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才发现,父母与子女翻脸不和睦,不是因没钱而是这三件事
同事刘姐跟我哭诉,本以为退休,可以回老家陪伴父母养老。
谁知,父亲说按月交生活费,还要做全家九口人的三餐。
刘姐跟父亲争辩几句,没想到50多岁,还结实地挨了父亲的两个嘴巴子。
父亲说刘姐,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给钱、干活就多住几天。
没钱啥也不干,趁早走人,回自己家,嫁出去的女儿跟娘家无关了。
刘姐说自己带着悲伤回来,回想这么多年贴补父母和弟弟家,没想到退休是这样的结局。
父母与儿女本身血脉至亲,为啥会岁月时光中,翻脸比翻书快,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人说因没钱,有人说因父母重男轻女,其实是父亲与子女间的亲情毁在“理所当然”里。
家是讲温暖亲情的地方,而不是权衡利益,计较得失的地方。
想要晚年得到子女的孝心和陪伴,做父母的千万别做这三件事。
父母与子女间的不和睦,往往就因这三件事,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
1、父母的偏心往往是家庭失和的根源。
生活里,太多父母全款给儿子买房,把退休金和存款交给儿媳,却找女儿养老送终。
孙子和外孙子的红包,不仅仅是差几张钞票,还会在生活琐碎上,带着明显地嫌弃。
外孙子伸出筷子去夹大虾,老人会快速地截胡,直接夹到自己孙子碗里。
嘴上还说自己孙子小,需要多加强营养,话里话外皆是不开心。
甚至直接说出,有事去找自己爷爷奶奶。
这种赤裸裸的偏心,不仅寒了孙辈人的心。
更加影响老人在子女心中的形象,给自己的晚年埋下祸端。
父母常把“手心手背都是肉”挂在嘴上,行动却是明目张胆地偏心,甚至睁眼编瞎话。
一碗水端不平,往往不是洒水的问题,而是父母与子女间的亲情消失。
子女之间的攀比计较和算计,最终会反噬到对父母的赡养上。
偏心的父母,到了晚年,不要认为自己养了白眼狼,这些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
2、父母的掌控欲望过盛,往往不会被子女感恩,反而离你更远。
有些父母认为,子女是自己生的,就有对子女绝对的掌控权。
从小时候的穿衣吃饭,到长大后报考学校,再到工作,恋爱结婚。
没有父母不管的事,这样的父母不仅把子女当作“私有品”,还用“为你好”绑架子女。
同事没经过女儿的同意,擅自把女儿调回到自己身边。
女儿宁愿失去稳定的工作,也出去打工自由自在的活着。
为此同事和女儿差不多有10年没见面,甚至连女儿的联系方式都找不到。
父母把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当作把控子女爱的能力,往往得不到回馈,还会失去子女。
子女成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就是最亲近的亲戚,有分寸有界限的相处,才会互助友爱。
父母过度地绑架掌控子女的生活,往往把自己的晚年,置身在不可未知的地方。
3、父母对子女无度地压榨索取,往往是自己晚年悲哀的导火索。
社区老赵每月有7800退休金,因有不良爱好,只要没钱,就打电话找儿子要。
把儿子的孝顺当做提款机,甚至逼着儿子卖房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样的父母晚年悲凉是有原因的,老赵如今整天在社区说找不到儿子了。
原来是他儿子辞职南下,换了手机号码,跟所有亲戚不再来往。
这样老赵再也不能压榨儿子,在儿子身上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巨婴儿女让父母心寒,巨婴父母也会让子女失望。
父母与成年子女间要有界限,要懂分寸,无事各过各的日子,有事“父子兵”。
亲情不是提款机,随时都能提取你想要的额度,过度地索取,往往让晚景悲凉。
写在最后:
家和万事兴,父母和谐,兄弟和睦,一个家庭才能兴旺发达。
父母与子女之间不和睦,从来不是生活大事造成的,而是内心理所当然的认知改变的。
唯有父母学会退出子女的生活,子女懂得回馈感恩,家才会是温暖的港湾。
血缘断不了,但心寒会远离。若子女真的一去不回头,父母再多的亲情也暖不回来了。
愿天下所有的父母与子女之间,都给彼此留一盏回家的温暖心灯。
只有这一世的亲缘,来世未必能够相逢,好好相处,彼此互助,你养我小,我陪你老。
作者:华贵禅心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畅聊余生时光。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