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粟裕给许世友打电话:老母亲在南京生活不便,请关照一下
我妈现在一个人在南京住着,你能否帮忙照应一下?
1969年的时候,粟裕将军纠结了好久,最后还是拿起电话,拨通了老战友许世友的号码。
粟裕大将军是我们国家开国时候的大功臣。像南昌起义、皖南那次大变故,还有豫东、淮海、渡江这些大战,粟裕大将军都出了大力,立了大功。
不过,这位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大半辈子,为革命事业豁出一切的老将,为啥到了六十多岁的年纪,反而要让许世友将军帮忙照看自己的老妈呢?
【戎马一生,与友相知】
1907年,粟裕在湖南会同呱呱坠地。那时候,在湘军的带动下,湖南的好多年轻人都梦想着穿上军装。粟裕打小心里也憋着这么一股劲儿,想去当兵。可他家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农民,没啥门路能帮他实现这愿望。
1925年,粟裕成功进入了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学校里,大家的学习劲头特别足,同学们普遍都是心系国家大事、追求进步的青年。粟裕在那里吸收了很多先进的思想理念。
粟裕读书那会儿,特别上进又爱学习,他老是在学校里,还有大街上当众讲些先进思想。遇到学生组织集会游行,粟裕肯定是毫不犹豫地走在最前头。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碰到了学校的校长,这位校长可不简单,是个思想前卫的学问家。有了校长的引领,学校里的革命气息才变得那么浓厚。
但没过多久,那位受人尊敬的进步校长就遭遇了不幸,离世而去。粟裕和其他学生们一下子没了领头人,只能赶紧被悄悄送到武昌的叶挺大队那里。
有了叶挺等人的支持和安排,粟裕顺利成为了叶挺大队里的学员班长。粟裕这人,做事特别靠谱,对啥都追求做到最好。没多久,大家就发现他不仅干事细心靠谱,而且之前在省立二师时就已经是个积极上进的青年了。
1926年的时候,粟裕被大家选为班里的尖子生代表,而且还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过了六个月,因为他各方面都干得很出色,就直接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他很快就变成了无产阶级的战士,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才俩月的时候,他就大胆地加入了有名的南昌起义。
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是个无产阶级战士,他经历了从书本知识到真刀真枪的转变,正式参加了人生头一回真正的战斗。那时候,他已经是起义军警卫班里的小头目了。
1928年,粟裕在湖南搞完农民起义后,就去了井冈山的革命根据地。后来,他进了红军学校,一路干得很出色,慢慢升成了团长、师长,还当上了参谋长。
1931年那时候,日本关东军突然攻打我们沈阳,用武力抢占了东北的好大一片地方,这下子,日本对中国的局部战争就正式打响了。
1932年那会儿,红军队伍里领导位子紧缺,所以就从红军学校里挑了个人,让他去红四军当参谋长。说起这位将领啊,用队里其他人的话来说,那就是一个特点——“沉得住气”。
粟裕这人,平时看着特别沉稳,你很难猜到他会和谁在战场上较上劲,但话说回来,就像老话讲的,“不打架,不认识朋友”。
说来也巧,粟裕生命中注定要结下深厚情谊的将领,此刻正同样在战场上,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大事拼尽全力。粟裕到老都信任他,甚至把自己的老母亲交给他照顾,这个人就是许世友。
要说粟裕是那种碰到事情不急不躁,像刘备一样沉得住气的人,那许世友就是做事果断、风风火火,和张飞有一拼。
1906年,许世友在湖北呱呱坠地,家里头穷,他没怎么上过学。到了8岁那年,家里人一合计,就把他送到了河南嵩山少林寺,去学点武术,好歹将来能有个谋生的手艺。
不过,他这一投入,就是整整八年。在少林寺的这段时间里,许世友不光掌握了少林的全部武艺,还锻造出了一身正气、胆识过人的性格。
16岁那年,他头一回从寺庙里回家看望亲人。可没想到,刚巧碰上村里的坏蛋在欺负老百姓。许世友啥也没想,嗖的一下冲过去,几下子就把那坏蛋给解决了。
不过那恶霸家里有人在官府当差,平日里就爱凭借着权势欺负别人。在解决了恶霸之后,许世友明白自己没法再回寺庙了,也担心会害了家里人,干脆就直接没回家。
漂泊了一阵子,许世友为了生计,跑去给吴佩孚手底下的军阀当差。北伐战争结束后,吴佩孚的势力一落千丈,他手下的士兵也被冲得七零八落,各奔东西。
1926年的时候,许世友跑到武昌国民革命军去当兵了。就在同年的9月份,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过了一年,他又顺利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这一年,他先当上了排长,接着又升为了连长,最后还成了营长。他还参与了鄂豫边苏区的战斗。
很明显,战争那会儿,这两位英雄都是因为时代的需要,飞快地成长为了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们各自镇守一地,其实啊,他们俩老友的人生道路,早就悄悄地互相呼应上了。
1948年的时候,济南那场大战让俩将领终于在战场上碰了头。这两位啊,性格和打仗的方式都差得老远。你说,这俩人要是联手指挥同一场仗,那场面会是个啥样呢?
