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纸稀土出口管制令,让五角大楼的武器研发清单突然亮起红灯

晓宁侃天下 3天前 阅读数 9 #国际

从F-35战斗机的砷化镓雷达组件,到"战斧"巡航导弹的永磁发动机,五角大楼2023年内部报告显示,87%的国防系统关键部件因稀土供应受阻面临停产风险。这个数字揭开了美国军工复合体最脆弱的命门,看似坐拥全球第二的稀土储量,却始终无法摆脱对中国冶炼技术的深度依赖。

当加州芒廷帕斯矿场将稀土精矿以每公斤3美元的价格运往中国时,没人预料到三十年后这些灰色粉末的加工附加值会暴涨百倍。

如今全球90%的稀土分离提纯产能聚集在中国,形成了从矿山到磁材的完整产业链。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尽管本土稀土储量达140万吨,但2022年仍有72%的稀土化合物需要从中国进口。

得克萨斯州计划投资2.58亿美元的稀土分离厂,因废水处理方案未通过环评停滞三年;国防部紧急注资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但其德州工厂至今未产出合格产品。更荒诞的是,美国唯一在产的芒廷帕斯矿场,每年将80%的稀土精矿运往中国加工,再以30倍价格回购高纯度氧化物。

洛马公司透露,制造一架F-35需要417公斤稀土材料,其中钕铁硼永磁体完全依赖中国精炼厂。五角大楼2024年评估报告指出,中国对镓、锗实施的出口管制,直接导致美国97%的相控阵雷达生产受阻。当美国试图从刚果(金)获取钴矿时,发现当地基础设施落后到需要先投资20亿美元修建公路。

江西赣州稀土集团的生产数据显示,其稀土分离成本仅为美国同类企业的28%,且能实现17种元素的同步提纯。相比之下,美国MP Materials公司耗时五年仍未突破镝、铽等重稀土分离技术瓶颈。这种代差源于中国三十年积累的6000余项冶炼专利和20万产业工人形成的技术生态。

中国通过《两用物项出口条例》实施的精准管制,使美国军火商难以通过第三国转口获取战略资源。挪威咨询公司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稀土深加工产品出口量同比减少23%,但出口总值增长41%,反映出对高附加值产品的管控升级。这种"卡脖子"战术迫使雷神公司暂停了6个导弹项目的研发。

美国的自救行动陷入多重困境:本土建厂遭遇环保壁垒,海外寻矿受制于地缘风险,技术突破需要时间沉淀。而中国已在印尼建成全球最大镍钴冶炼基地,并开始向电动车用稀土永磁回收领域延伸。

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印证了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判断,稀土产业链重构至少需要十五年,而美国军工体系可能等不起三个总统任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晓宁侃天下

晓宁侃天下

心之所系皆为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