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万炮弹缺口!捷克仅交付 18 万发,乌军弹药荒恐持续至下半年
在俄乌冲突的漫长消耗战中,弹药补给一直是左右战局走向的关键因素。近期,一则关于捷克为乌克兰供应炮弹的消息,再度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到乌军的弹药荒问题上。捷克此前信誓旦旦宣称将为乌克兰提供 80 万发炮弹,然而现实却给了乌克兰沉重一击,截至目前仅交付了 18 万发,这巨大的缺口使得乌军的弹药荒困境愈发严峻,甚至有预测称这种状况恐持续至下半年。
捷克在援乌行动中,原本承担着为乌克兰搜罗炮弹的重要角色。2024 年初,捷克牵头与其他欧洲国家联合发起为乌克兰提供炮弹的倡议,试图通过募集专项捐助资金,从全球范围内采购炮弹,以缓解乌军的燃眉之急。彼时,捷克方面给出了看似乐观的预期,宣称能够采购到多达 150 万枚炮弹,这一消息无疑给深陷弹药危机的乌克兰打了一剂强心针。捷克总统彼得・帕维尔更是信心满满地透露,捷克已成功采购到 80 万枚炮弹,并计划在 2024 年内分批交付给乌克兰。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承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逐渐暴露。乌克兰总理丹尼斯・什米哈尔在 5 月底曾表示,乌克兰方面预计采购 18 万发炮弹,而此时捷克总理彼得・菲亚拉才正式官宣,首批炮弹 “不久前” 刚刚抵达。从筹备到交付,整个过程充满波折。由于这些炮弹来源广泛,涉及不同国家、不同制式装备以及不同政治体制,沟通协调难度超乎想象,导致交付时间一推再推。从最初捷克总统彼得・帕维尔所说的 “几周内抵达”,到总理彼得・菲亚拉称 “需要数月时间”,再到国家安全顾问 Tomáš Pojar 声明 “6 月开始抵达”,每一次时间节点的变更,都让乌克兰的希望落空一次。
如今,首批 18 万发炮弹虽已抵达,但与最初承诺的 80 万发相比,仅仅完成了一小部分。剩余的巨额缺口,如同悬在乌军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前线的作战局势。据英国《金融时报》援引捷克 CSG 防务公司的说法,情况或许比想象中更糟。捷克在非洲和亚洲国家为乌克兰采购的炮弹中,大约一半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这意味着即便后续采购到足够数量的炮弹,也可能无法立刻投入使用,还需要进行改造,而这不仅耗费时间,更需要大量额外资金。
对于乌克兰军队而言,弹药荒带来的影响是直接且致命的。在战场上,炮弹就是士兵们的 “粮食”,缺少了充足的炮弹供应,先进的武器装备也只能沦为摆设。此前,泽连斯基多次公开向西方哭诉,乌军前线炮弹奇缺,原本每天能发射 300 发炮弹,如今却锐减至 10 发。在这种弹药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乌军的作战行动受到极大限制,进攻时缺乏足够的火力支援,防守时难以有效压制俄军的攻势。如果弹药荒持续至下半年,乌军在战场上的处境将愈发艰难,甚至可能面临防线崩溃的危险。
从更宏观的战略角度来看,捷克炮弹交付的严重滞后,不仅暴露了西方国家在援乌问题上的力不从心,也反映出乌克兰在这场冲突中的脆弱性。美国、德国、法国等工业强国虽说是援助主力,但也面临着各自的问题,如国内产能不足、政治分歧等,导致对乌克兰的援助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像捷克这样的铁杆援乌国家,尽管积极行动,却也因各种现实因素,无法兑现承诺。这无疑让乌克兰在冲突中愈发孤立无援,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战略处境。
乌军的弹药荒困境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随着冲突的持续,对弹药的消耗与日俱增,而西方国家的援助却充满变数。捷克 80 万炮弹缺口的背后,是乌军漫长而艰难的战斗之路,下半年的战局,或许将因这一关键因素而走向更加难以预测的方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