其实,毛主席讲过:“拿下济南,那是一场硬仗。”济南嘛,它一直是山东的老大,铁路多得是,交通方便,啥物资都不缺,从古到今,都是打仗时大家都想抢的地方。
蒋介石把军队安排在这儿,一是觉得济南这地方好防守,攻打起来难,二是想着一旦有需要,能迅速得到其他部队的帮忙。
毛主席仔细分析了局势,看透了蒋介石的作战计划。他和粟裕等一众将领都觉得,打下济南得赶紧行动,不能拖。毛主席干脆利落地下了命令,说一定要在十天之内,把济南给拿下来。
粟裕觉得,打济南这场仗,头一件事就是得琢磨琢磨蒋介石心里打的啥算盘。
这地方交通很方便,要是我们行动拖得太久,蒋介石的增援部队就会及时赶到。到时候,对我军而言,问题只会变得更难解决。
济南地理位置很重要,咱们军队得拿下这个地方,这场仗咱们必须赢。因此,现在咱们的首要任务就是阻断蒋介石的后方支援。
粟裕打算把部队拆成两拨,一拨占四成多,专门去干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主力;另外那拨占五成多,任务就是拦住国民党来支援的部队。
许世友觉得,这场仗不能这么干。他琢磨着,虽说打敌人的增援挺关键,但主要的劲儿还是得使在正面的战场上。
粟裕的做法让他很不满,他主张别把太多兵力放在拦截援军上。他这人性格直,脾气急,当场就跟粟裕在战场上争执了起来。
主帅那边心不稳,战士们打仗也难以专心。毛主席了解到这情况,为了给大家吃颗定心丸,立马亲自打了个电话到前线战区。
毛主席指出,济南这个地方防守起来轻松,但攻打却很难,蒋介石这是打算用持久战来拖垮我们,等他的援军一到,就想把我们全部消灭掉。
大家一致认可了粟裕的战术策略,因此决定让许世友等人来负责指挥攻城,而粟裕则被安排为整个军队的指挥官。
军人的根本任务就是听从指挥,同时,有德行的人之间虽然观点不同,但能相互尊重。经过毛主席的一番安排,许世友和粟裕瞬间变成了明确的领导和下属关系,许世友也只能按照粟裕的战术来行动了。
1948年6月,粟裕带着他的部队开到了宁阳。到了这儿,粟裕既能亲自指挥正面的战斗,又能同时留意防守敌人的援军,真是一下子解决了两个问题。
另外,蒋介石的手下部队里问题一大堆,迟迟不肯多派些帮手去前线打仗。
粟裕精心策划,许世友等人紧密配合,一番苦战八天八夜后,咱们部队在济南战役里取得了辉煌胜利,一共抓了23个高级将领,其中有山东绥靖总指挥王耀武和庞镜塘。
赢得了战争的全盘大胜,这标志着解放战争的关键战役正式打响。
打完这场仗后,许世友对粟裕的指挥能力真是心服口服。他俩虽然在打仗的策略上各有各的招儿,但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为了让全中国的老百姓都过上自由的日子,为全国的解放事业奋斗。
就是说,真正的君子能够和睦相处,但保持各自的不同;而那些心胸狭窄的人,虽然表面一致,却缺乏真正的和谐。没多久,他们俩就把之前的误会给解开了,现在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奋斗终身,老来托母】
不过,粟裕在解放战争结束后,就没再直接在一线带着大家打仗训练了。这样一来,他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了,结果到了晚年,他都没法亲自去南京照顾年迈的老妈。
早在1955年那会儿,粟裕将军还是精神抖擞,跟打仗那会儿一个样,他觉得国家要强大就得不断打仗。那时候,他是解放军的总参谋长。
某天,粟裕将军突然把原南京军区的副司令和其他司令员都叫到北京去开会。但这个会,他并没有先跟上面说一声或者得到上面的同意,说白了,就是粟裕将军自己拍板决定开的,没按规矩来。
会议主要是安排怎么同时对马祖的三个岛发起攻击。会上,他着重讲了南京军区得时刻准备着打仗,还吩咐南京那边得把相关的打仗安排都给做好。
