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戴着镣铐起舞
早上在群里看见一张照片,新手爸爸坐在驾驶位,小宝宝躺在副驾驶未系安全带,妈妈在后排拍照比了个耶,我们在群里半是吐槽半是震惊:“真是无知者无畏,一个急停这孩子绝对能飞出去。”
新能源汽车时代,智能化浪潮之下,诸如此类的案例数不胜数,更有甚者驾驶员直接脱手、脱眼在高速上呼呼大睡,将方向盘交给AI,还鸣鸣得意地发条朋友圈展示自己爱车是如此高科技。是谁给了这类人如此勇气?绝对不是梁静茹,而是整个汽车行业对辅助驾驶功能的大肆宣传,“高阶智驾”、“自动驾驶”等五花八门的名称层出不穷,在L2级、L2+级、L2.9级、L3级的数字轰炸下,任谁都得“乱花渐欲迷人眼”。
“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后果是可怕的,过去几个月的多起智驾事故让整个行业人心惶惶,将野蛮生长的“智驾安全问题”暴晒在阳光之下,引得工信部紧急给“智驾”戴上了镣铐。4月16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了一个关于智驾的会议,对辅助驾驶功能宣传乱象进行了一次拨乱反正。
l 工信部新规,严苛的镣铐
工信部明确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深刻领会《通知》要求,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此份新规一出台,我当真舒了口气,这无疑给广大消费者打了一注强心剂,那些“无知者无畏”脱眼脱手的行为背后真正担心受怕的是爱惜生命的人。只是,这份新规也确实给车企的营销措辞上了难度,但这是很有必要的。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车企采用浮夸的营销手段将自家的产品、功能夸得天花乱坠,此前“1000万以内最强”、“500万以内最好”的噱头到至今仍令人记忆犹新,这种文字游戏的“狂欢”俨然延伸到了智能化领域,好在工信部及时喊停。
工信部新规主要是从“智驾”的宣传、使用和部署三个方面进行整改。比如在宣传上,车企首先在命名上就得开始纠正,不得夸大和虚假宣传,统一命名为“(组合)辅助驾驶”,避免使用可能引起消费者误解的词汇,如“自动”、“自主”、“智驾”、“高阶智驾”等等,确保宣传内容真实、准确。
此外像“代客泊车、一键召唤、远程遥控”等无法确保驾驶员完全控制的功能也禁止使用和申报;“接管”一词为L3专用,L2不得使用等等。
不难看出,这份新规直接给“智驾”下了定义和标准,此前行业关于“高阶智驾安全标准”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的“辩论现象”也可以停止了。而即将开幕的上海车展,“智驾”无疑会是各大车企的卖点,届时他们要如何戴着镣铐起舞呢?我越来越期待上海车展了。
l 智驾非旷野,人生非彩排
“风筝需要线的牵引才能飞翔”,当参差不齐的“智驾”信息群魔乱舞之时,法律是最典型的镣铐舞蹈,它锁住车企野蛮生长的同时,也让其在规则的风向中借力滑翔。虽然短期来看,真正的智驾第一梯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但长期来看,新规会让更多车企智驾水平进一步拉大,当车企不再在形容词上下功夫的时候,才能回归造车的本质。
这几年,新能源汽车确实呈现井喷式发展,黑科技的诞生也确实为人们提供了更便利的出行方式,但这繁荣的背后,也出现了起火、断轴、失速、失控等等隐患,而“安全”再次被提及。越来越多的车企都在反复提及“安全是造车的底线”,原本这条底线是最普通不过的了,可在如今这样浮躁、浮夸的时代下,“安全”二字竟也能成为豪华的代名词,这其实挺讽刺的。
智驾非旷野,人生非彩排。在这种浮躁的大环境下,工信部此时给智驾戴上脚镣,无疑给整个行业一个缓冲、清醒的时间,真正的清醒是永远戴着镣铐起舞。
l 擎动点评
小提琴手的琴弓必须卡准毫米刻度,定音鼓的节奏锁死在指挥棒尖,可正是这些严苛的镣铐,才让散乱的音符汇聚成直击心脏的《命运》轰鸣,“智驾”只有戴着镣铐起舞才能真正回归造车本质、守护安全、为人类造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