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美国洲际导弹工厂发生剧烈爆炸,美军造不了核导弹了?

美国的报应来了,造洲际导弹的工厂发生大规模爆炸事件,整个厂子炸成废墟,这下美国连核弹都造不了了?

据美媒《空天力量杂志》报道,当地时间4月16日清晨,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旗下的创新系统工厂发生剧烈爆炸,这座曾被认为是“美国未来战略导弹心脏”的建筑,几乎被夷为平地。
从现场目击者传出的画面看,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让数公里之外的楼房都在震动,火光冲天而起,不少人形容“仿佛遭到小型核弹袭击”,爆炸中心区域的地面也呈现明显的凹陷和碳化迹象。

据悉,诺格公司创新系统工厂的前身隶属于轨道科学公司,后来通过一系列并购整合,成为诺格公司航天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来一直是美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生产重镇,几乎承载了美国固体火箭发动机90%的产能,是下一代洲际弹道导弹“哨兵”(LGM-35A)计划的核心支柱,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LGM-35A“哨兵”洲际导弹是美国自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核导弹换装项目,是美国空军为替换老旧的“民兵III”洲际弹道导弹而设计的下一代陆基核武器系统,整体预算高达数百亿美元,涉及从导弹设计、生产到地下发射井升级多项工程。
该项目原计划于2030年前形成战备部,但如今作为主承包商的署诺格公司发生了这样重大的事故,“哨兵”的进度很可能被全面推迟,甚至面临重新设计动力系统的可能。

爆炸发生后,诺斯罗普·格鲁曼迅速发布声明称正在配合调查,但未公布事故原因,所以目前尚不清楚是原料储存环节的问题、火工品运输过程的操作失误,还是设备本身出现故障。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固体火箭推进剂本身就极具危险性,涉及高能燃料(如HTPB、AP等)混合与装填的环节,即使微小的静电或温度波动,都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而且这类老厂房在结构与安全系统设计上,可能已经无法适应当下工艺的复杂程度,但为了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计划目标,某些工艺参数或安全预警机制可能被“人为调宽”以追赶交付速度。

随后美国国防部也表示,将评估事故对“哨兵”计划的具体影响,并探索替代方案,比如从其他工厂调配产能或加速新的生产线建设,试图控制损失。
但对此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这些措施难以在短期内弥补产能缺口,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生产需要精密设备和熟练工人,重建工厂或转移生产线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此次爆炸不仅让美国核工程搁置,也让美国航天工业深受打击,因为固体火箭发动机并不只服务于军事,此次事故所波及的生产线中有许多零部件是为NASA和商业航天企业提供的。NASA的“空间发射系统”(SLS)火箭、波音的“星际客机”项目,以及多家商业航天公司的卫星发射任务,都依赖这里的发动机供应。
一位熟悉NASA项目进度的内部人士坦言,此次爆炸意味着登月计划某些关键任务时间点可能要重新评估,其中就包括2026年初原计划执行的“阿尔忒弥斯III”任务,很可能因推进系统缺口而被推迟。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爆炸的时机也颇为微妙,美国军方近期才刚刚就“哨兵”项目预算提交新一轮申请,总金额高达114亿美元,然后就发生这样大规模的爆炸,无疑让项目背后的财政审查压力更进一步加剧。
虽然这场爆炸不会让美国战略导弹彻底瘫痪,但起码是对美国战略计划的一次惨痛打击。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美国下一代洲际导弹承包商导弹工厂发生爆炸》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