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档“全军覆没”?不至于,但国产新片确实“没劲儿”
文|令狐伯光
今天来写写五一档吧,网友还在骂《哪吒2》不下线,也不看看新片都什么牛鬼蛇神。
这个就好比最新五一档上映新片,数据上是截至5月2号21 时,2025年五一档首日票房1.83 亿,影片《水饺皇后》《猎金・游戏》《人生开门红》《幽灵公主》《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位列票房前五。
《水饺皇后》票房 4308.9 万,《猎金・游戏》票房 3285.2 万,《人生开门红》票房 1877.5 万,《幽灵公主》票房 1779.0 万,《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票房 1728.8 万
如果你看这个数据就会发现有问题,因为《幽灵公主》是部老片,它的票房能排在第四位,而数据上也有,2024 年五一档首日票房 4.12 亿,今年的五一档票房同比下滑 55.58%。2024年五一档全国电影票房 15.27 亿,进入影史同档期前三;观影人次 3777 万,总场次240 万,刷新五一档场次纪录。
这个其实倒也不出所料,因为今年五一新片本来看上去就没什么卖相,这个票房可以说很正常。
夸不起来,骂不出口?国产电影最大的问题是“平庸”这电影一看预告,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一个感觉,前期惨,中间励志,后面煽情,最后成功。你觉得女主应该会有以下特征,一、惨,出身惨,遭遇惨,很可能被欺骗过,而且很可能被老公骗了,不然不会孤身带着孩子讨生活,二、善良,在被欺骗后并没有对人性彻底绝望,并且之后对人还是一样善良,三、坚韧,面对残酷生活,仍然不被打倒,可能会像凡人歌女主一样,经历各种变故,各种碰壁。
最后找到卖水饺这条出路 ,并且肯定手艺特别好,最后成名?或小有口碑?或者事业家庭双丰收
这个时候会有人说,这电影是有人物原型的啊,而且之前那部港剧确实也这样。但问题就来了,电视剧它时长会长得多,会有更多生活细节和情感上的铺垫,但这是部电影,时长有限,最大一个问题就:平庸。
这电影没有明确的高潮,没有鲜明的形象,女主说是关心母亲,结果全剧和母亲一起出场的次数少得可怜,甚至没惠英红多,最后煽情只会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出场角色很多,房客们,太子爷,地头蛇,华哥,但大多虎头蛇尾,有的甚至不如直接删掉。
整部电影要我说不如小学生写的流水账作文,至少小学生知道写母亲要多写和母亲相关的故事,而不是加一些毫不相关的剧情。看得出马丽很想得奖,演得特别用力,整部电影一直在努力煽情。
女主回了一趟老家,就找不到之前每天都有交集的糖水伯了,前面几乎没有任何铺垫,突然就渲染起女主和妈妈的感情,还说了和李焕英里一模一样的台词,下辈子我当妈你当女儿,音乐选的也很土,最后跟个MV似的。
国内这种传记片除了内地以前拍过的《钱学森》一类,真就没有几部拍得好的。它其实都不是有多烂,你说多烂真不至于,而是很难形容的一种流水账,就是看了跟没看一样,如果不是马丽主演,真就毫无看点了吧。
《人生开门红》和《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我个人没有看过就不评价了。原因也非常简单,现在国内这类喜剧片,也是那种看了跟没看的感觉一样,至少我去看看叫兽导演,范丞丞主演的《人生路不熟》是这个感觉。
今年质量最好的国产片,大概还是《大风杀》。
首先是从商业类型片角度,你看演员阵容,还有电影摄影,加上导演是做剪辑的,也就是它还是有一部正常商业类型片的样子,剧情节奏很不错,光影镜头很漂亮的片,主要是剧情节奏把握的很好,让人很容易就跟着剧情走。
详细来说,剧情只能给7.8,不是说不好,但是就是差了点什么,就好像白切鸡少了点姜葱的感觉,虽然能吃,但是感觉还能加点什么变得更好,但是摄影技术镜头光影音效BGM可以给到9分以上,尤其是开头舌头的剪影,中间大佬说话的光影,主角和配角说话的时候都会有落日的余晖打在脸上,不会很生硬,也不会故意将亮度调暗营造诡异的气氛,但是配合镜头却很有压迫感,后面的打戏的bgm蛮好听的。
《大风杀》整体上是各个部分都及格以上的程度,尤其是故事比较完整,转折也合情合理,明显是一个从头到尾求稳的作品,对比近几年一堆抽象烂片,这个电影其实算好的,真要拿各种经典去比大可不必。
实事求是说,这就是一个稳扎稳打不去触碰能力之外的花活的电影,当然肯定有烂俗套路,就像冲进沙尘暴结果屁事没有的剧情,单独拿出来看起来怪,整体看也算得上无伤大雅。
