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和南通的人口出生率,到底有多高?

安安小小姐姐说城市 7天前 阅读数 19 #推荐

深圳,全国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的主要城市之一。

南通,则是常住人口年龄结构最老的大型城市之一。将这两座城市的数据放在一起,你会从中发现很多不一样的现象,这些人口现象,深刻影响着一个区域的社会经济。熟悉南通的网友,尤其是建筑领域的网友,一定知道以“南通N建”为代表的建筑行业铁军这个称号。相信这两年,你已经很少听到将南通与铁军联系起来的消息了。南通铁军的陷落,一方面与特定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建筑产业居无定所、大量劳动力从本地流失有关。当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在外时,繁衍出来的下一代,很可能也远离了曾经的家乡。从当地常住人口结构,你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建筑业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年轻人走了,留下的中老年人,还有生育的动力吗?这个因素,被很多人忽略:他们甚至相信,只要给出足够多的诚意金,每个地方的人,不管人口年龄结构如何,还是愿意生的。南通和深圳,代表着人口结构的两个极端,我们利用这个极端,观察当年轻人走了之后,当地的生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下图展示了过去四十年多的人口生育率情况,至于是按照户籍人口统计,还是按常住人口统计,人家没说。不过一般而言,这应该是户籍人口数据,也可能在某些年份,统计基准切换到常住人口。

90年代之前,南通和深圳的人口出生率相差不多,之后开始呈两极分化的态势。南通的人口出生率,在2003年已经跌到千分之6的水平(与全国2023年平均值相差不大),之后有回升到千分之8的情况,但2023年仍然低于千分之4。深圳的情况要乐观很多,过去十年间,一度达到千分之25的成绩,这一数值比全国1980年以来的最高峰还要高。哪怕到2023年,深圳的人口出生率,也维持在千分之12左右,与全国2000年时水平相当。很难想象,在出生人口减少的大趋势下,深圳这样一座快节奏的城市,能有这么高的人口出生率。这是一个好像很难理解的现象,但其实又很好理解。这个现象的关键是年轻人。只要年轻人足够多,总会有愿意生的、无意间生的,累积下来,数量自然可观。但如果没有足够比比例的年轻人,生育的基础就不存在了。跟生育意愿下降相比,婚育年龄的年轻人减少,同时叠加生育意愿下降,才是影响更大的因素。更多的年轻人,集中到大中城市,这意味着农村地区、中小城市生育的基础不复存在,这才是对社会经济方方面面降维型的影响(比如房价、比如社会保障体系、比如就业等)。在努力提升生育意愿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年轻人回流的问题。过去几年的年轻人回流,原本是个很好的机会,只是大多地方没能抓住这个机会。有些地方倒是抓住了这个机会,比如被广泛报道的湖北天门市,按照网友们的理解,是在广东打工的年轻人回流,促成了生育率提高。在全国人口总体减少的大趋势,大城市对小城市的虹吸将一步加剧(前两篇有说,非省会城市常住人口减少),虹吸的重点,是没有疾病、吃苦耐劳、又有学历和技能的年轻人。留下的中老年人怎么办?你可以在东北的很多城市里,找到答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安安小小姐姐说城市

安安小小姐姐说城市

生活中见闻感想的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