原南京军区那位副司令和其他领导一听,这事儿可大了,涉及到军队的调动和安排,他们谁也不敢随便做主。
接着就去跟彭德怀元帅说了这事儿,那时候彭德怀元帅是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军队怎么安排调动,本该是他和其他领导来定。
说起这事儿,彭德怀元帅直接指出,中央其实并没发这样的命令,粟裕将军自己搞的作战计划就这么暴露了。
粟裕将军事后赶紧给中央写了份检讨,说他只是想让南京那边提前准备一下,并不是想擅自开战。但这件事还是成了他军事路上一个躲不过的大坎儿。
1958年的时候,中央做了个安排,粟裕将军不再在一线指挥了,他转到了二线继续为国家出力,当上了军事科学院的副院长。
粟裕将军说到底就是个地道的军人,他从小就离开家去当兵,大半辈子都在军营里度过,天天跟打仗打交道。
军队的日子让这位战士的想法变得刻板,多年的打仗经历更是让他彻底变成了一个专为打仗而生的人。
在他脑袋里,过日子就像一场接一场的仗。正因为这样,解放战争结束后,他还是急得不行,一心想着继续为国家上战场。
这似乎就是他存在过的证据。但战争早已成为过去,现在,国家和人民真正渴求的是安宁与进步。
1955年的时候,粟裕将军的好朋友许世友将军被调到了南京军区当司令员,从那以后,他就在南京这边开始工作了。
粟裕一直在北京忙着工作,事情太多,忙得他不可开交,也因此没能多陪陪已经上了年纪的老妈。
1969年,粟裕将军的老妈在医院查出肺上有问题,她真的受不了北京那种又干又冷的天气。
琢磨来琢磨去,粟裕将军最后决定把老妈送到更暖和的南方去安享晚年。但他在南边其他地方也没啥特别信得过的人能帮忙照看老妈,所以他就想到了在南京的许世友。
事实证明,粟裕将军把照顾母亲的事儿交给许世友,这决定真是做对了。
许世友将军和粟裕将军打完电话,他立刻就让手下人去照顾粟裕的老妈,而且他自己也常往老人家里跑,就像对待自己亲妈一样,全心全意地照料着粟裕的母亲。
之后,许世友将军的儿子许光回想起来说:“老爸总是叮嘱我们,粟裕的妈妈就是咱们的妈,让我们像对待亲奶奶那样去照顾她。”
【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
粟裕将军这辈子都在干最了不起的事儿,他从小就加入了军队,把整个人都交给了部队和老百姓。
在他这一辈子当兵打仗的日子里,他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老百姓,就是对不起自家的亲人。
粟裕将军这辈子,一直都在为大家舍弃小家。他心里头觉得对不住家里人,但家里人却都以他为荣。就说他的儿子粟戎生吧,也学着老爸的样子,自豪地当上了兵。
1984年,粟裕将军在北京因为生病离开了我们。家人选择火化处理后,在收集到的颅骨骨灰里头,意外找到了三块子弹碎片。
但是,粟裕将军从未跟家里人说过自己受过伤的事情。他这位军人啊,满心都是对国家和家庭的热爱,压根儿就没把自己的安全放在心上。
2003年的时候,粟裕大将军的夫人楚青,拿出来三片弹壳中的一片,送给了国家军事科学院的院史馆,让他们帮忙保存起来。
粟裕将军的脑袋里留着弹片,但他为革命拼了一辈子的那股劲儿,至今仍激励着一辈又一辈的年轻人。他的精神力量,就像那颅骨中的弹片一样顽强,让人难以忘怀。粟裕将军的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奋斗,这种精神不断传递给后来的年轻人,让他们也满怀激情地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粟裕大将军,他是我们国家刚开始建立时的头号大将,一辈子都对得起祖国和老百姓。现在,咱们中华民族正在飞快地往复兴的路上奔,这或许就是对英雄们最好的安慰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