4月22日,在成都国学研究会与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学院联合举办的首届成都国学文化节上,满头银发的岳朝亮老先生谈起他多年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谱曲尤其在三年疫情期间为《论语》谱曲的甘苦时,热泪盈眶,几度哽咽。已八十岁高龄的他,为何如此激动?“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综合笔者对岳老先生的采访了解和国学专家们对他的高度评价,其主要原因是:几十年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社会经验的积累而逐步形成的“三观”自觉,加之又是大学历史专业毕业并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可概括为五点:

首先,时代重托。今日中华之国力与孔老夫子时代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当今社会的人心要整体向上向善、追求明德明理,需要较长时期的不懈努力。圣贤教育蕴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智慧,是复兴中华文明的希望之光。只要后世子孙不忘圣贤教诲,人人学圣贤做好人,华夏国运就能继往开来,千秋彪炳。

其次,后学使命。当年孔老夫子经过十四载的颠沛流离回到父母之邦鲁国后,临终前托付给后人的政治理想“礼乐仁和”,即通过礼仪规范来体现社会秩序,通过艺术音乐陶冶内在性情,最终达到人际关系和谐的大同社会。岳老先生讲,自己作为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的第28代孙,得了古圣先贤庇佑和实惠,对于古圣先贤的宏志大愿岂能不发扬,因此将“学圣贤,做现代圣贤之人;实现圣贤中华、和美世界,让人类永放爱的光辉!”作为人生的理想夙愿。

第三,先贤呼唤。“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那风易俗。”(汉《礼记·乐记》)意思是,圣人喜爱音乐,它可以使民心向善。音乐对人的感染力很强,能够改变风俗。“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法。”(元朝元武宗诏书言)意思是说,孔子以前的圣人,如果没有孔子,他们的精神就流传不下来;孔子以后的圣人,如果没有孔子,就找不到可以效仿的榜样。

第四,传播弘扬。《论语》向后人展示了孔老夫子的生平、言语以及为人的准则,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在战国初期至今的两千多年中滋养了无数中国人的精神,升华了世世代代华夏子孙的心胸与情怀。这种滋养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静悄悄地在日常生活、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让有缘学习圣贤经典的后人具备高尚的德行与深刻的人文智慧。《论语》全书共15900余字,岳老先生按照《论语》原有篇目的顺序和歌曲的特点要求谱曲,谱曲时对原文做了一些技术上的调整和变化。在具体的作曲配乐上,根据歌词(《论语原文)的深厚内涵与文化意蕴进行谱曲,曲子谱得很好听。

第五,为了孩子。岳朝亮先生起初只是一个中学历史教师、音乐的“外行”,凭借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挚爱,手捧“习作”四处拜师求教,唯一希望孩子们唱起经典“更顺口一些”,虽然其间遭受过不少冷嘲热讽,但都一如既往、默默无闻自奋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谱曲,独树一帜地将音乐和圣贤教育结合在一起,开了“以音言教,以乐入道”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先河!

功夫不负有心人。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普及与推广。近20年,岳老先生陆续出版了《弟子规歌曲》、《古诗词歌曲300首》、《群书治要之歌(一)》、《圣贤教育之歌》等古诗词歌曲和现代的《诉衷情伟哉!》、《袁隆平》两部作品,共九张歌碟;现在,由四川省原副省长韩邦彦题写书名、成都国学研究院程建忠院长与尚元良书院刘汉融院长作序、国际环球出版社正式出版的《论语之歌》也与公众见面了。在此,祝愿岳老先生之系列佳作传唱四方,深入人心,潜移默化,成为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不可或缺的积极力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茗人说茗事

茗人说茗事

传播茶知识,弘扬茶文化,服务茶企业,促进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