问题是这也没用了,现在电影的信用已经被透支完了,大家只想看一部口口相传中的好电影(或者一部口口相传的烂片,但是观众不会去电影院看了,好看短视频娱乐,找乐子),这种电影才值得他们进去一看,这种平平无奇,看好像又没看的那种电影,刚合格的电影,吸引力也不够,不如买两杯奶茶这就是大部分人的心态了。
现在他们只有源源不断的产出好看更好看的电影,才会把这些人重新带回电影院,不然的话不可能,不然的话普通每年可能就看一部电影就是看那种大爆出圈的电影。
《哪吒2》过后,清明档,五一档都不行?为什么现在的情况就是头部力量(比如春节档)还在,但腰部力量出于各种原因几乎完全消失了。比如曾经占据内地票房半壁江山的港产动作片,随着《扫毒3》口碑大烂和审美疲劳逐渐没人看了;同时,因为三年期间没有收益,很多小的发行公司都倒闭了,这就导致原本内地票房的一个中坚群体得不到引进。
那就是中小成本批片(比如《谍影特工》、《超脑48小时》、《王牌保镖》这种),这种电影固定受众非常稳定(3000万~2亿票房),但如果没有发行方愿意买(因为这些小成本电影的出品方很多没有国际发行能力),内地市场就又多了一大部分空白,再有就是群体情绪缺失。
前几年,能引起大众共鸣的“苦难片”和“主旋律”,在2024年全部失效,因为经济下行,大家已经逐渐抛弃宏大叙事了,这也就意味着从前“哭片”和“主旋律”的市场完全空白。网友口中超级大片《流浪地球》《哪吒2》显然是受到认可的。
问题在于,中国电影这种电影太少,它们工期太长了,《流浪地球》4年,《哪吒》5年。
中国电影市场现在是一切朝钱看,通过分析观众的心态和行为,甭管电影本身怎么样、风评怎么样,想办法把大家先骗过来看, 看完了我赚到钱了就行。我个人不再进电影院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对中国影视作品的审核机制已经失去了信心。
国产影视哪怕反派都几乎正得发邪,那我指望故事能有多好呢?哪怕《狂飙》《沉默的真相》这种剧情非常优秀的影视剧,演员演出来的都不像是个真实存在的人(不是演员演技问题,是不允许他们放开演)。
而国外片,也不行了,这真不是引不引进的问题,如果你说口碑,其实今年漫威新片《雷霆特工队》还是可以的,我是看了的,觉得比多数超级英雄电影强多了,问题是根本没人看,除了主角团本身不著名,也有好莱坞电影也被透支信誉有关系。
不说当前和对未来的分析,经历过票房奇迹时代的老登影迷只要脑子没被抽了,都知道全是真实发生的事。 说真的,千禧年那会内地还真没啥正常档期,大多不成形也就有那么个雏形,虽然有国产的《英雄》,也有好莱坞的《珍珠港》,但引爆的都是盗版碟。
真正开始逐渐让市场爆起来的还得是《变形金刚1》,从那之后,暑期档的商业大制作电影越来越集中,直到那年,《2012》带来的话题度和《阿凡达》把3D这老玩意带回潮,内地的市场才真正开始迎来最稳定的上升期,一波又一波的票房记录在刷新。
这不得不提《失恋33天》,要知道双十一是老马搞出来的购物节,谁会想到去看电影啊?但制作和发行方瞄准了2011.11.11,提前在8号上映布局,才硬生生扩展出了这个从来不存在的档期。暑期档铺垫了多少年?他们仅凭这一部电影就打开了新的阵地,可见商业眼光的毒辣。
但问题就在于这个档,如今还有人把它当回事吗?
五一档失守,暑期档马上要来了?国产电影还成吗现在不再像当年那样全年遍布档期,不同电影选择不同的阵地,就连暑期档也名存实亡,更别说其他档期,全部押宝在春节档。其它观影档期不同于春节,它们并不是真正的节日,都是电影行业独自开发出来的伪节日,仅在电影单一领域里生效,如果市场和行业走下坡路,那这些伪节日必然率先阵亡。
疫情确实对观影这种娱乐行为来的冲击是巨大的,这不仅是我们的市场,好莱坞在超级大制作上也是乏力和数量骤减。关注电影的人都知道,当初香港能大放异彩不仅是他们自身的努力,还有取得成绩后引来各路外国资本的参与才让市场进一步繁荣,这说明了什么?
这么多娱乐项目里,唯独电影成为霸主,那就必须让资本和主流受众对它产生持续青睐。如今正好相反,大量精良特效的网络迷你剧的兴起证明了电影市场退出霸主地位,和网剧、游戏等娱乐行业逐渐变得平起平坐。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人群被划分的很细,很割裂的年代,所以很多曾经的霸主都会走下神坛,甚至可能拆了神坛,每个群体都有意缩在茧房里只享受特定领域的娱乐方式,对外只有鄙视和拒绝。很多人都以“我XXXX”为主,这种割裂虽然没让现实也像网络上掀起对立,人们已经越来越难与其他群体同享快乐了。
偏偏各个行业还“董小姐”到处都是,产品越来越烂。
人们自然就没有信心了,毕竟信心摧毁容易,建立起来就难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